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转心术
11254000000011

第11章 平静地接纳本然(1)

接纳事物的本然面貌 ,

不必处心积虑地想要改变它们 。

这并不是要你消极顺从 ,

而是说 ,

如果你能放弃一心一意追求完美的想法 ,

让事物顺其自然地存在 ,

心就能得到放松 、享受当下 。

全然接受现实,对正念的修习十分重要——当然,与此相反的便是抗拒现实。有时候将接受和抗拒看做对待来访者的方式,颇有帮助:当痛苦的思想或困难的体验来访,我们可以像好客的主人一样请它们喝茶。为自己不得不经历的体验“创造空间”是有帮助的。这样的交流空间能让我们在其中稍作停顿,从而得以深入自心,洞察当下,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至于陷入混乱。

“反抗是没有用的”,在电视剧《星际旅行》中,臭名昭著的坏家伙——博格人这样说。就某些难以避免的生活现实而言,博格人的说法其实没有错。这并不是要宣扬被动消极、默然接受或顺从听话。雷茵霍尔德·尼布尔①在《宁静祷文》中祈求“上帝赐予平静,以接受生活中不能改变的事实;赐予勇气,以改变应该改变的事情;赐予智慧,以明辨这两者的区别”,这看似陈词滥调,却满含真知灼见。

注解:①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他写下的《宁静祷文》风靡欧美大陆,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无论在所做的事情上取得了何种进展,无论是在接受心理疗法或进行正念修习,我们都将不得不持续不断地“接待来访者”,不请自来的访客可能是莫名其妙或负面的想法、混乱的影像、尖酸刻薄的评断,以及其他各种出人意料的情感。对于此,我们的内在可能会不断生起抗拒的感受与想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的频率和强度将逐渐降低,不管是在心理治疗还是正念修习中,这都是一种“进步”。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依然会来拜访我们,但不应将此看做挫折或失败。

总而言之,我们的心便是如此运作的。

65.学会欣赏野鸡的呱噪

禅修导师拉里·罗森伯格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以禅僧的身份在韩国和日本修习多年后,决定前往泰国,继续参悟泰国森林传统的小乘佛教。他在前去的途中,脑海里反复想象这将是一段怎样奇妙的非凡体验。

抵达后,他就安顿在森林中的一间小茅屋里,一日三餐都由侍者定时送来。这对他而言,已经是可以深入禅修的理想环境,只有一点让他颇为头痛——森林里到处都是慢腾腾四处晃悠的野鸡,它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满地乱跑,喔喔喔的叫个不停。这令他沮丧万分、叫苦不迭,内心也讲起了故事:“我怎样才能在这样一片闹哄哄的噪音中禅修?”他想,“这会毁了我的禅修之旅!”

我的一位邻居曾经饲养了几只几内亚母鸡。虽然不是“野鸡”,但它们的“自由漫步”也制造了不小的喧闹。每当我和重达一百磅的罗得西亚猎狗跑步经过时,总是把它们吓得尖声惊叫、扑扑乱飞。每到这时,我就暗笑:真像是我心里的野鸡!

我们总有选择。如果现实中充斥太多“吵吵嚷嚷的野鸡”,你可以选择抗拒,也可以接受;可以为此而沮丧,或是因此焦虑不安,也可以平静应对。

无论何时进行冥想,你都可能不得不面对许多“野鸡的喧扰”,例如失去耐心、焦躁不安、无聊枯燥,以及挫折感。如果你能继续保持平静,将应该如何禅修(或是怎样生活)的念头抛置一旁,终将可以做到全然接受。

谁知道呢,也许你慢慢地习惯成自然,终于有一天可以十分平静地享受呱噪的小鸡为你伴奏了!

