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为资本的跨境流动提供了全球化的舞台。资本的流动在提高一国资源配置效率、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2008年上半年,越南的高通货膨胀及越南盾的大幅贬值成为因外资大量涌入,造成流动性泛滥,进而推动商品服务市场高通胀的又一典型例证,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可见一斑。作为同样面临巨大资金流入压力和流动性过剩局面的我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流动性过剩与跨境资金流动的关系
(一)跨境资金流动是流动性过剩的诱因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额顺差形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非常突出。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第九年呈现双顺差,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D)流入14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3%,增长迅猛。国际储备较快增长,2007年末,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从国际看,次贷风波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趋利性资金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供应增加,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之一。
(二)流动性过剩与跨境资金流入的博弈
一方面,为防止大量外资流入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央行被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等冲销政策来对冲外汇占款,吸纳流动性。
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美联储持续降息至零利率区间,本外币利差扩大,种种因素使得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相对较高,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入的动力。为冲抵银行体系外汇占款,央行不得不加大货币供应量,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不断增加。
此外,冲销政策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但从长期看,加息的空间已很小,高达17.5%的准备金率,势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压力。从5月份金融数据的变化来看,尽管为对冲流动性,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从4月份以后,央行票据发行量开始回落,由7290亿元降至5月份的2960亿元。国际资本的持续大量流入和市场对央票需求减小,使得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和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
二、跨境资金流入的动因、途径及其影响
(一)跨境资金流入的动因
首先,资本是逐利的,在美元贬值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之下,国际过剩资本从美国流出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虽然这些资金的流入主要是我国对外经济繁荣发展的结果,然而投资和投机资金的界限很难区分。其次,在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受到明显抑制。与此同时,股市持续下跌,企业的上市与增资扩股计划不断搁浅,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渠道明显变窄,且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客观上造成企业举借“外债”的需求和倾向日趋明显。
(二)跨境资金流入途径
在当前外汇管理的框架下,许多违规外汇资金流入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采取外商直接投资(FDI)方式流入。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存在错综复杂的资金往来,很容易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将境外资金流入境内或滞留境内,达到虚假注资、资本金及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外债到期不还等目的。
二是通过贸易方式转移资金。采取出口低报高收、预收货款、延期付汇方式实现将境外资本以贸易收入名义转移到境内进行投资的目的。
三是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外汇买卖,在交易时实现外汇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四是通过个人渠道实现外资汇入-分拆结汇-再集中的投资。现行外汇管理有关国内银行允许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结汇额度、香港银行允许每天兑换2万港币至人民币和每天向国内银行汇款8万人民币的规定,成为跨境资金转移的两个合法漏洞。异常外汇资金以赡家款、捐赠等名义汇给境内多个直系亲属,再分拆结汇,很容易实现将贸易、资本等各类资金以合法身份进入并结汇,进入投资或投机领域。
(三)跨境资金流入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以上渠道流入的异常跨境外汇资金,表面来看手续齐全、程序合规,但由于其流动情况有些尚未完全纳入监管范围,不但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和流动性过剩等矛盾,而且一旦市场预期逆转或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资金出现快速大量流出将给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一是如果人民币升值加速,投机资本达到预期收益后迅速获利逃出,将导致国民财富的损失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二是投机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其产生的“标杆效应”诱使境内民间资金跟风入市,推动了国内股市的升温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国内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形势逆转,外资可能退出国内市场,短期内大量集中购付汇,势必影响外汇收支平衡。三是在当前国内股市、楼市持续低迷,中美利差持续“倒挂”的双重背景下,这些入境的投机资金很可能正以人民币存款的形式蛰伏在银行体系赚取利息,等待好的投资机会。这些资金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已针对这些资金账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加强了监控。
三、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现状
(一)对跨境资金流动缺乏全过程的有效监测手段
由于监管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对跨境资金多窗口、分段监管的现状。如对外商投资的管理涉及发改委、商务、海关、税务、外汇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虽各司其职,但是上、中、下游部门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横向互传的紧密高效监测机制,各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和苗头性倾向不能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影响了监管效果。
(二)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一是宽进严出的政策背景下,使得部分跨境资金流入的审查流于形式。
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对于以非贸易外汇收入、个人外汇等方式流入的资金基本没有限制;二是本外币监管分离,削弱了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效果。目前对结汇资金进入人民币账户后的后续监管没有明确规定,结汇后人民币资金在关联公司之间多次划转后,就可以安全偏离跨境资金原有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三)对政策范围内的“合规流动”缺乏监测手段
比如外债资金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若企业经营出现异常,境外投资方可以灵活地将所有资金收回;而被投资企业经营正常且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投资方可以方便地将原先出借的资金直接转增为资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很容易实施大规模的资金进出。
四、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
一是要从政策上、法律上、手段上进一步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外汇资金流入的管理:二是各部门要树立大监管工作思路,定期沟通监管数据和信息,切实加强对外汇资金出入全过程监管。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资金使用和流向监管,在资金使用阶段,外汇局和银行要加强对企业银行账户的监控,工商部门还应对外商投资项目资金用途进行长期跟踪。
(二)逐步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
继续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国内资本在国外投资。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逐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支持企业走出去,改变目前在外汇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外资流进易、流出难,外汇管理对企业严、对个人松,对内资严、对外资松的管理格局。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减少外汇流入,减轻流动性过剩压力。
(三)完善信息监测系统,改进监管手段
一是建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分析制度。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FDl)流入和关联企业资金流动的监测。二是建立非现场检查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监测个人、贸易、直接投资和外债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三是加大对异常和违规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直接投资和贸易项下“低报进口、高报出口”交易的监管,紧缩国内个人换汇额度和香港银行向国内汇款的限额,压缩金融机构的外债余额,控制地下钱庄热钱流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适用于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包括预收、预付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结算方式下的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业务。
2009年7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5部委联合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7月6日,上海、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五个城市成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试点国家为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及香港、澳门地区,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外担当了计价和结算工具,迈开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里程碑。2010年6月22日,试点区域扩大到了全国20个省市区和所有境外国家和地区。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的快速腾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融资业务将会迅猛发展,宁夏必须尽早了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知识,做好开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成为试点地区,促进宁夏地方经济发展。
一、宁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必要性
(一)宁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外部条件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