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圈子是设计出来的
11264700000023

第23章 管理人脉——维护好你的人脉圈(3)

希恩和瑞克是好朋友,希恩是一个保险推销员,而瑞克是汽车销售员。一次,瑞克向一位商界人士成功销售了一辆汽车。几天之后,下了一场雨,次日,这位商界人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您好,冒昧地打扰您,非常抱歉,我是瑞克的朋友,很感谢您五天前买了一辆汽车,今天我打电话是想通知您,请您明天有空来为爱车做一下护理。”这个陌生人的电话,刚好符合了这位商界人士的心理,因为刚刚下过雨,车子是新买的,所以格外珍惜,想要好好护理一下。

其实,打电话的人正是希恩,而希恩也非常清楚,一般商界人士都非常繁忙,想要邀请他们是比较难的,所以他以维护车为借口,想要趁此机会请这位商界人士吃顿饭,发展自己的业务。

果然,这位商界人士如约而来,维护完爱车之后,希恩对他说:“先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耽误了您宝贵的时间,我非常抱歉,现在已经是午餐时间了,想必您也累了,我想请您坐一坐,休息一下,而且我还想向您告知一些维护爱车的注意事项。”这位商界人士欣然接受了希恩的邀请。

席间,希恩对这位商界人士说:“真高兴能与您共进午餐,从您优雅的举止中就能看出您一定非常注重生活品质,您这么爱护您的车,一定十分需要一份完善的保障计划。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车的保险计划书,请您看一下,我相信您看了之后,一定不会拒绝我的好意的。”最终,这位商界人士收下了希恩的保险计划书,因为他感觉盛情难却。

一个礼拜之后,希恩不断打电话和上门帮助这位商界人士维护爱车,最终打动了这位商界人士,从而成功签下了这一份保险。同样,作为希恩的朋友,瑞克也毫不落后,他也以同样的方式向希恩的客户推荐新型汽车。总之,他们成功地分享了彼此的人脉关系,并各自从中获得了利益。

由此可见,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人脉,也是一条发展人脉的近路。可以说,任何规定都无法限制你的人脉圈扩大到哪种程度——人脉圈的大小由你自己去决定,从理论上来讲,你想让它大,它可以无限大;你想让它小,它可以无限小,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由你变大变小。如果你学会与朋友一起分享你的人脉资源,当你们相互共享人脉资源时,就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库,拥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人脉线路图。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仅要和他们打成一片,还要从中寻找话题、朋友等,当你愿意把自己的人脉关系分享给朋友的时候,朋友也会非常乐意与你一起分享自己的人脉关系。

但向朋友分享你的人脉也是需要技巧的,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介绍熟人。

通常当人们听到“我是熟人介绍的”时,心里总会备感亲切,彼此的心理隔阂相对来说也会减少很多,比较容易把对方归类为“大家都是朋友”的阵营中。所以,你可以根据朋友的人脉发展模式向朋友介绍熟人,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朋友,另一方面日后也容易得到朋友的照顾。向朋友提供自己的价值,不仅能让朋友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还能卖朋友一个人情,朋友对你的事自然也就会非常上心。如果在遇到与你的业务或生意有利的人或条件时,这位受到你照顾的朋友便会向你提供人脉信息。

(2)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圈,人们总是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兜兜转转,但转来转去还是这一个圈。其实,你的人脉圈子没有扩大,并不是因为你不懂得扩展人脉,而是因为你没有踏出这个“圈子”。这也是大部分人都会犯的错误,比如,很多人只发展适合自己业务的人脉圈,与这个“圈”不同“属性”的人,则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发展人际关系,这种做法无异于“守株待兔”。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把重心放在一个“圈”上,而忽略其他与这个“圈”相连的细节,就无法发现新的出路。

(3)利用网络结识朋友。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以致很多人都能从网络这个平台上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显而易见的是,在网络上亲近一个人,要比当面说一些客气话容易得多。因此,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人脉通道,在网络上多结识朋友,而且不用在乎对方是否对你有用,因为即使这个人对你没用,他的人脉关系网中也可能存在对你有用的人。

