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严己宽人
11254900000015

第15章 王旦宽宏荐贤臣

王旦,山东莘县人,宋真宗时任宰相,是北宋时期和寇准齐名的贤臣。王旦为人正直、宽厚,办事果断又有谋略,很受朝中大臣们的敬佩和宋真宗的倚重。

有一次,宋真宗作了一首“喜雨诗”送给朝臣们看,王旦发现诗中有一个字写错了。就对大臣们说:“是不是告诉皇上把错字改正过来。”大臣王钦若说:“这个错字没有多大妨碍,就不必了。”可是事后,王钦若却将此事密告了宋真宗。宋真宗很不高兴,叫王旦来问:“昨天我诗中有错字,你为何不告诉我?”王旦想,如果照实回答,可能会使皇上怪罪王钦若,于是他说:“我得到诗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看,所以未能发现。”见王旦把错全揽到了自己身上,大臣马知节不平,照实把事情的经过上奏了宋真宗。宋真宗听后,才知自己错怪了王旦。

王旦宽宏忍让的事迹还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不计前嫌,向宋真宗推荐贤臣的事。

王旦和寇准同在朝中共事。王旦任负责政务工作的宰相,寇准任掌管军队边防大事的枢密使。在宋真宗面前,王旦经常称赞寇准是个能担大任的贤臣,可是寇准却常常在宋真宗面前指责王旦的缺点。一天,王旦又向宋真宗提到寇准的优点,宋真宗说:“你总在我面前说寇准这么好那么好,可寇准为什么老是说你的不好呢?”王旦听后并没有生气,他坦然地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当宰相的时间很长,处理的事情多,怎么会件件不错呢?寇准看到了我的缺点,毫不隐瞒地告诉您,越发表明了他对您忠诚,也说明了他为人很正直。这正是我看重他的原因。”

听了王旦的这番话,宋真宗愈加敬佩他的胸怀了。

一次,王旦所管辖的中书院在起草一份公文时,一时疏忽,违反了规定的格式。寇准发现后,便报告了宋真宗,结果王旦受到了宋真宗的责备,中书院负责起草公文的官吏也受了罚。说来也巧,没过多久,枢密院也出了类似的错误。中书院的官吏发现了,便高兴地对王旦说:“这下可好了,我们把他们的过错报告给皇上,也让他们尝尝挨罚的滋味。”没想王旦看了这份拟错的公文后,并不去报告皇帝,而是送回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寇准看了送回的文件,发现果然有错,吃了一惊,他既感激又惭愧,深深地佩服王旦有宽大的肚量。

后来,寇准被人告状免除了枢密使的职务。他不知皇上还将怎样任用他,怕调他去荒僻的地方去任职,于是,他便托人私下去见王旦,请王旦帮忙,谋个好些的职位。

王旦听完来人说明来意,就严肃地对那个人说:“将相的任用,岂能是个人所要求的!我不会为他帮这个忙的。”

寇准听了来人的汇报,心里很不痛快,后悔自己过去说过王旦那么多不是,弄得现在他一点也不肯帮忙。

过了没多久,寇准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受到了重用。寇准在向宋真宗谢恩的时候,对宋真宗说:“不是陛下了解我,怎会有我的今天呢?”宋真宗听后笑着说:“你应该感谢王旦才是,是他多次在我面前竭力推荐你,让我委你以重任的。”

听了宋真宗的话,寇准这才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肚量不如王旦。

王旦对别人批评自己的失误之处,总是引咎自责,从不辩解,可当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为之辩护。他这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德,一直为历代所称颂。

名师点评:

王旦,太平兴国进士。他曾拒绝辽国、西夏求钱粟之请;对宋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王旦执政十八年,任宰相十二年,他注重遵守法则,不轻易变更;善于论奏,言简理顺;用人不据名誉,必求实际。对自己和子女要求严格。那段时间内,兵器不用,海内富裕,人称一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