书城文学梦魇
11142300000065

第65章 美术讲师(2)

副院长刘老先生开笔写一行书条幅,用笔甚老到。介绍是省书协理事。接下来互相推让一番后,陇西安老师后生可畏,奋然上前水墨画石。又有天水一师高级讲师马治国于掌声中上场,画一荷花水仙小幅。在希玉老师地鼓动下,我亦临案献丑,泼墨写一整张四尺松鹰图。挥毫之时,早已忘记自己在学校评职称的尴尬境遇。

离了同谷书画院,去成县师范参观。他们的剪纸、泥塑教学很有特点。

十月十七日上午分组讨论,下午乘车去黄龙潭参观著名汉碑《西峡颂》。雨后路滑,鸡山无缘登攀,只在途中远远眺望了一番。

快到黄龙潭时,车无法再走。那摩崖刻石位于山谷峡底,可谓深山藏俊雅。沿途道路陡峭曲折,加之刚才还飘着微微的雨屑,山路泥泞难行。好在这里土质板结,总不是太滑。虽有中途返回车上者,我们一行十数人坚持踏着烂泥到了临近山峡的村庄。

向导找到管理员一同进山。离了山村不远便是进峡的小路,快到沟底时景色果然不一般。只见两面石壁相挟,谷底有许多石头,大小错杂,自然聚散,溪水绕石而流。将到谷底,石峡突然向右弯去,转身举目:一碑亭高挂石崖之上,飞檐秀柱,楼脚前一股滴瀑湍然有声,随之那溪水顺一斜转石坡铺挂注人一潭。我想这定然是黄龙潭了。

《西峡颂》是汉隶名碑。管理人员开了锁,我们得以近前观瞻:见那摩崖刻石,字口保存完好。书法俊秀浑穆、方整朴厚,用笔方圆兼施,挥洒自如。亭前竖立当代大画家李可染题写“西峡颂”碑名刻石,风骨与碑文多神合之处。

看过西峡颂,我下到沟底画了几幅速写。等同伴全部踏上返回之路时,便也收起钢笔,恋恋不舍沿着蜿蜒山道往上攀去。上得高了,忍不住回首朝涧里望去,只见几位淘金人活动在那些卧在溪上的大小顽石之间。清朗而优雅的溪水声醉着他们的希望,也醉着我的心。

黄龙潭之游为这次会议画了个美丽的句号。晚饭后,我们拿到了去天水的汽车票。晚十点,应邀为同谷饭店画了雄鹰,为张鸣儒经理作小幅葡萄麻雀。

回程经天水,住天水饭店,结伴同游城西北的玉泉观。突然记起那天碰巧是我的四十六岁生日,回旅舍的路上买了一斤喜欢吃的糕点,自己当午饭吃了。别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十九日晨起,一行数人乘小交通车至北道,住进芳华旅社。吃过牛肉面后,又坐车向麦积山进发。

过去见到麦积山的照片,麦垛似的形状印象深,并没想到有多险峻。到了山下,竟然如此雄伟壮观。仰观崖上三尊泥塑佛像极其伟岸,望之令人肃然。

我们手扶崖前护栏盘旋而上,至崖上洞窟前回首下望,直起悬空,使人顿生险绝之感。方叹体态胖大患高血压的希玉老师在崖下望梯而止,实为明智之举。崖上石窟内多有泥塑壁画,千姿百态,神采奕奕。我为祖先的高超技艺五体投地。

麦积山后,是一植物园,门口立有李时珍雕塑。随同伴从背侧一小路上到东面岭上,可达主山东侧,说是有小路可下。行至岭之中段,竟在悬崖之上,岭南乃停车广场,望下去人似蝼蚁,车如匣盒。那红石崖面齐齐下去,毫无植被遮掩。脚下岭头宽仅数尺,往下面一看,我的两腿竟有些发软,急忙蹲了下来。好在岭后面略有坡度,且长有树木杂草,不如前面陡直吓人。沉了沉心,稳了稳神,再站起时目光直视前方,急急走过那段狭隘路段,一颗心方觉踏实。摸摸额头竟然湿湿的一层细汗。

经过险径,再站在宽阔之处环顾四围,但见层峦叠嶂、掛草葱郁,深邃而幽美。顿觉心旷神怡,烦恼尽去。实仙境也!

