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志,神武七年,闻北海仙山再现,帝御驾兖州裂弓军一十二万亲征漠北,于幽州边境胶着月余,未返。
冬,是夜,京都,禁城西阙,钦天监,九转观星仪。
钦天监修于建平年间,先帝瞩文好学,不问鬼神,却自初次北征之后,于北海之滨见识草原一脉星图浩瀚,映水参天,遂着星象之士集于京都,赐朱雀街旁百丈摘星楼测查天象,以利靖朝一众水陆民生,唯有历代监正才知,自二十年前初役归来,帝令中隐隐直指天命,钦天监中居职竟有方士渐现,观星之所已染上风水堪舆。
这一夜摘星楼注定无眠,阁栏之上立着一人,白鬓无须,怒目向夜,黑袍鹤氅,背刻天枢,虽身立于至冬的凛冽寒风之中已久,他却依然挺直着身板立于相伴半生的观星仪旁,满天飞羽仿若剑刃,配合呜咽的北风,细细切割着荒山细水的身体与灵魂,远处传来如泣诉般的嘶嚎,令人不寒而栗,他却仍旧只是定定的看着被乌云埋葬了的星空,子时已过,灯火渐熄,这个男子只是这般屹立着,如同雕塑,从未回首,黑云之上紫薇渐凉,其后数人抄星、摘图、格历、录案。偌大留风阁,抛下风嚎,再无声响。
这男子眉头紧锁,似有所期,浑然无顾身后那一条青蓝相接,隐隐伏于太和门外,却又静谧如潜渊一般的朱雀地坛,以及禁城四角牌坊之间、高墙上那一众随风闪烁的血红灯笼,烛火摇曳,仿佛黑暗中有不知名的猛兽陷入了沉睡,伴随而来一片呼啸,然后便是一片吓死人的寂静。
忽有脚步声。
楼下一人疾奔而来,一袭白袖黑衫,埋着头看不清表情,浑身汗液被风雪挥发,喘息声愈发凝重,却只是躬身等候差遣,一身注意力皆在眼前监正身上,哪怕肩头浮雪也未敢抖落,只是任着北风将其吹下鹤氅。
半晌,监正终于缓缓回头道:“罢了,天命尤此。”一声释然,只觉得楼上楼下百尺之内人皆松了一口气,便连北风也不再那么凛冽。那监正犹笑了笑,看不清表情道:“只怕等到月落、乌云尽散,结果也不会如何改变,还是先将案宗录好,封于密室中。待陛下归京再自暗行奏上,切忌万莫声张,另传下属,寒岁将至,所有告老者,一律双倍饷银赐乡。”
“大人!那您?”?身后的下属抬头凝眉,极是错愕,低声咬牙道:“是否通知主薄大人?”
“还不到时候。”那监正终于挺起胸,道:“我赵禾于朱雀街摘星楼上执印已有二十余年,某自年前丧妻,身下一岁幼女,天明及托友人抚于万里之外,便再无牵挂。”
“此事事关重大,牵连极广,下官以为,不报为上策。”
“尝闻古时有昏君,因暴行载录,令改无过,连杀史官一十八人,待至第十九位,一如其言,昏君大怒,提刀而至,问:尔等竟可以性命筑史?那史官长拜及地,曰:性命可去,青史长存,陛下便再寻史官也是如此,记史者妄言便无所谓人。昏君久思,丢刀而去。钦天一职本为史记查切一途,又怎能趋利避害。”
那黑衣人听罢,轻叹一声,抬起头来,露出银色面具,敬佩道:“原来如此。”
“‘坎’,此事,尔执我印信录好,便誊一份给他吧。切记,圣上归京之前,不可外传。”
“是。”
赵禾便又回首望向星仪,自语道:“且闻先人云北方有异山,同廿年方一现,星象之异可现福祸,可又能防人心?”
那下属静默不语,片刻后兀自转下星台,行过了两道天梁,穿过一片装玉珠鸣之声,直入内阁,于笔墨翻飞、星算经纸之间测身行进了一间密阁,深处一张九泰供桌,叩烛三声,便自墙里翻出来一道暗门,左右看了看,便又走下去,行进一间密室,自最里侧第一排第一行“天字监”抽出一卷牛皮卷。
于是提笔而下:“神武七年,腊二十六,紫薇冲月,黑龙遮天,西北五星玄武拒尸,相凶北,主帝脉,因果相彻,廿年待现。”
待烛火安详,墨渍将干,于怀中取出一方窄印,左手握右手腕凝力落于卷下,其上朱砂漾溅如鲜血,几欲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