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1141600000006

第6章 知 觉 (2)

在同一种活动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可以使注意稳定持久地在活动对象上,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如果只凭无意注意去工作,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任务难以完成,因为任何工作都会有干扰和困难,并不都是我们感兴趣的。另一方面如果总依靠意志努力来完成工作,会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容易使人疲劳,以致注意力容易分散,任务也难以完成。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发挥作用,尤其在职场上,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会通宵达旦地去工作,这时有意注意便起了重要作用,但如果一直保持有意注意的状态,我们的身体绝对吃不消,必须有一些休息、空闲时间,这时无意注意便起到主要作用。

知觉如何借助短程系统和长程系统完成组织过程的? 知觉系统对运动的物体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打篮球时当球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够准确的接住,而且接着能把它投进指定的篮筐里,经过训练后,这动作会做的异常娴熟,而且准确无误,所以当我们看到飞人乔丹、大鲨鱼奥尼尔、小巨人姚明那精彩的表现给我们带来美感的同时,我们要感谢人类的知觉系统,所有的动作,都是因为知觉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发生后才开始的。知觉组织过程是通过两种主要过程进行的。它们被称为“短程系统”和“长程系统”。

运动知觉的短程系统就是当你所看的物体与物体之间间隔距离非常短时,你是识别不出物体来的,而只能看到运动本身,最经典的例子当属观察瀑布,瀑布不是连续的,它是由一段段的水流接起来的,而水流又是由水滴接起来的,因为水滴间的距离非常短,所以人们看不见水滴,只能看见整体的瀑布,但如果水滴和水滴之间距离非常远,你就完全可以看到水滴,房檐上的水滴向下滴时,每个水滴滴落的时间和距离都是很长的,所以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是水滴,但下雨时我们却看不到水滴,只能看到水线。所以在短距离时我们的知觉短程系统会发生作用,但我们看不见物体本身,比如子弹,它在发射时速度快得惊人,这时,对我们而言,短程系统就发生作用,我们永远都接不住子弹,因为我们看不见子弹本身。

长程运动系统与短程系统不同,它不仅仅记录运动本身,而且还记录下是什么物体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

长程系统的发生是因为物体运动时间隔的距离和时间都足够长,以至于我们能够辨别出物体,而不仅仅是运动本身。长程运动系统受注意的影响,在长程系统中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一个物体,所以当篮球飞来时我们能够接住,因为我们的长程系统让我们能够识别物体了,并看见球本身,并且注意它了,所以轻易接住了。让我们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知觉组织过程中长程系统与短程系统的区别,以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一个红色方块在屏幕上闪烁很短的时间,再隔一段时间后,在离红方块不远的地方紧接着出现一个闪烁的蓝色三角形。如果时间、距离等恰好使运动知觉的长程系统发挥作用,那么观察者就会看到红方块变成蓝三角并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另一方面,如果选择的时间和距离主要激发短程系统(时间间隔和距离都很小),那么观察者将只看见运动而看不见运动的物体。观察者感受到运动但不知道什么在运动。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同时起作用。只有精心设计的刺激才会仅仅激活一个系统。我们在接住飞来的东西或观察运动的物体时,都是两种系统在起作用的,比如,在打篮球时我们有时接不到球,就是因为在球飞速向我们飞来的过程中,短程系统发生作用造成的。由于我们没有注意(一般认为注意只与长程系统有关),导致球到我们面前的距离和时间都很短,来不及辨别物体,导致接球失败。

知觉组织过程对我们的行动是有很大帮助的,不管是短程系统还是长程系统,都是心理学的一种规律。了解了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事物的本质。

人们在辨认与识别过程中如何遵循四大规律的?

前面讲了,知觉的组织过程让我们分清了什么是运动本身,什么是物体。当我们看见一个运动的物体的时候,或者是一个多维体的物体时是怎么辨别它们的呢?比如说,在长程系统中我们可以看清物体,这个辨认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何识别呢?

识别过程发生时,要遵循接近性定律、相似性定律、良好的连续性和封闭性定律!因为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所以又叫做格式塔知觉定律。

接近性定律认为,我们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一般实验显示,接近律通常指“空间上接近”。

例如,我们在看两个人,一男一女如果走得很近,我们很容易把他们两个看成一个整体或者是夫妻,或者是父女等,也许他们的亲人就在后面,或者是女方的姐姐在后面离得远一些,我们也不会想到后面的人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但如果后面的人赶上来,我们立刻就会判断,这是他们的姐姐或妹妹。

如果两个人在空间距离上离得很近,我们很容易把他们想像成一个整体。

相似性定律是说,我们将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果你看见一只正在跑的兔子,你就会把它身体的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小张去打野兔,他走进野地里,必须用脚四处蹚着走,因为野兔的颜色和草地差不多,如果野兔不动的话,它就会和草地有着共同特性,颜色相似、静止不动等,这样小张就分不出哪是草地,哪是野兔?所以必须用他的脚惊动潜伏的野兔,野兔在奔跑时,野兔的各部分就会具有共同特性,它的各部分朝一个方向运动,这时小张才能顺利辨识出野兔的整体,然后再瞄准目标开枪。

