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旅俄漫纪
11320900000021

第21章 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有数万人,为数不少。此次来俄小住半月有余,大约接触了近十位留学生,有意无意间了解了些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

留学生的生活可以用清苦、孤独来概括。

现在留学的孩子大都是80后吧,还有少许90后的。这些孩子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国内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一年一个样,能够送孩子出来留学的,可以说生活水平也算达到小康了,因此说这些孩子在出国前是吃喝不愁、幸福快乐的。但他们一到俄罗斯就感觉到明显的变化,清苦的生活就开始了。首先是近年来,俄罗斯物价飞涨。据说,莫斯科是全世界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各学校的学费也逐年看涨,这就给大多数工薪层家庭的留学生造成了经济压力。原计划的费用显然不够使唤了,精打细算必不可少,捉襟见肘在所难免。他们时时为一顿饭、一件衣、一趟车的支出而计较,而在国内他们是不在乎这些的。其次是留学生都得自己动手做饭。因为俄罗斯学校不像中国学校都有食堂和价格便宜而不失丰盛的饭菜。所以只能自己动手做,加上早出晚归的时间安排,一天吃一顿饭是经常的。儿子原来饭量很大,现在似乎不大了,他说是饿习惯了,吃不多了。另外,俄罗斯水果和蔬菜很贵,大多高于中国四五倍甚至更高,品种也少。所以,留学生的餐桌上经常可以看见的就是面包和空心粉,有的孩子一年吃不到几次水果和绿色蔬菜。这次我和妻子在俄罗斯逗留,除了借机观光,主要还是陪陪儿子,改善一下他的伙食。

可不,在俄罗斯,吃一顿火锅,炒几盘蔬菜都是奢侈的生活了。

其实,生活艰苦倒也问题不大,而孤独难耐是留学生人人都刻骨铭心的。留学生远离祖国和亲人,大多只身来到国外,生活在一个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信仰各异的人际环境中,真有点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感觉。有的学校中国留学生比较多,学校为中国学生集中办班,但由于语境没有形成,不利于留学生俄语水平的提高。儿子在圣彼得堡大学上学,他所在的经济系就只有几个中国学生,他所在的班就他一个中国学生,老师的授课及其他要求,一律按俄罗斯国内的要求,因此儿子自始至终语言压力、学业压力很大。在学业上出现困难时,常感到孤立无助。俄罗斯漫长的严冬不宜出行和交往也是产生孤独的客观因素。

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四五月份,室外天寒地冻,人们大都不出门活动。留学生除了上课就呆在宿舍里,独自一人,百无聊赖,焦心度日……当然,中国留学生之所以孤独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解除约束之后的真空自由。他们原来在国内,家庭的管束、传统的约束、社会组织无所不在无时不管,使他们与生俱来难有自主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特别在中国应试教育的青少年阶段,他们饱受管制和压力。而到了国外,一下子似乎变得自由无比了,轻松自在一时后,便不自在起来,由是便产生了失重般的感觉,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儿子介绍说,留学生中很多人患有忧郁症,甚至去年一位女学生卧轨自杀。由于这种状况,一些宗教组织乘虚而入,很多留学生加入了基督教会,他们在参加教会的活动中获得集体生活和倾诉苦闷的机会。我问儿子大使馆对留学生管不管,他说基本不管,也管不过来,对公派留学生可能还过问一下。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情况也不乐观。就俄罗斯而言,由于这些年来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俄罗斯各学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也少了一些应有的把持,学校将中国学生集中办班教学,采取了与本国不同的学习标准,知识的厚度和宽度就大打折扣,语言环境就差了许多。这些学生虽然都能拿到文凭,但学业水平可想而知。这些学校既不为中国的学生负责,也不为自己的声誉负责,在金钱的剥蚀下,一些久负盛名的大学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由此及彼,由俄罗斯的留学状况联想到我国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情形可能大抵相似。如果我国政府对几十万留学精英的管理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经济损失是惨重的(一年约三四百亿),恐怕政治代价更大!

这些“海归派”若大都信奉耶稣、尊崇教会,我们的“走出去”战略就会被西方的“送进来”战略所利用,从而出现可悲可怕的社会代价和政治恶果。2009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