(4)培训班,亦是交友班。

参加培训班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培训班不仅仅是一个开拓知识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发展人脉资源的绝好平台。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一些小企业的老板或经理,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也会参加一些有益自身的培训班。如果你能结识对方,你就等于多了一条人脉线路。更何况,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圈”,当你带着的“圈”和对方的“圈”相遇时,你们就有机会把对方的“圈”融入到自己所在的“圈”里。

(5)施恩比受恩更容易发展人脉。

施恩比受恩更容易发展人脉,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去做,无论对方的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全都来者不拒,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那么,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相信你的身边也不乏挺身而出的人。俗话说“成大事者,必先学会做人”,而所谓的“学会做人”,就是学会积累人脉关系。若能一直秉持着先对别人施恩或先为别人打开方便之门,为别人提供人脉资源的信念,那你就能左右逢源,你的人脉线路图也会更加完善。

(6)越挫越勇,不惧拒绝。

在与朋友分享人脉资源时,有时会遭到别人的拒绝。对此,你万不可气馁,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人脉资源无法对对方起到帮助作用的话,你应另辟路径,从其他方面帮助朋友,善于学会把握机会。也就是说,只有抓住一切能与朋友分享人脉资源的机会,你才能让自己的人脉资源更加完善。而你结识的人越多,人脉“圈”也就越大。虽然分享只是一个起步,而且在这个起步中是很容易跌倒的,但你只要做到越挫越勇,不惧拒绝,就能形成独特的意志,而你发展人脉的目标也就会更加明确。这样一来,你的人脉资源才会滚滚而来,成功也才能离你越来越近。

2.没事常联系,有事朋友才能为你出把力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曾说过:“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保持。”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是靠日常生活中时常的联系而保持的,除了家人以外,朋友绝对是你人际关系中最为有利的资源。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既然是好朋友,大家彼此如此熟悉,也就没必要像其他人际关系那样费心经营和时常联系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常联系只会让亲密的好友渐行渐远,甚至最终变成陌生人。

虽然朋友成为陌生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由陌生人递进成为好友却是非常不易之事,这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经营。如果因为缺少联系而使得以前维系的关系就此疏远,那么,之前你的努力“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罢了,而如果你在某些事上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又何以自处呢?所以说,朋友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只有对友谊之花尽心呵护,才能使其开得旺盛。

罗迪和安吉列小时候是邻居,并且一直是同班同学。虽然后来罗迪搬家了,但两人却升入了同一所大学,并且同住一个宿舍的上下铺,因而可以说,他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每天都形影不离,关系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为此,同学们时常笑称他们是“异姓兄弟”。

毕业之后,罗迪跟随家人去了外地发展事业,而安吉列则留在了本地,因此,两人见面和联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开始时身在远方的罗迪偶尔会给安吉列打一通电话,问候一下。后来,罗迪的工作越来越忙,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渐渐变成了一个月打一次电话,甚至几个月打一次电话,而再后来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联系几乎就中断了。

虽然安吉列有时候在翻学生时代的相册时会想起远方的罗迪,但少年时的印象已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而且潜意识里自己已经有了家庭和人际圈子,就对懵懂的友谊力不从心了。

有一次,一位同学从加州回到本地,给安吉列带来了罗迪的消息和他的电话号码,并告诉他:“罗迪一直想跟你联系呢,有空的话给他打个电话吧。”可是,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活的安吉列转眼就忘记了这件事,而同学带给他的电话号码也不知被他遗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久之后,公司让安吉列负责接待一位来自加州的客户,目的是让他谈妥最终的合作计划。本来对项目十分满意的客户在回到加州之后突然改变心意,表示要解除合作关系。为此,安吉列非常苦恼,这时他想起罗迪也在加州并拥有自己的事业,以他的人脉应该会认识这方面的人,或许能够力挽狂澜,使这件事情发生转机。但他找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找到那张不知遗忘在何处的电话号码。而曾经要好的同学也甚少与他联系,所以他想要打听罗迪的联系方式就难上加难了。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安吉列一样,毕业之后,曾经要好的同学甚少联系,后来工作忙碌了,更是没有多少时间联系,久而久之,一条条人脉线就被自己丢弃了,而当他们意识到这些关系的重要性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安吉列和罗迪就是最好的例子,本身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却因为天各一方,不经常联系,使得感情日渐疏远,最终友谊之花无奈凋零。对此,人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像罗迪和安吉列一样,徒留遗憾,要珍惜友谊之花,经常和同学、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