返回北道后,在书店购得《国画人物习作》一套,另有张琮编著的《怎样剪纸》,师范教学用得上的。

街边有摆摊卖水仙花苗的,扁平粗大的茎上芽端看上去活生生的饱满,茎下有许多粗细不等的根。过去没见过,甚觉新鲜可爱,便买了两块,小心包起来带回试养。

返回学校时,我的职称评定意外的有了转机。

我将带回家的水仙放进水盂里养,从未侍弄过,竟然也生生地长了起来。却因不知修剪,自长跑了秧,长长的叶子和花茎柔弱难扶,顶端零零落落绽开几朵白色小花。见者笑我没养成功,有叶无花。而我仍为那盂里水仙的生机而感动,画了生长中的几个过程,也就把这点记忆留存了下来。

2007年3月16日于宽堂

拜师汤文选

一九八四年春天在成都结识张金林,知道他是汤文选先生的弟子。冬天,去北京参观六届美展优秀作品时,与金林又相会首都。

展览会有汤文选先生的一幅题名《村头拾趣》的写意花鸟。一笔浓墨画成的细木桩上横架一杆,杆上两只麻雁,其中的一只俯身下视小猪前方一飞一立的另两只麻雀。小猪是挂在木桩上的,简洁的场景,绳索也是浓墨。小猪同麻雀之间构成情节冲突,画面充溢着鲜活的农村生活气息。浓墨所画的绳索、木桩有形有笔,显示出深厚的笔墨功力,而慈态可掬的小猪与雀子,无论是墨韵还是形态都堪称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展出的国画作品中,用纯正文人写意画笔墨表现现代生活场景的花鸟画无有出其右者。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萌生了拜汤先生为师的念头。

自学绘画几十年,因无名师指导走了很多弯路。这时已决心研习写意中国画,拜师的念头一经萌生,便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一九八七年底,我给武汉的张金林写信讲了拜师的想法,请他将我的情况和心愿呈说给汤先生,问问先生愿不愿收我这个四十多岁的西北学生。

几个月后接到张金林来信,说汤文选先生愿收我为徒。可寄习作请教,由他转交。

见到这封信,我高兴极了。认真画了几幅人物、花鸟,并给先生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张金林转呈。同时汇了二十元钱,请金林替我买两瓶酒,去老师府上时带上。我想,拜师是个大事情,我远在甘肃,两瓶酒也只是为了表历点诚意。不久,接到金林的回信,他转达了汤先生对习作的意见,老师让我缩短战线专攻花鸟。他没有买酒,老师知道我生活困难,让他把钱又给我寄回来,留着买笔墨纸张。

这让我既伤心又有些尴尬。我给老师写的信里讲了这个心情,同时又给他寄了几张画照。这次是按地址直接寄给汤先生的。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我收到汤文选先生的回信,全文如下:

宰北兄:热情洋溢的来信读后极为感动,首先请允许我向老兄全家拜年。经金林介绍得知老兄艺途坎坷,一直身处逆境,完全凭借自己的毅力、奋斗精神,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同情、钦佩、理解。没有收受老兄的馈赠,原因我已托金林回信说明,希望此举不致伤害了一颗极为诚恳的同道的心。来信说到难堪和伤心,我十分难受,借此表示歉意,请原谅我一时处理不当之过!

