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催眠术与超级说服力
1141000000009

第9章 言语暗示法,让你迅速掌握说服技巧 (2)

找到共同经历和兴趣

有科学家曾人为地将某大学的学生集体宿舍进行了安排,他们先以测验和问卷的形式了解了部分学生的性情、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然后把这些学生分为志趣相似和相异的,然后把志趣相似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房间,再把志趣相异的也安排在同一房间,然后就不再干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再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志趣相似的同屋人一般都成了朋友,而那些志趣相异的则未能成为朋友。可见,人们都倾向于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那么,人为什么会喜欢与自己有相似性情、类似经历的人交往呢?你想过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吗?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会受到伤害,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此外,有相似性情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具有相似性的朋友在一起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相同,一起从事的事情也比较多,这样更易于巩固已成的友谊。

所以要想赢得别人的喜欢和巩固友谊,可以说一下跟对方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因为对于自己相同或相同想法的人都有另眼相看的心理,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有相似的人,那些经历、价值观、态度等于自己相似的人,而且越相似越喜欢。

有同样经历的人,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容易放松警惕,产生亲密的感情。在交朋友时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心理技巧,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也可以迅速成为你的朋友。

但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想引起某人的注意却与之没有共同体验,那该怎么呢?要想制造共同体验,可以适当地犯某种禁忌,或违反某项规则,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制造共同体验,以增进感情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关系,如公司组织集体出游,就有利于使公司的工作气氛更融洽。而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客户,也有助于双方的合作。

而当人们有了共同的体验或相同的秘密,彼此间的关系将更巩固更亲密。

不吝赞美,适时说服

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其特点往往是在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他们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桩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人不分男女,无论贵贱,都喜欢听合其心意的赞誉。同时,这种赞誉,能给他们加倍的能力、成就和自信的感觉。这的确是感化人的有效方法。然而,颂扬不当,恰似明珠暗投,更有甚者,反而激起疑惑,甚至反感,这便是懂得颂扬却没有掌握颂扬的诀窍。要使颂扬能够奏效,只要我们心中掌握各人性情的不同之处,便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从而达到目的,把事情办好。

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人继续努力卖命的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因此,在求人办事时可以适时地赞美别人,让事情变得更容易。

相信你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你试衣时,卖主肯定就来话了:

“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线断了,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骂他是个“骗子”。然而,又有何作用呢?

要想在办事儿时求人顺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养成随时都能赞美别人的习惯,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比如你说:“这件事一定得求你帮忙。”就不如说:“你一向乐于助人,这件事我想你一定会帮我办好的。”前者只是一般的请求;而后者在请求之中,还带有一种赞美之情和充分的信赖感。在一般情况下,人家也就不好拒绝请求了。

小黄是某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也送了不少,可妻子就是调不过来。

这事搞得小黄精疲力竭,但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局长是从外地调来的新局长。小黄听说这位新局长能急人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到新局长帮助过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捧这位新局长,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称赞他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新局长也很谦虚,说:“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小黄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经两地分居10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可我听大家都在说您的政绩,心中仰慕,就来请您帮帮忙。”接着小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一纸调令到手,小黄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小黄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正是这位局长的分内之事,并且这位局长也因之声名远扬。小黄首先对局长进行吹捧,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解决了自己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只知道诉苦,让别人帮忙,激发别人的同情心,是远远不够的。

表明自己顾及对方感受

很多人往往习惯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给别人,总觉得自己的做法、意见才是最好的。虽然出发点都是好心的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却始终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过这样是否适合。所以和别人商谈事情时,我们不应该先自我确定标准和结论,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仔细想想,关心询问对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讲一番自我的大道理来逼迫对方接受。

在与对方沟通时,站在对方立场上,才能让别人听着顺耳,觉得舒服。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设身处地地说。如此,不仅能使他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跟他有了共同语言,他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变得可以理解。在各种交往中,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许多人不懂得如何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和说话,这是导致很多事情做不成功的一大原因。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说话,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成功的人际交往语言,有赖于发现对方的真实需要,并且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给对方指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某精密机械总厂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部件委托另外一家小型工厂制造,当该小型工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总厂时,不料全不合该厂要求。由于迫在眉睫,总厂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也许你会质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来容易,实际要做的时候却很难。”没错,站在对方立场来说话确实不容易,但却不是不可能。许多口才不错的人都能确实做到这一点。因为若不如此做,谈话成功的希望就可能是很小的。真正会说话的人,善于努力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设想,并且乐此不疲。然而,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从一次次的说服过程中吸收经验、记取教训,不断培养自己养成这种习惯,最后才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只要你愿意,这并不是件太大的难事。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和说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往往能让人非常感动。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理解万岁”,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没人理解,如果我们能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那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认识和思考问题。”如果你与别人意见不一致了,假若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认识和思考问题,你也许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且如果你肯主动承认错误,就会使矛盾很快得到解决,还能赢得他人的喜欢。

引导对方发现自己弱点

当你想改变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方法,将新方法推荐给对方时,对方不一定愿意采用你的新方法,他会感觉还是老方法好。即使你是上司,也要记得,说服总比强迫好,用说服的方法会使你得到更大的好处,更长远的好处。

你的目的不外乎是让他抛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但是除非他完全相信你的新方法好于他的旧方法,而且还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他才可能放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为了使别人更顺畅地接受你的思想,要引导他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检查他自己的情况,以便于你指出并暴露他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