自然界动物的伪装一般就是利用这种相似性定律来逃脱噩运的。

良好的连续性定律是指我们能够把挨得很近的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连续的。

比如,当你看电影时,尽管银幕上看到的是一系列快速呈现的静止画面,而你却具有运动物体生动的印象。这是由于影片每一个画面所间隔的时间特别短,以至于你看到的画面在运动。还有,汽车或马车轮子的辐条有时看起来会向相反方向转动。这大体上是由于大脑把一幅图像中的一根辐条与下一幅图像中离它最近的那根辐条联系起来引起的。由于轮子在不停地转动,被联系在一起的可能并不是同一根辐条,而是其他邻近的一根。由于所有的辐条看起来完全一样,大脑很可能把相邻两幅图像中两根不同的辐条联系在一起。如果联系在一起的两根辐条所在的位置完全相同(相对于汽车),则轮子看起来就会是静止不动的。如果转速稍微放慢一点,则轮子的辐条看起来就会向后转动。

封闭性定律是指如果一条线形成了封闭的或几乎封闭的图形,那么我们就倾向于把它看成是被一条线包围起来的图形表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比如,在战争时,常打包围战,这种战斗并不是把敌人完全彻底包围起来,而是大体围住几个方向,这样被围困的敌人就有一种被包围的感觉,敌人是把近于封闭的包围圈看成了封闭的包围圈,他就要寻求在某条线上的点的突破,这时我们知觉系统的封闭性定律就起了作用。

一般大脑在决定哪些视觉特征属于某个物体时,要依赖于大体上符合格式塔知觉定律的明显的视觉线索。因此,倘若一个物体较坚实(接近性)、具有明确的轮廓(封闭性)、朝一个方向运动(连续性),而且整个为红颜色(相似性),那么,我们就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运动的红球。所以当一个空中的球向我们抛来的时候,长程系统发生作用,可以让我们辨别物体了,我们的知觉便依据这四个定律认清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球,朝什么方向运动,从而给大脑信号,再决定我们的动作去接球。

对一个动物来说,拥有这套辨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它就很难发现天敌或猎物以及苹果之类的其他食物。它必须能把图形和背景分离开来。所谓的伪装物就是试图混淆这一过程,伪装的作用是破坏表面的连续性(如战士穿的迷彩服),并产生一个易于混淆的轮廓,从而使真实的轮廓伪装起来。颜色也可能与背景混杂在一起。一只蹑手蹑脚移动的猫不时地停下来,就是为了避免给猎物提供任何运动线索。正如有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由进化获得的良好的颜色视觉,使我们的灵长类祖先能够在纷乱的绿色背景中发现红色的果实。能给我们带来众多视觉乐趣的东西,可能就是最初发现食物和识破伪装的装置。

什么是错觉?它有哪些分类?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而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伪装本身就是让人们产生错觉的,我们可以用辨识系统来识破伪装,但事实上,错觉还是经常发生,不然伪装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颜色伪装,造成的视错觉(比较常见的错觉)外,它还包括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生理性视错觉等。比如,同是一斤棉花和铁,但总觉得棉花比铁重得多,这就是形重错觉;在朗夜观月,几朵浮云掠过,此景本应是流云静月,但人们却把高挂的明月误视为穿云而过,这就是运动错觉。

当遇到重大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那么就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而当有不愉快的经历时,往往觉得时间跑得太慢,形成了时间错觉。

爱迪生对科研兴趣浓厚,所以他经常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而发生时间错觉,他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一度推迟了婚期,直到1871年圣诞节,才举行婚礼,那一天,下午两点钟,爱迪生行罢婚礼,忽然想起解决自动电报机的症结点了,于是要求新娘玛丽让他回厂去一趟,并约定回来吃晚饭。但是直到掌灯时分,闹新房的人怎么也找不到新郎,只得各自离去。半夜里,有个工人走过华德街,看见自己所在的那个工厂楼上还亮着灯,便转身走向楼顶,他忽然发现爱迪生在这里,爱迪生也看到了他,爱迪生问:“几点了,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吗?我答应她回去吃饭!”工人惊讶地说道:“天呀,已经半夜12点了!”

爱迪生在这里就发生了时间错觉!以上这些错觉的发生都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生理因素造成的比较少见,一般是有生理缺陷或分析机器不正常。

但有一种生理性视错觉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由于企盼爱人回家,可能就会把外面的其他声音当成爱人的脚步声;光线不良时,会把墙上的镜子当成透亮的窗户等,生理性错觉常与遇事闷在心里,不够开朗乐观、喜欢捕风捉影、凡事疑虑多端的性格有关。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彬请主簿杜宣来喝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在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特地请他来饮酒,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腹中移动,觉得腹部疼痛,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应彬前来问候,安慰了几句就回家了,应彬回去反复思考,不明白杜宣杯里怎么会有蛇。结果发现杯中有弓的影子,细细一看,的确像条蛇在蠕动,他赶紧把杜宣叫来,杜宣来了一看,疑虑顿消,病也很快痊愈了。

杜宣是由于心理上的恐慌而导致的躯体功能失调,在今天来看就是一种神经症,也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方能解决,应彬的解释让他认识到了真相,所以病很快好起来了。这种错觉是很容易纠正的。

我们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识别系统,同时还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所谓相克相生,所以错觉不一定完全不好,像爱迪生、牛顿这些科学家要没有时间错觉,也许,世界上就没这么多发明了;如果动物界没有了错觉,那动物伪装全部被识破,生物链也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