看过画照,深秋印象一画极佳,从生活感受出发,毫不拘泥于现成的程式,从构图到笔墨处理,浑然天成,不见经营安排的痕迹,而一切法度自在平易中体现,秋意萧索,观者感同身受,这是花鸟画很难达到的境界,可责!其他几幅有个共同的毛病章法零乱,构图的形式感不美,题字的地方也不很恰当。题款应该成为整个构图的一部分,应该起到使画面形式感更加完美的作用。夏塘清音的题字略好些,建议你多读潘天寿的小品画,深入领会画家题款和画面配合所达到的完美境界。硕果一画5形构图不错,但中间出现了一条横的色带,把画面分割成了上下两个方形两张画面。葡萄小鸟的题款如果换个地方也许形式感要完整些。

上面我胡乱写了些意见供你参考。祝你取得更大的成就。

握手

汤文选

我捧着先生的信反复默读、领会,忍不住热泪盈眶。先生的理解、真诚,关爱和苦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看着三页满满的带着感情写下的信文和为讲构图而勾画的两小方示意图,我感动极了。庆幸自己人到中年能得遇如此人品的大画家为师,更增加了一层对于艺术学习的信心。

我在给老师的信中说:“既然先生将我收在门下,就请以弟子称谓,这样学生方能心安。”从第二封信开始文选师方以弟相称。而他的第一封信及给我题写的斋名“三壹室”上款都是以平辈朋友“兄”来称谓的,体现了一位大画家的谦逊人品,令人钦佩!

十月十四日,我收到老师的第二封信。抄录于后:

宰北老弟:见到近作十分高兴,艺事又有长足进展,可贺!六件作品有四件不错,其中《初霁》一幅,意境及艺术处理都是上乘,这是一张好画。《春曲》也不错,彳艮新鲜别致,其余两张雨景,是你探索之作,不够成熟,效果不佳。

老弟在构图和意境处理方面收获很大,有几张我大胆剪裁了一下,我认为剪裁后更简练更集中更完整些,你可把原作对照看一下,看我为什么要剪裁,前后效果如何,不当之处请你指正。

作画构图有如写文章,最后做减法,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自会达到完整的程度。

今年我先后去了香港、英国,后来又到海南,行踪不定,没有安下心来画画,因此收效不大。九月又陪老伴到北京看病,回来不久。打算到附近一个县里去画些画,弥补一下。

握手

汤文选

老师教给我减法。信中透露出他对于艺术的勤勉和对生活体验的重视。

那个时期,国画界创新之风很盛,各种制作手法的探索成为许多中青年画家的追求。我也想搞一套自己的独有技法,用自己的喉咙唱自己的歌。并没有听取汤文选老师的劝告,仍旧人物、花鸟、山水都搞。总想:专攻花鸟在西北这个环境里缺少生活源泉,在给老师的信里谈了这种看法。

汤老师不赞同我的看法,在一九九〇年元月二十日寄给我的信中暗示:专攻一种成功也不易,贪多就更难了。仍然劝我“缩短战线”。

全信如后:

宰北老弟:来书已悉,你的心情完全能够理解,深表同情。早先我劝你缩短战线专攻花鸟,那是当时只看了你的山水花鸟的几张照片,比较而言,当时我见你的花鸟比山水熟练些,而且我是以为画花鸟也照样可以用自己的喉咙唱自己的歌的。我身处内地和荒凉塞外大异其趣,应该尊重你自己的选择。人各有志,总是要根据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寄来的几张画照,《杨林深处》《深冬之晨》两张较好,好在有自己的感受,而艺术处理也找到了一些语言。人物造型还可以,老人和牛,牛嫌小因为没有透视。

现在看来,人物风景花鸟无论哪一种要想成功,都有一段不短的艰难奋斗过程。要想成为一个一般的取媚桑梓享誉近邻的画家是容易的,但看来这不是你的抱负,你的志趣是对的。如果要我进言的话,我还是那句话:缩短战线(不一定专攻花鸟;。祝

新春愉快康乐

汤文选

当时,全国花鸟画邀请展在湖北筹备,汤老师让金林来信告诉我寄稿给他。我选了两张习作寄给老师,很快便收到文选师的回信:宰北老弟:来信及两幅花鸟收到,非常高兴,特别是《生命》一幅构图颇有新意,立意也不错,我打算在评选时加以推荐。此幅可取的是立意,笔墨情趣尚不理想,我看还不如你在信纸上随意勾出的小图,那小图很有洒脱奔放之致,这以后再说。推荐大家看看听听意见也好。

