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三人来到县衙偏门,传进话去。
一会儿功夫,负责租役的县尉大人来到了偏房,杨远爹赶紧迎上去问道,“马大人,我们家小子是不是要过堂啊?”
马大人来到桌前坐下,才说道“原来是令郎啊,不用过什么堂,这个葛廷龙我们齐大人早就想收拾他了,只是碍于故人的情面,还是想以规劝为主,我们大人正在和各行的行头聊天儿呢”。
这位马大人低头合计了一会儿,接着说道“这样吧,你们跟我去大堂上等着吧,估计齐大人一会儿就能出来处理此事”。
三人来到大堂后,看到杨远、杨义和志武在大堂的一角盘腿而坐,身上看不出什么伤,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杨远也抬头看到了自己的爹,立刻两眼放光就要起身,但是看清了自己老爹满眼的怒火后,赶紧又低头坐了下来,但不管怎样,见到亲爹后刚才七上八下的心情总算有所平复。
果然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县太爷齐翰表来到了大堂,就见他在椅子上坐稳之后,才抬头对堂下几人道,“说说吧,怎么回事?”
葛廷龙早就等的很不耐烦,心里将这位县太爷的祖上不知问候了多少遍,不过还是假惺惺的双手一抱拳,说道,“回大人,这几个小孩儿在码头滋事,还打伤我的兄弟”。
杨远也有样学样的一抱拳说道“回大人,这些人在码头强买强卖,只是搭了把手就让我们出五百文钱,我们不给就动手打人,按照我朝律例‘买卖不和,而较固取者,杖八十,重者以盗论罪’,我看他们够的上强盗了”。
县太爷抬头看了一下杨远,笑道“呵呵,还知道朝廷大律”。
葛廷龙瞪了杨远一眼,复又对堂上说道,“大人,不能听他们一面之辞”。
“不听一面之辞,那好啊,就听听几位行头大人怎么说”。
刚才跟随县太爷一起来到堂中的几个人,也就是几个‘行头’,听到县太爷问话,连忙拱手回道,“不敢”。
其中一人出列说道,“秉大人,商行最近有多家客商反应,码头有一伙人借挑夫之名敲诈往来客商,已经有几位老主雇因此决定转道襄阳北上”。
又一位药铺大夫打扮的人出列说道,“回大人,药铺曾经接收过两个被打伤的客商,起因也是码头上被人敲诈勒索”
县太爷看了葛廷龙一眼,问道“怎么样,还要我挨个指认吗?”
“哼”,葛廷龙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县太爷不紧不慢的接着说道,“葛帮头,你们河帮一直在水里活动,也算是遵纪守法,怎么你干起了这种不入流的事情,这事儿你们曹舵主知道吗?我看这样吧,你们还是回河里去,撑船捕渔,不然我可就将律法搬出来了,看看这位少年说的是不是真的”。
葛廷龙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抱拳说道“好,告辞”,甩袖出门而去,余下的帮众眼看老大走了,不敢耽搁的搀扶着鱼贯而出。
马大人捅了捅旁边的杨远爹,低声道,“还不去道谢”。
杨远爹这才慌慌忙忙走的堂前,垂首拱身行礼,说道“谢大人秉公执法!”
县太爷刚才已经注意到杨远爹三人,于是开口问道“你怎么来了?”
杨远爹一指旁边的杨远说道,“这位是犬子,给大人添麻烦了”。
“哦?你这儿子有点儿意思,还懂朝律,今年多大了?”
“回大人,犬子今年十六,平日跟着我种地,乱了规矩,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县太爷端详了杨远一眼,又对杨远爹说道,“我听张头说,功夫还不错,将葛廷龙几个手下都撂倒了”。
“学了些把式,哪能入张捕头法眼”。
县太爷抬手将张捕头叫到跟前,“张头,你那里是不是还缺人,你看这小子可行?”
“回大人,可以”,张捕头答道。
“那你们可愿意?”
杨远爹脸现喜色,立刻拱手说道,“谢大人栽培”。
“那就好,张头,带他们去办一下手续吧”。
杨远爹带着三个孩子跟着张捕头退入偏房,县太爷从堂上走下来,笑道“还好几位行头都到了,今天多亏你们几个出头,不然我还真的要去请那个曹舵主”。
“为安地方也是我们职责所在”,几人也不敢居功。
县太爷叹了口气,说道“听说这个葛廷龙是河帮副帮主某房姨太太的弟弟,在帮里不得志,非要到码头来开拓地盘儿,河帮势力遍及淮水两岸,不得不小心相与”。
“哎,闹的也太不像话”。
“嗯,也亏的几个少年动手,要不然还抓不住由头”。
这时一位颇为神武的中年人拱手说道“大人,您跟这些少年认识?”
这位县太爷被问的一愣,立刻笑着说道,“哦,是祝镖头,这几个人刚从山里迁出来,在附近开荒种地,前两天报到县衙,免了他们三年钱粮,这可不是徇私”
祝镖头赶紧回道,“大人言重了,我是看这些少年功夫有些根底,想招了镖局来帮忙,就是想打听一下他们底细”。
久泰商行的朱掌柜插话道,“回头我给你介绍吧,跟我们商行常有往来,都是老实人家,在这都住了几十年了”。
又聊了几句,几位掌柜纷纷告辞离开,出门正好碰上等在门口的杨坚爹。
朱掌柜笑着说道,“杨坚爹,杨坚还有一手功夫你也不说一声,早说早让他来帮忙了,以后到我那里当学徒可愿意?”