66.嗡嗡叫的蜜蜂

请想象当你正在静坐冥想时,有一只蜜蜂在旁边飞来飞去,还嗡嗡叫个不停。你可能满怀慈悲,容许它继续好奇地围着你转而不忍伤害它,抑或只是用手轻轻驱赶它。但是蜜蜂实在恼人,它不断地挠你的鼻尖,或在你耳边嗡嗡叫,有时又干脆跳上你的额头,这可如何是好?

你可以选择继续苦恼地坐着,或再次把它驱走。另一种选择是延展当下的“自我”,将对于蜜蜂的观想纳入其中。毕竟,蜜蜂之所以令人心烦,是因为你那先入为主的思想窠臼:“这只蜜蜂根本不该出现;它干扰了我。如果没有它,我当下的体验将会截然不同。”如果你能改变这种想法,包容这只蜜蜂,任何对立或困难便都不存在了。稍作改变,即可化解对抗。

因为一只蜜蜂而引发烦恼、焦躁或其他稀奇古怪的想法,这可真够令人沮丧的,这些负面思想应该被其他更有意义的念头取而代之。沮丧的情绪后面,其实暗含着一种惯性思维,使你觉得:“一个正常人不应该有这些思想。我是怎么了?真是不妙!我被这些思想缠住了。完蛋了。”潜藏的惯性思维、思想、期望,导致你对当下实相产生抗拒,苦恼的感觉不断加深,你甚至为此惊恐不已。

如果能像看待嗡嗡叫的蜜蜂一样看待这些念头与情绪,你就可以更妥当地应对它们——例如承认并真诚接纳它们的存在。

67.任野草疯长

相对于野草,你或许更喜欢鲜花。若是从事园艺工作,这么想也无可厚非;但就处理纷乱的思想而言,这样的想法就不适宜了。人的某些思想就像野草,其貌不扬,四处蔓生,疯狂繁殖——甚至会危及我们更喜欢的其他思想。

铃木俊隆禅师如是评论野草:“你应该对心中的野草心存感激,因为最终它们将丰富你的修行体验。”对于心灵花园中的野草,还是不去拔除为好。这些“野草”将向你展示,你所一直否定的那一部分自我与体验。由此,它们就像是肥料,能让你的心灵花园更加繁花似锦。你甚至会慢慢发现它们与生俱来的美,发现这些野草其实都和鲜花一样美丽。

正念修习将帮助你更自在地与野草相处,而不会再处心积虑地试图将它们斩草除根。毕竟,野草和鲜花都是心的产物。你只需养成习惯,将思想看做纯粹的精神活动来观察,无需将它们分门别类(野草坏,鲜花好),无需做什么特殊处理。不论是野草还是鲜花,其实都没有区别,只要静观心中所想,不断地将注意力唤回当下即可。

68.情绪如天气般变化无常

在新英格兰地区①,人们常说,如果你不喜欢这天气,别急,再稍等五分钟,它就会变脸。用气候的变化无常来比喻人类心情的反复,可谓十分形象。风云变化多端,有时乌云密布、暗无天日,有时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就某种程度来说,心情多变乃人之常情,人们总是时而欢喜时而忧。

然而,就像喜欢抱怨天气一样,我们也常常对自己的情绪心怀不满。但至少,你可以后退一步,带着正念来观察这些情绪,就会发现它们其实也像天气一样随时变化,即便是坏心情也可能在须臾之间消失无踪。这恰恰符合一条基本的哲理,即万事万物总在不断变化。

如果你总是以同一种眼光看待世间诸事(或认为它们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变化),结果只会徒留伤悲。就像你希望能有个好天气——这就只能看运气了。有时也许运气不错,天公也作美,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都无法得偿所愿。如果你一心想要换换心情,希望睡个好觉,或是想要在别的什么方面如愿以偿,最终你只会尝到苦恼和不满足的滋味。

当遇到麻烦事——诸如严酷的天气或是糟糕之极的心情,你能够调整好自我,以全然接纳当下发生的任何事情吗?如果你能,便意味着正念已经发挥效用了——全然接受当下,但不默然顺从。

