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杨云和杨义一起回到义阳城。
年后的积善堂还残留着张灯结彩的痕迹,也不知道是忘了清理,还是故意留一点喜庆,看来留在山门的师兄弟们也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
只不过春寒料峭,人影萧索,阵阵寒风吹拂着红纸灯笼一摇一晃,吱吱作响,反倒是凭空添出些许凄凉。
年前一场接一场的热闹场面,在金山派留下了处处狼藉,到现在还没有整理妥当,一直到快出正月,杨云还在与崔石勇一起整理多余的桌椅,这还是招待荆江会众人时所用,现在要再把这些东西塞回到库房里去。
正在两人清点数量时,忽然看到一位师兄在大门外挥手,“杨云,大门有人找”。
“谁找我?”,杨云丢下手中的账本问道。
“不知道,刘三让我给你捎的口信”,来人答道。
杨云跟石勇交待了一句,急匆匆来到大门外,结果看到两位意想不到的人,正站在牌坊前望着远处的金沙河聊天。
杨云连忙跑了几步,上前问道“杨远,杨坚,你们怎么来了?”
二人听到杨云的声音转过身来,看着杨云走近,杨坚笑道“不错啊杨云,我们刚才也仅仅是报上你的名字,这才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你就出来了,看来杨云现在金山派也成了有名有姓的人物了”。
杨远也拍了拍杨云的肩膀,笑着问道,“说说,现在有没有豪气冲天的感觉?”
虽然过年时才刚见过面,但是看到亲人上山还是有些兴奋,杨云不好意思的回道,“我前两天都在门楼这边迎客,所以他们才认识我”,说完又拉着两人的胳膊说道,“跟我来,到山上来看看”。
杨坚和杨远也没推辞,跟着杨云穿过门楼,沿小路从东侧上山,先到演武堂转了转,又去山半腰拜了拜祖师堂,最后抄近路登上了山顶的驻仙台。
站在驻仙台向山下望去,整个金山派尽收眼底,建在山谷的亭台楼阁由山路廊道连接成片,看上去就像一只将要扑向山下的猛禽:门楼和牌坊是这头雄鹰的双眼和头喙,从牌坊处一道天阶直达山顶,连贯通天塔,形成这具巨大鸟身的刚劲脊背。在这条中线的两侧,东至演武堂,西至炼丹阁,尖楼圆顶鳞次栉比,画出一对宽展雄壮的翼身。
杨云几个人站在似尾翼般展开的驻仙台上,真的能感觉到这只神鸟好像马上就要滑出山谷,遨游九天。
再往山下看去,金沙河从此处冲出山峡,画出一道白练围绕半个义阳城,消失在天边的雾气当中。而远处义阳城的门楼与城墙,虽已几近模糊成一线,却摆出一付与山水斗争的姿态,仍不失巍巍之势。
三人出神的望了一会儿,杨远伸出两只手比划道,“金山派像不像被这眼前两座山捧在手心里?”
杨坚点了点头,说道“都说道家讲究洞天福地,这金山派还真有法天地象的意思,刚才我们上来时,山路蜿蜒曲折,楼宇都是依地形而建,没想到在这望下去却有如此法度,左右呼应,顺势成形,果然不妄神仙驻地的美誉啊”。
杨远也感叹道,“名门大派的气势还真是不同凡响,杨云可要好好的下功夫,将来也能名扬天下,我们哥几个可都没这机会了”。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才顺着另一侧山脊离开山顶,来到积善堂。路上杨远告诉杨云有事要找他商量,也不急着回去,于是杨云在自己房里准备好午饭,三个人围桌而坐。
少年人不用喝酒,三个大馒头拿在手中,杨远还真有点饿,半个馒头进肚,才开口问道,“杨云,上次你爹挨打的事,想不想报仇?”
杨云愣了一下,才犹疑的回道,“想啊,上次你们不是说没有办法吗?”
“以前没有办法,现在不是有办法了”杨坚不提正事,反而神神秘秘的问道“药房里卖的‘行军散’、‘辟瘟丹’这样的药你会不会配?”
“这些药在妙芝堂的时候是常用药,用量很大,当时也帮着师兄他们配过,药方我倒是还记的”。
杨坚喜道,“这就好,今年冬天又是干旱少雨,现在义阳城周边的流民越来越多,按照去年的情形来看,春风一吹肯定会有疫情,我们配些辟瘟防疫的药,便宜点儿卖给灾民,正好也让广和堂这帮王八蛋闹闹心”。
“不是不让我们卖药了吗?”,杨云问道。
“我们不卖药,卖馒头”。
“卖馒头?”