可见,友谊的确是需要时常保持联系的。如果朋友和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那么你们见面的机会是很多的,因此,可以在下班后、节假日等空闲时间段,邀请朋友一起欢聚片刻或是喝酒、聊天、吃饭、诉苦、叙旧等,了解朋友近况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排解一下内心的苦闷;如果朋友和你不在一个城市,或是彼此工作繁忙,很难有相聚的时刻,这时电话联系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当然,打电话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要以为朋友只听得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即使你声音中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讲话心不在焉等“小动作”,对方都是能够洞悉的。所以,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做“小动作”,比如,吃零食、喝茶、抽烟等,这些声音会让你原形毕露。

平时和朋友联系,不要太过死板,要充分重视电话聊天的话语,尤其是第一声,因为朋友能从每一句话中“听”出你的心情好坏。再者,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每天工作之后,大家都有上网的习惯,如果担心打电话会打扰到对方,可以采用网络联系策略。此外,人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除了网络以外,就是发短信,短信可以表达人们无法直言的话语,尤其是表达一些与朋友发生矛盾之后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道歉话语。要知道,有时一个短信就可以力挽狂澜——字里行间透着的温馨能融化隔阂,使大家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其实,偶尔还可以说一些俏皮的话,既生动又不失情感表达,会让人感觉有趣、可亲。

如今是一个科技的时代,信息发达,想要联系比以前方便了很多。虽然写信这种古老的联系方式已经少有人用,但寄一张问候卡和明信片也是一种不错的联系方式。你可以用简短的篇幅写一些诙谐有趣的话,然后寄给朋友,长时间用现代通信设备的朋友,收到你这种“复古”的联系方式必定会感觉非常惊喜。此外,除了写一张卡片外,你还可以寄照片,比如一些生动有趣的镜头,一眼就能让人看出其中表达的意蕴,并附上一张便签,把照片背后的故事无声地告诉朋友,让朋友感受到你意欲与他分享快乐的心情。

当然,除了明信片和照片之外,你还可以邮寄实物。但是,最好不要邮寄商店里的普通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不仅无法选择,而且毫无新意,即使朋友收到,也不会放在心上,这样朋友自然难以感受到你的心意。这时,就要靠你发挥想象力了,你可以给朋友邮寄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让对方在感到惊喜的同时还能大开眼界。比如,自己所在地的土特产;对方居住的城市没有的小物件;便宜却非常精致的手工艺品等。要知道,这些或许都能让朋友高兴一番。

6.斤斤计较,只会让你失去朋友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吃亏,而且很多人都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喜欢斤斤计较。而斤斤计较的行为,却能让人们尽力维护的名誉一朝化为灰烬,从此在社会中失去“江湖”地位。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人缘非常差,因为他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即便在一些小事上吃了亏,他也会毫无顾忌地跟对方发生争执,甚至跟对方动手。因此,他身边的朋友都非常讨厌他,更是不敢轻易跟他共事。

一天,他外出游玩路过一处寺庙,而这处寺庙刚巧有一位得道高僧在此弘扬佛法。听完高僧的金玉良言之后,这个年轻人心有所感,思及往日所作所为甚是懊悔,于是他决定痛改前非,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与人因小事而斤斤计较,并且对高僧说:“大师,以后,我再也不与人打架、争吵了,我决定做一个豁达的人,让朋友们不再厌恶我,真心地喜欢上我。往后,即使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会默默忍受,擦去唾沫,不会主动和人计较。”

高僧微笑着说:“唾沫还是让它留在脸上慢慢风干吧,你再努力地擦掉,也无法抹掉它曾出现过的事实。”

这个年轻人听完之后,甚是费解,心想:难道高僧在打趣我?吐在脸上都不能擦掉,那要是人家一拳打过来,也不还手吗?这样想着,于是开口问道:“如果别人一拳打过来,那我就站在那里任他打吗?”

高僧仍然风轻云淡地说:“不要太过在意,不过是一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