注解:① 新英格兰地区:对美国东北部六个州的总称。

69.一“页”障目

想象面前有一张纸,你将这张纸贴近脸庞。于是,这张宽22厘米长28厘米的纸变得如此巨大,成了目之所及的整个宇宙,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任何事物。但实际上,纸张本身没有变,是你的视角改变了。

生活就好似这张纸,无论是涉及内在的事物,如思想与情感;抑或外部事物,如周围环境,都与此相似。人的所有沮丧和痛苦情绪,其实都源自于“太靠近”事情本身和因为这件事而产生的思想与念头。

正念修习就像将这张纸从面前拿开,放在一臂之遥的地方。但一切依然如昔,只是你和事情的关系有所改变。需要强调的是,把纸张拿开,并不是说要把它藏起来或扔掉——我们无需对事情加以否定或抗拒。纸张还在那里,上面的每一个字也依然清晰可见。只是我们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可以从更好的视角欣赏眼前所见罢了。

70.“我接受你的投降”

“投降”这个词有许多负面含义——然而,投降还可以是一种更有深度与内涵的接纳方式。

正念冥想意味着完全接受当下发生的一切。这种对当下的投降,不带任何强制性附加条件。当你在冥想时完全专注于身体的感知,便表明你已经缴械投降。一旦投降,内在的抗拒将逐渐减少,接纳心则不断增长。时刻专注于当下的呼吸与身体的感知,向它们投降,你将由此进一步学会全然接纳生命中可能发生的更重大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你根本不想遇见的事,例如疾病、失去或挫折。

平日里勤加修习,多一些小小的投诚之举,对于将来可能来临的“大投降”便能有备无患了。

71.用新奇的视角看世界

如铃木俊隆禅师所述,“初学者的心中总是存在无数的可能性,但是在大师的心中,事事皆有定数。”大师一般的心常常冥顽不灵地固守各种概念、评断与等级划分。在某些情况下,那些概念相当随意和局限。

说起初学者的心,电视剧《星际旅行:下一代》中的机器人德塔(Android Data)可谓最佳范例。德塔是一个毫无感情、需要插入情感芯片的机器人,我们来看看它的第一次情感体验——德塔走进飞船的休息室,侍者随即递上饮料。

吉南:先生,弗罗库斯三号有没有新消息?

(德塔喝下饮料,浑身抽筋,面露苦色)

乔迪:怎么了?

德塔:我相信这杯饮料在我体内发生了情感反应。

乔迪:真的吗!你感觉如何?

德塔:我说不上来。因为我在情感方面的体验不多,所以很难描述那种感觉。

吉南:什么情感?

乔迪:我可以待会儿告诉你。

(德塔又喝了一点那种饮料)

德塔:哎呦!

吉南:看来他讨厌这饮料。

德塔:(微笑着盯着玻璃杯)是的,说的是,我讨厌这鬼东西!噢噢噢,没错,我讨厌它!它真让人恶心!

吉南:再来一点?

德塔:谢谢。

德塔只是放开自我,细品着当下的体验,不做任何评价;他对所有“负面”的事物都表示欢迎,而且丝毫不觉沮丧。我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讨厌的事物不一定都真的令人讨厌。

正念修习能帮助你养成这样一种初学者的心,以兴趣、新奇和带点敬畏的眼光,将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看做是独一无二、饶有趣味的。

72. 造一座心灵的大牧场

我们都希望能够化解一切困难,驱走所有悲伤,将快乐的情感体验用密密匝匝的栅栏围进心灵的小小牧场里。然而,生活总有一些事情会跳出精心建起的藩篱,出去惹是生非。无论如何努力,“心中困兽”都是很难控制的。