“对,我们卖药做的馒头,将药方配在馒头里,这样可不可行?”
没想到杨坚想出这么个主意,杨云无奈的答道,“我不知道啊,不过在药房的时候,有好些药在炮制的时候都是用蒸的,跟蒸馒头倒是没啥区别,不过,为什么非得蒸药馒头卖啊?”
杨远跟杨云解释道,“想要在街上卖药,先要过医行这一关,然后还必须要去药局买原药,这两个衙门口都是一家的,怎么可能会让我们卖药,既然不让我们卖药,那我们就卖馒头,这样他们就没的话讲了”。
既然杨远说行,杨云当然没意见,只是对药方的事没有把握,于是跟两人商量道,“可是我也没把握,要不要去妙芝堂请个师傅指点一下?过年的时候我还见过李晟,现在他也闲的不得了,请他来帮忙好不好?”。
杨远制止道,“不行,他在孙大夫那做了这些年,大家都认识,到时候我们和药局的人要是闹起来,别人找到孙大夫头上说不清楚”。
杨坚跟着说道,“你找时间去妙芝堂问问他能不能行,只要保证吃不死人,其它的都好说”。
杨云点头答应,“好,明天我就过去”。
正事谈完,杨远笑着说道“一会儿我们还要去杨义那,等明天馒头店开张杨义也会过去,我们要好好的给你爹出了这口恶气”。
第二天杨云告了假来到妙芝堂,没敢劳烦孙大夫,直接找到李晟的面前说明来意,李晟听完很感兴趣,还跑到库房里找出几大包药交给杨云,又将需要注意的问题交待了一番。
杨云扛着一包药,按照杨远给的地址来到一家店铺门口,还真的发现簇新的牌匾已经挂上门头,黑底红字写着‘正气馒头’四个大字。
堂内正在忙碌的杨坚看到杨云,连忙出来接过杨云背上的麻袋,打开来看了看,问道“你这些药在哪来的?”
“李晟给的,孙大夫那有些库存”。
“嘿嘿,我还正愁这事儿呢,我最近私下藏了些草药,但是也不是太多,刚才还担心撑不了几天,这样倒好,我再去几家相熟的大夫那问问,看有没有存货”。
接下来,熬汤煮药蒸馒头,杨云看着店里的人有条不紊的忙活着,有些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本来就是一家馒头店,被杨坚他们买下来而已。
过了一会儿,杨义也来了,和杨云一起在路边搭桌铺摊子,就等馒头出灶。
待到热腾腾的馒头摆上街头,杨义开始吆喝着招呼客人,“热馒头,刚出锅的热馒头,两文钱一个,四文钱两个”。
跟着杨义的吆喝,馒头摊前慢慢聚集了不少人,倒不是排队买馒头,主要是因为摆出来的馒头黑不溜秋的,太扎眼。一位瞅了半天的大婶终于忍不住说道,“你们这黑心老板这下可名副其实了,做出来这种黑心馒头,是不是给人吃的?”
杨坚心里暗骂,“感情这馒头店口碑这么差,早知道少给他几两银子”,不过眼下也顾不上找前任老板的麻烦,看了看人也聚的差不多,于是找了个板凳站在人前开始胡扯,“乡亲们,咱们这馒头店老板已经换了,本店这个馒头名为正气馒头,要说这馒头来头可不小,听我慢慢给各位道来”。
杨坚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咱们义阳城大旱,老百姓忍饥挨饿,风里来雨里去,难免有个风寒热症,水土不服什么的,结果有些奸商借机坐地起价,将我们的救命药卖出天价,发这种财他们也不怕折寿,我们这个馒头店的老板为此上山求道,太上老君体恤百姓,赐下救命仙方,就是我们这正气馒头,吃了强身体,吃了百病消,又能治病又能温饱,你说我这馒头好还是不好?”
杨坚吹的热闹,看热闹的人听完也跟着叫好,可就是没人敢吃这黑乎乎的馒头,杨坚招呼杨远和杨云拿着几个,送与街头的人尝一尝,大伙儿全都摇头婉拒,远远的躲开。
杨义还抓起一个塞到自己嘴里,结果还是没人搭理,等到他一个馒头吃完,周围的人也散的七七八八,虽然他们的馒头和普通的馒头一个价,但是吃坏了身体怎么办。
正在杨云犹豫着还要不要继续派发馒头时,人群中挤出一个人,走到杨云跟前说道,“杨老弟这是改行了吗,咋跟我抢起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