我说的缩短战线,不是一定要你画花鸟,你要从发挥优势上考虑才是,《母子》一画不可取,包括形神笔墨。

握手

汤文选

我的画还是落选了。汤老师在来信中写道:“花鸟画展已经评选结束,你的作品可惜落选,原指望能听听大家意见,因我外出未参加评选会,所以也未听到。你不要灰心,潜心耕耘,不愁收获。”

虽然有些失望,但经受过太多挫折的我,自然不会灰心的。我知道自己的画还不好,落选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年秋冬之际,我托小口的老朋友买了些大麥。装了两个小包裹,给文选师和金林兄各寄一份,表达我的一点感激之情。在年底给老师的信中谈了艺术创作上的一些想法和苦闷心情。

文选师深表理解,在信中写道:

“刚读完来信,一位辛勤探索的忠诚于艺术追求的艺术家极为艰难但充满信心的感人形象深深打动了我的思绪,本来社会给每个人的机遇是非常不平等的,有的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有的人备受命运的捉弄,身处山城僻壤,见解、信息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百倍努力,其进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以不能对你有所帮助而遗憾。”老师还写到他在香港画展的情况,并说:“今年可能到台湾髙雄展出,今后当积极准备作品,所憾的是不能迅速提高质量,展览总是靠作品说话的。”

文选师的理解让我感动,而作为大画家的他,对于艺术质量的不断追求,也在激励着我更加努力画好自己的画。

一九九一年我将自己探索的作品拍了照片,选了一部分寄给汤先生,并谈到搞个人画展的想法。文选师对我的进步予以肯定,建议我在省上搞一次展览,听听大家的意见。

年底我的兰州个展准备就绪,去信请文选先生为我题写画展名。当时我正处诸事困难之时,老师来信既理解又鼓励,他写道:“你的坎坷遭遇我深表同情。在这样的困境中不坠青云之志,不减追求艺事的努力,这种精神是可贵的。环境是会逐渐改善的,情况总会好起来的。兰州画展,这对你来说不仅是向社会展示你多年艺术追求与成就,我想也应该是你重新审视人生解剖自己、检验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契机。”

展出后,当老师从我的汇报信中得知省市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画展的反映时,来信鼓励道:“祝贺你生平第一次画展获得如此完满成功,半生努力聊堪自慰,我也分享一份高兴。盼着见到你新的收获。”

当年秋天,我调到白银市群艺馆工作,文选师认为“值得祝贺,这对你今后艺术事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汤文选先生针对我当时热衷于技法和观念创新的艺术追求,谈了他的看法:“我建议你多练习画些写实作风的作品,先靠拢群众一头,等站住脚跟获得社会承认之后再作风格上的探讨变化。”

我知道老师是为我好,但仍然固执己见地想寻找一套自己的艺术语言。

一九九三年,我因出差上海的机会,在回程时,一进武汉,去看望了师母,并在金林的引荐下拜访了周韶华先生。遗憾的是文选师正在山西、内蒙采风而失去拜见的机会。事后老师在信中说:“知老弟南方之行收获颇丰,来汉之日适我外出,未能见面,我亦深感遗憾。来日方长总会有把晤之时的。”

第二年,去连云港四人联展,回程游黄山、九华山及庐山后,顺道又进武汉。终于见到了已经在信中指导了自己五年的文选恩师。老师在家设宴款待我和同行的史孝先。适逢去马来西亚的张金林刚刚返回,一并相聚在老师家中,先生也是几日前才从河南回到家的。那种相聚的喜悦很难用语言讲得清。

那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去武汉。跟文选师再见面已经是新世纪初了。

这中间,老师经历了离休、师母逝世,还有震动首都画坛的一九九六年中国美术馆个人画展的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