然而牧羊人和农夫都知道,管理羊群的最好办法就是为它们配备一座足够宽敞的牧场。这又是一个关于全然接受的隐喻。我们不必将羊羔圈进狭小的围栏或是将奶牛赶进畜栏中——因为圈养耗时又耗力;相反地,应该给予动物自由的生活空间,让它们自得其乐,将注意力转向别处,逃跑的情形就会少得多。

正念修习能帮助我们建造这座大牧场,为心灵提供更开放的空间。在这座大牧场里,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自如把握,我们就离“全然接受”更近了一步。

73.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心灵疗愈大师佩玛·丘卓在其著作《转逆境为喜悦:与恐惧共处的智慧》中谈到“要靠近生命中最危险的地方”,乍看之下,这似乎违反了人的本能——毕竟,谁不想远离危险呢?

不管怎样,当生活中布满荆棘,你可以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你肯定不愿意主动投向荆棘而去自寻死路。最好是慢慢靠近,逐渐接纳。凭借正念,你所能接纳的将会越来越多。不要竭力去避免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你就会活得更精彩。

我在讲授以正念为基础的减压课程“精致的心和自我”时,刚开始的课程并不是先教给学生们如何放松的技巧。为什么?帮助人们立即减轻压力和紧张感不是很有意义吗?实际上,在为期八周的课程里,我直到第六周才开始教授如何放松,因为这才是明智的教学之道。我发现,比起直接改变某件事情,首先学会了解这件事情本然的面貌再做处理要好得多。有时候,对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全然接受——而非试图改变——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我鼓励人们去靠近生命中最危险的地方,甚至为他们提供方法以做到这一点。毕竟,最危险的场所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

74.穿一双好鞋去行走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公主命令将全世界的土地都用皮革铺垫,这样她就可以在地面上赤足行走而不致沾上泥土。一位聪明的大臣向公主建议,说不如直接用皮革包覆她的双脚更方便——于是鞋子就这样诞生了。

正念修习的作用就如同鞋底,可以为你提供经久耐用的保护,以免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受伤。毕竟,你不能指望人生一路坦途。

越勤加修习,鞋底就越结实。将越多的正念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你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保护。

75.尘埃日日落,唯有时时扫

若是在落叶纷飞的十一月打扫露台,你就别指望露台永远保持干净,从此一劳永逸了。我们的心就像露台,正念冥想则像是打扫心室,将铺满地面、几乎变成了大麻烦的思想清理干净。

我们很容易对那些落叶感到抗拒和憎恶:“该死的,我才刚刚打扫过!”尽管怨声载道,大自然却置若罔闻——它自有主张,才不在乎我们到底花了多长时间打扫露台。同样地,心也有它自己的性情,任性妄为、胡思乱想,才不在乎你想怎么做。如果我们期望心能永远像刚刚打扫过一样保持干净整洁,结果只会令人失望。

正念不可能完全改变当下,让你一劳久逸。也没有什么能让你达成这点。我们只有不停地打扫,而思想则接连不断地落到刚刚打扫干净的露台上。你只要接着打扫即可。不必发问,不必抱怨,不必急于分析、理解或处理这些“树叶”;我们只需在这个当下,一遍又一遍地打扫。

经过持续修习,情绪将渐渐地不再轻易生起,或是在它偶尔生起时,也不会再增强,这即是莫大的智慧。

请尽情享受这些日复一日飘落的树叶——甚至没完没了的打扫吧!

注解:①卡罗斯·卡斯塔尼达:人类学专家,致力于研究印第安传统文化,出版了多本相关专著。

76.不可缺少的小小暴君

上文我们已经遇到过自我的“小暴君”,但是在卡罗斯·卡斯塔尼达①的著作《内在的火焰》中,印第安老人唐望谈到了小暴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小暴君“是一个折磨者……掌管着武士的生杀大权,有时挺烦人的”。而且小暴君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他能帮助“武士”战胜傲慢。

唐望告诫说:“傲慢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因为一旦被他人冒犯而动怒,内在的能量就会被削弱。小暴君则为帮助我们克服傲慢心理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