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11299700000012

第12章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下)(1)

对于控制者来说,你的想法不值一提,他们根本不关心你的想法,拒绝真正了解你。

—摘自帕萃丝·埃文斯的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

前不久,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和一对情侣朋友一起去吃饭。到了餐馆后,那个男子说“女士优先”,让她们两个点菜。

于是,她俩选了几个菜。

但是,等服务员来后,这个男子却一一否定了她们选好的几个菜,说她们点的菜都不够好,然后点了他自认为“够好”的菜。

“这种人,真让人受不了。”她说,“既然你那么有主意,一开始你自己点不就得了,干吗还让我们费心思。”

听上去,她对他似乎很有情绪似的。但再聊几句,我发现,她和他其实是已经认识多年的朋友。

了解到这一点后,我说:“OK,你先不要说他的其他事情了,我对他作一些推测吧。”

她自然很感兴趣,于是我作了以下推测。

1.她每次和他吃饭,他都会重复这个模式—先让你点,然后否定你,最后让服务员按他的意思来上菜;

2.他决定了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反对,他都会去做,和他在一起,你会经常觉得自己被严重忽略;

3.他有特殊的优点—如果你需要帮助,他会不计代价地帮助你,热心程度堪称罕见,只是你会觉得他帮的好像不是地方;

4.他常说类似下面的话:照我说的去做,听我的,就这样,遵从我的指示……

……

她说,我的猜测差不多都对了,接着问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我回答说:“这一点都不难,因为他属于一类人—支配欲望超强的人。以上我说的,不过是他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同时又糅合了你刚才说的他自己的一些个人特点。”

支配者常意识不到自己爱否定人

此前,我在《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上)》一文中谈到,有些人会特别渴望别人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给予回应,他们内心中有这样一个绝对化的逻辑:

我以我的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好的方式对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再细分的话,这样的人有以下四种类型:

1.依赖者

他们的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坏蛋。

2.支配者

其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3.迎合者

为了你,我做什么都可以,但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大坏蛋。

4.性感者

我这么性感(这么有性能力),你必须满足我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性无能(性冷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别人尤其是恋人或重要的亲人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待自己,但假若对方不这么做,大多数人不会感到很失望,更不会因此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但是,以上四种类型的人会极其渴望这一点,并将这一点绝对化。

在前面一文中,我主要探讨了依赖者的心理机制。在这里,我将主要探讨支配者,而前面提到的那位男士,无疑是典型的支配者。

支配者还可大致分为两个类型:赤裸裸的支配者,他们甚至不愿借用“我对你好”这个借口,而是直接表达这一信息,“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我会让你付出代价”;温情的支配者,在表达支配欲望的时候,他们会使用“我是为了你好”这一借口。

很多支配者既是赤裸裸的,也是温情的。在某些人际关系中,他们懒得披上那温情的面纱,而是直接使用其拥有的权力或暴力,迫使别人服从其意志。而在另一些人际关系中,他们则会温柔很多,在迫使别人服从时,会同时传递“我是为了你好”的信号。

譬如,有些人在工作单位是一个赤裸裸的支配者,但面对亲人时会表现得极有爱心和耐心,但不管多有爱心和耐心,他们一定会追求“你必须听我的”这个终极目标。

必须强调的是,当传递“我是为了你好”这个信号时,支配者自己的确是这样想的,他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为了对方好,但对自己习惯性地否定对方的意志缺乏认识。

所以,我对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说:“你一定会感觉自己常被他否定,但如果你拿这一点质疑他,他一定会说,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我哪里这样做过。”

她点点头说,她早就这样说过他,但也如我所预料,他根本不承认自己有否定别人的习惯。

支配者容不得别人小小的反抗

支配者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强化版的“我行,你不行”,他会绝对地、一贯地认为“我行”,同时又绝对地、一贯地认为“你不行”。

若和支配者谈恋爱,那么,在最初的蜜月期,一些自我意识不是很强的人会有完美感。因为支配者越认定“你不行”,他就越要展示“我行”,所以他会尽自己所能、无微不至地照顾你。

胡因梦在其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写道,她和李敖刚恋爱时,他是天底下最会照顾女人的男人。那时,每天她一醒来,床头都会放着一杯牛奶、她爱吃的食物和一份她必看的报纸。

后来,她才明白,李敖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一切事物在他掌控中”。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了,他就是最不容人的那种人。

所谓一切事物在他掌控中,即他感觉自己绝对行,或者说,他的支配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时,他就会展示“我可以为你做一切”。

不过,支配者这样做时,他藏着一个假定的条件—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他们不仅会收回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还会施出霹雳手段,以惩罚不听话的恋人或家人。

莎莎的例子可以经典地说明这一点。莎莎26岁,恋人比她大很多,而且极其能干,是那种大权在握的人,同时又极细心。

和她在一起时,他不仅在经济上满足她一切需要,也在生活上包办了一切。譬如,做饭、扫地等家务全是他做,而且做得极其出色。和他相比,她简直是方方面面都很弱智。

不过,似乎是,她越弱智,他越爱她,而他也说过,他就是喜欢她傻傻的样子,那时他觉得她最可爱。

去年,有一次,他们产生比较大的矛盾,莎莎第一次这么生气,不打招呼便离开了他,失踪了几个小时。她希望男友继续发挥“我可以为你做一切”的风格,很紧张地去找她。没想到,他没任何动静,甚至连一个短信都没发给她。

最后,她慌了,自己又溜了回来。他看见她回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合适,分手吧。

她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完全震惊了,赶紧央求他,希望他能原谅她的坏脾气。央求了很久后,他终于答应原谅她,但警告说,这样的事情不能再有第二次。

不久,他们再次发生矛盾,她再次玩了一下失踪的游戏。这一次,他没有给莎莎任何机会,斩钉截铁地和她分手了。

许多经典的芭比娃娃形象都仿佛是没有任何独立意志的美女,这是支配欲强烈的男人的完美控制对象。

分手只是他的惩罚手段

对于这个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男人真男人,虽然太狠了一些。

不过,我听了太多类似的故事,我料到,莎莎和他的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

果真,“分手”半年以后,他又回来找莎莎,她仍然爱着他,两人立即又走到了一起。

重新在一起后,对于分手的事情,这个男人没有说过一句话。莎莎也不敢提,怕再次惹怒他,但她很想问他:你那么狠心离开我,为什么又一声不吭地回来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莎莎深切地懂得支配者的内心逻辑,她就可以轻松地明白一切。

作为一个极端的支配者,这个男人把“我对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和“否则我会惩罚你”这三点都发挥到了极致。

当莎莎表现得“我彻底不行”时,他最爱她,对她的好简直无可挑剔。

然而,这种好,是要莎莎以“必须听我的”作为交换条件的。莎莎那两次失踪的小小把戏,挑战了他的支配欲望。在别的男人看来,也许会觉得,莎莎这两次小小的失踪算什么,不仅不会生气,反而可能会对她更好。

但是,这个男人的支配欲望太强了,这两次事件中,莎莎表达出来的对抗严重刺激了他的支配欲望。

为了捍卫他的支配欲望,他接下来便实施了恋人间最极端的惩罚—我和你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