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1141300000026

第26章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多在青壮年起病,以木僵状态常见,主要症状是言语运动不同程度的受抑制。患者失去所有活力,以一种僵直的姿势维持不动,有时相同的姿势可以维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直至其手脚都因为长期不动而变得苍白肿大,我们称此状态为木僵状态。病人也可出现运动缓慢、少语少动的情况(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也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紧张性兴奋时,病人出现冲动行为,可能大声谈话或叫喊,无目的地砸东西,或进行性活动,或自杀自伤,甚至攻击并试图伤害他人。应该注意的是,木僵并不意味着病人丧失了意识;相反,许多木僵病人对周围发生的事十分敏感,症状缓解后能够描述木僵期间别人对他的所言所行。也有的病人表现出违拗行为,即对要求他们做的事不但不做,而且去做相反的事。

不撞南墙不拐弯是什么精神分裂症?

某男,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1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1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问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

这名男子是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其特征是相对持续的妄想或幻觉,而这些经常与伤害和严肃的话题有关。妄想的范围从一大堆混乱的、模糊的怀疑到想像出来的一套设计精密的阴谋系统。患者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而这些又强化了妄想的可能性。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远比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常见。对8000多名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患者被诊断是偏执型。主要说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得更“正常”。他们能更好地知觉到真实的情绪表达。他们在病前的适应性上有更好的记录,更可能结婚,发病时间晚,比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更长期的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活动期通常似乎都在25岁后,其典型的进程是长期出现害怕和怀疑,导致紧张和容易破裂的人际交往。

妄想性障碍与偏执型妄想、精神分裂症有哪些区别? 妄想性障碍与偏执型妄想有很大区别。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里,妄想是一大堆异常性中一个简单的症状,所有的异常性都可能彼此独立存在。另一方面,在妄想性障碍里,妄想是异常的基础,在一些病例里,妄想可能的确只是唯一的一种异常,在其他的所有方面似乎都很正常。其他一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情绪障碍,但它们只是妄想的结果。(举例来说,他们可能会对完全陌生的人生气,但只是因为他们怀疑那些陌生人在监视他们,或者怀疑他们与其配偶调情或者其他的事。)换言之,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如果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异常,而且,一个人无论有其他什么症状,都不会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特征。最后,妄想性障碍中表现出来的妄想通常都没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表现的妄想奇怪。

妄想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表现在:女性比男性发病人数要多,发病时间要晚,介于25岁到45岁之间,尽管躯体型妄想比迫害型妄想发病时间要早,但它也更不常见。正如我们所见,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是1%~2%,而妄想性障碍的发病率是03%。当然,有可能存在更多的病例。我们遇到的可能是贴有这样诊断标签的一些来访者:被忽视的天才、自我标榜的预言家、电台谈话节目的被访者——他们拥有解决世界性问题的详细计划。因为这类人除了独有的妄想外,仍然和现实有较好的接触,所以他们中很多人仍住在社区,从不看医生。那些去接受治疗的也经常是在他人的坚持之下而非出于自愿。

妄想性障碍的类型有哪些,各指什么?

就妄想的内容而言,可将之分为五类。典型和最常见的类型是迫害型妄想,他们坚信自己被威胁。虚华型妄想,坚信自己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权力和知识。嫉妒型妄想,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被害型妄想,坚信地位高的人,如公司老板或某个大人物爱慕自己。最后一种是躯体型妄想,坚信自己患有某种躯体异常或躯体障碍。

邢某是某会计事务所的主任,有个嗜好就是喜欢从事竞技运动的赌博。

一天下了一大笔赌注,为一个不被看好的球队。结果那支足球队居然打赢了,而他也获得了巨额的奖金。在赢钱后,他悄悄自我庆贺一番,但不久就越想越觉不安,因为这种赌博是违法的,他不知道要如何向妻子及朋友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么多钱,更令他惊恐的是,他怕政府有关单位——特别是国税局会调查他,因为他过去在替一些公司行号做账时,曾和国税局有些过节。

他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觉得别人会注意他。

晚上在家听到电话铃声就觉得是国税局给他的。在恐慌中,他突然想起逃亡的念头,于是连夜开车到几百英里外的亲戚家。亲戚们对他在深夜突然出现感到大惑不解,吃惊地问他有什么事,邢某却说不出口,因为他怀疑这些亲戚也已被国税局收买。

这是一个迫害型妄想症的病例。邢某的症状以被害妄想为主,而他的被害妄想可以说是自己对国税局敌意的“外射”。因为他对国税局有过节,总觉得国税局在找自己的茬。妄想症患者进行了一场“虚幻的战争”,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来自他“错误的信念”。

下面的这位则是被害型妄想。

有一位43岁的女记者,个人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当她被分派到市政府做新闻的采访工作后,因经常有和市长碰面的机会,而开始认为市长在爱她。她觉得市长常向她眉目传情,利用各种细腻的暗号向她示意,传递他对她的爱。这位女记者在一次市政会议结束后,勇敢地走到市长面前,说市长既然这样爱她,那么就应该当众公布他俩的恋情,不必再如此偷偷摸摸,彼此折磨。市长当然是大吃一惊,满头雾水,但担心变成一则丑闻,而慎重地请律师出面,这位律师很明智地将她介绍到精神科医师处。但在治疗后,这位女记者仍然相信市长深爱着她,只是为了面子问题而不敢公开承认而已。

爱情虽然多少含有幻想的成分,但像女记者对各种蛛丝马迹所作的过度且一厢情愿的解释,已达到妄想的地步。这种妄想,我们可以称之为“爱情妄想”。

有爱情妄想的人,通常是自我评价低、本身乏善可陈的人。所有这些妄想性障碍患者都应到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