“求之不得,山里娃,没啥见识,怕给您添乱”,杨坚爹谦逊的回道。
朱掌柜又看了看杨坚爹身后的几个孩子,转身给祝镖头说道“你觉着哪个适合你们镖局,正好他们长辈都在,现在就能定下来”。
结果是个头最大的杨义被祝镖头看中,想招了去镖局,族长作主答应下来,说好过两天就去镖局报到,祝镖头见事成,留下名贴告辞去了。
一场横灾消于无形,不论是大人小人都松了一口气,最重要的是杨远和杨义现在也算是有靠山之人,谅那葛廷龙也不敢明着再起什么歹心。
不过族长还是摆起脸来教训起志武几个人“你们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知不知道这个葛廷龙是什么人,就敢动手,他在这义阳城闯出名头的时候你们还在吃奶呢。真要动起手来十个你们都不是他的对手,以后见到他要小心点儿,别再起什么冲突,听到了没有?”
“是”,纵使心里不服气,杨远他们还是老实的答应下来。
回家的路上,杨坚爹给跟人介绍各行的‘行会’和‘行头’,说道“本朝开国以来农商并重,不同行业的手艺人会组织各自的行会,像义阳城就有商行、医行、布行、生肉行,不一而足。而这些商行所选出的行头都是影响力极大的人士,这些行头除了监管本行内的买卖行为之外,有时还要负责朝廷的征调之事,像比较重要的铁货行、茶行、丝行还会组织集资建庙、捐款修路的活动,总之他们都是在地方上有权势的一些人”。
杨远爹问道,“今天那们朱掌柜是商行的行头吧?”
“是的,旁边那位老先生是宋大夫,医行的行头”,杨坚爹答道。
志武看到杨远和杨义大出风头,回到家也想央求他爹去给自己谋个差使,被他爹一句“年龄还不够”,给打发了。
杨远、杨义还有杨坚约好两天后一起进城,遇到如此喜事,村里的叔伯当然要相互庆贺一番,小一点的孩子恨不得快些长大,也能赶快进城一展身手。
杨云、杨征两家人晚上凑在一起摆酒为杨义饯行,杨义生平第一次灌下一杯白酒,这让杨征和杨云羡慕的不得了。
酒足饭饱,杨云随父母回到家中,杨云娘泡了一壶茶后坐下,向杨云爹说道“你看现在杨远和杨义都有出息了,杨云将来什么打算?”
杨云爹晚上喝的有些微醺,喝了一口茶之后才说道,“将来跟着我摆弄药呗”。
“哼,你大字不识几个,懂点啥,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常去送药的那家大夫不是挺好说话吗,你去问问人家收徒弟不,让咱杨云去学个大夫”,杨云娘商量道。
“杨云还这么小,着啥急”。
杨云娘催促道,“小什么小,当大夫也不是啥力气活,还分大小,你就去问问还能咋的”。
杨云爹不耐烦的站起身,“好好好,改天我去问问”,进屋睡觉去了。
没想到杨云娘有了这个念头后就没在放下,杨云爹被念叨了一整天,终于答应即刻带着杨云去药店当学徒。
隔天父子二人背着两包药草来到了妙芝堂,待到结算完药钱之后,杨云爹领着杨云来到前堂,犹豫着说明了来意,“孙大夫,您这收徒弟不收,我们杨云想拜您为师”。
孙大夫一听,脸露意外之色,想了一会儿问道“认识字吗?”
杨云爹慌忙答道,“认识,在学堂里学了好几年,那些书都能背”。
孙大夫转身从背后抽出一本医书,吩咐杨云读了一段,又考问了几处文中所记内容的意思,结果除了几个医术上的生僻名词之外,杨云答的还算正确。
孙大夫颇为满意,抬头对杨云爹说道“这两年义阳城人口越来越多,药的用量也是越来越大,我这里的确是需要人,你要是觉着合适可以留下”。
杨云爹赶忙拉过杨云,兴奋的说道,“杨云,快点给孙大夫磕头拜师”。
孙大夫起身拦住,摆手说道,“先别忙,有些话我得跟你说清楚,眼下我留下杨云只能让他在店里帮忙,至于将来能不能当我的衣钵弟子,我还要考察他的心性和悟性,当然传医授道我是一视同仁,能学多少看他自己,如果过得几年,确实和我有师徒缘分,再正式行拜师之礼,你看如何?”。
杨云爹点头答应,“应当的,应当的,反正我就将孩子交到您这,您多费心管教”。
“虽然不拜我为师,但我们这一行的祖师爷你要拜一拜”说着话,孙大夫领着二人来到偏厅,指着墙上供着的一幅人像说道“这就是我们医道的祖师爷,被称为‘医神’的扁鹊”。
杨云打量了一眼画中这位弯腰弓背的老人,按照孙大夫的吩咐跪地行礼,起身之后才注意到画像两侧还挂着一幅对联,上书“遍采山中药,尽医世上疾”。
孙大夫见杨云拜完祖师,从香案上取下一本小册子递给杨云,嘱咐道,“既然以后你要入我门从事,一些规矩还要说与你知道,这本小册子是我编录的医药入门之道法,你打开第一页读一遍”。
杨云接过来,翻开书页开始朗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大夫听完,颔首说道“此文记于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第一卷,为习医者所必读,医者,德为先,开方用药无不关系性命,需存济世之心,望你以后定要勤于学习、精于修制,万不可一丝一毫欺予世人”。
“是”,杨云躬身一拜,答谢先生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