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严己宽人
11254900000045

第45章 廉洁盐官额勒布

很多人以为,清代的盐官个个都是贪婪之徒,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管理盐业的特权,大肆侵吞钱财,中饱私囊。而精明的盐商,懂得“吃小亏占大便宜”贿赂盐官,“钱交易”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也有个别盐官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受人尊敬。譬如,嘉庆朝官居两淮盐政的额勒布,即是例外。

额勒布(1747-1830年),宇履丰,号约斋,出生在官宦世家,满洲正红旗人。祖父当过满洲副都统,父亲任安徽布政使,勤政爱民,官声颇佳。额勒布自小喜爱读书,仕途不顺,以八旗子弟的身份入仕,从笔帖式起步,历任营缮司员外郎、主事、户部郎中、两淮盐政、鸿胪寺卿,直到官居总管内务府大臣,可谓扶摇直上。

乾嘉时期,扬州繁华以盐胜。两淮盐政大权在握,飞扬跋扈,胡作非为。爱显摆,讲排场,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盛气凌人,挥霍钱财,毫不爱惜。额勒布却一反常态,力主矫正积弊。有一回,他参加甘泉山求雨活动,骑了头毛驴穿街巷,出镇淮门直奔北乡。他主持的梅花书院位于广储门外,他经常顶着烈日步行前往,来回要走上三十几里。盐政院的开销庞杂,照例要征收大笔银两,供盐官铺张挥霍。《郎潜纪闻二笔》记述,额勒布从不动用这些钱,有客来访,只略备菜肴瓜果。他说,这样做目的是“吾为扬州开一生面也”。道光十年(1830)额勒布谢世,他生前好友、著名学者包世臣写《额侍郎别传》,纪念这位主政扬州盐业三年的清官。

让人叹服的事,发生在额勒布离开扬州时。盐商相送到王家营,跪地奉上银票4张,每张价值10万两。额勒布问,这是为什么?为头的盐商说,大人节约开支,还给盐业加息,每年至少多出200万进益。你当盐政多年,众盐商受你的恩惠累计好几千万,区区一点银两,请你笑纳!额勒布厉言谢绝,毫无通融余地。

额勒布廉洁自爱,与家庭教育有关。年少时一次到山西奔丧,当地人凑集1万两作为谢金送给他,他分文不取。嘉庆获知后,大为嘉许。还有一件事情,也证明额勒布的清廉。额勒布升迁,照例觐见圣上,带上价值16万的珍玩进贡。到了北京,“部议当差热河,不得面,无用贡”。如果是贪官,侵吞这笔财宝,一点儿没事。额勒布却倒贴钞票,把公物送回扬州,在贪污成风的清代,官场中少见如此“傻帽”。

额勒布非两榜出身,却风雅之极。嘉庆二十三年(1818),以书斋《藤花榭》为名,刊刻《绣像红楼梦》,世称“藤版”。受摩崖题刻《瘗鹤铭》的影响,文人骚客喜欢上焦山舞文弄墨,将题词镌刻崖壁上。其中,有一方题刻出自额勒布之手,端庄圆润的书法,颇具颜体神韵。

名师点评:

廉洁者,历代受人敬仰,奉为楷模。新时期出版的党政干部科学发展观历史文化读本第一辑《两袖清风》中,收录了有关额勒布廉俭从政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