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1141600000008

第8章 意 识 (2)

曹操是如何运用意识调控功能的?

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是善于利用意识调控功能的人。曹操在濮阳中计后,手臂须发被烧伤,险些丧命于吕布手中。突出重围后,众将前来问安。面对挫折,曹操不但没有颓丧,反而仰面大笑道:“误中了诡计,我一定要报这个仇!”这一笑,稳定了军心,也缓解了自身的紧张情绪。很快,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自己火伤身亡,引诱吕布前来攻袭。吕布果然中计,他的兵马刚到曹营,只听得一声鼓响,伏兵四起,被曹操军队杀得大败而归。在这里曹操就运用了意识的调节功能,他在出现挫折后,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动作,将计就计最终取得了胜利。

要改造客观世界,也必须有意识参加,才能使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意识的调控功能表现为:一是调节功能,即按照活动目标和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主体的行为动作。二是控制功能,即控制主体的行为动作,做出有利于主体的行为。

睡眠也是一种意识吗?它有哪两个特征?

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大家都知道睡眠时的意识状态不同于清醒时的状态。睡眠时人的意识是不由自己调控的,一夜夜的睡眠中往往都伴随着一个个奇幻、怪异的梦。睡眠和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睡眠只是意识的一种状态,人为什么会睡眠?为什么会做梦?心理学从未放弃过对其探究,但大多数心理学家还是从考虑睡眠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入手:一是睡眠的普遍性,二是睡眠的必要性。

根据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认为睡眠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人类与动物,在其每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中,都会睡眠。其不同者只是在睡眠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动物学家曾观察研究170种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间,结果发现,所有动物或多或少都有睡眠的行为。马、牛、大象的睡眠时间甚短,每天仅需2~4小时;犰狳与蝙蝠的睡眠,每天多达19~20小时。在睡眠时间分配上,各种动物也不相同。有些动物昼伏夜出,多数动物的睡眠是在家里;有些动物睡眠时间集中,每天只睡一次;有些动物的睡眠,每天分为多个时段进行。家畜中猫与狗的睡眠则是随时睡随时醒的。

就心理的层面讲,睡眠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在学习心理学上早有实验证明,练习过后立即睡眠者,醒来之后会有较好的记忆。原因就是练习后立即睡眠,可供未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继续在睡眠时完成。按此种心理层面的恢复作用,多半在浅睡阶段发生。做梦是一种心理活动,而且梦中情境常与日间生活有关,甚至日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梦中可能获得答案,此事也可作为睡眠具有恢复功能的佐证。按心理学家的研究,只有在浅睡阶段才会做梦。

保养论是恢复论的补充。按保养论的说法,个体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为了保存精力,以免疲劳过度,危害健康。换言之,对维护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动的调节作用。

睡眠是一种神秘现象吗?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状态,睡眠是人类的奥秘之一,自古以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近年来对睡眠和梦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快,但由于它们的复杂性,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来脑电波和眼动的研究,发现人的睡眠不是单一的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中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夜间睡眠多数时间处在这种睡眠状态。成年人慢波睡眠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打盹浅睡;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阶段为中度至深度睡眠;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儿童睡眠的分期比较困难。

快波睡眠中脑电波呈现同步化快波。人的一生中,快波睡眠的时间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新生儿的快波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0%,2岁以内的婴儿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30%~40%,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20%~25%,而老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不到5%。

慢波睡眠时眼球没有或只有少量缓慢的运动,故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快波睡眠时眼球有快速运动(50~60次/分),故又称快速眼动睡眠。

成年人的睡眠中,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相互交替,先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持续约90分钟,然后进入快波睡眠,约持续20~30分钟,接着又进入慢波睡眠。两种睡眠状态都可以直接进入觉醒状态,但从觉醒状态进入快波睡眠必须先进入慢波睡眠。一夜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交替约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的持续时间越长。

做梦是人脑的一种活动吗?它有什么样的原因?

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下,一定时相一定部位的兴奋活动。做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个人每夜都反复地做着梦,只是有的人记得清楚,有的人记不清楚。

研究表明,做梦主要是在快波睡眠期间,当然,也有少数是在慢波睡眠期间。但两种睡眠状态所做的梦,在内容上是不同的。慢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概念性较强,内容常涉及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快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知觉性(特别是视知觉)较强,内容生动、古怪。由于快波睡眠状态大部分发生在下半夜,因此整个睡眠时所做的梦,一般是从较多概念化的上半夜向较多知觉化的下半夜过渡。

梦具有离奇性和逼真性的特点。离奇性指梦中出现的事物常常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如有时梦见人会飞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做梦时,高级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缺乏意识的严密调节和控制,使激活的表象形成了离奇的结合。逼真性是指人们在梦中常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如有人梦见自己坠入悬崖,其情景犹如真的一般。

人类历史上,许多学者研究过解梦的问题,各种各样的解梦书汗牛充栋。最著名的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他们的研究对于人类对梦的理解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也构成了一部辉煌的人类解梦史。一般来讲,梦虽然是无意想像,但也是由一定的动因引起的。

第一,身体各部的某些变化。如胃空时,人们往往梦到自己到处在找食物。

第二,外部刺激的作用。如睡觉时风刮树叶的沙沙声,可使人梦到下雨。睡觉时把手压在心脏跳动的部位,就会做恐惧的梦。

第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使这部分细胞不易抑制,也能构成梦境。

做梦是脑的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维持脑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是潜意识在脑海起作用的表现。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连续几天剥夺人的快波睡眠,人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涣散、易激怒,甚至出现幻觉等反常现象。还有人认为,从半睡眠状态到做梦这个阶段,对于恢复脑细胞的功能,用于积累、整理、储存来自外界和机体的信息是极为重要的时刻。做梦可以防止人脑因晚上不用而丧失其效能。

催眠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催眠过程如何展开的?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此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由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与其所采用的诱导方法,两者合之,即称为催眠术。

早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曾用过“动物磁”(animalmagnetism)治疗癔病病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麦斯麦本人相信星相学,认为星球的引力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可以对人体内的液体或固体微粒产生影响,麦斯麦称这种影响为“动物磁”。治疗家可以将这种“动物磁”传给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他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催眠过程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要求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如想像中的风景、表的嘀嗒声等,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者的感受和体验,如“放松”、“你现在感觉非常舒适”等;这样被试者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时候被试者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并相信催眠者的描述是真实的。

大约有10%的人容易接受催眠,接受催眠后,一般都会出现想像力丰富,经常做白日梦,易沉浸于眼前事物等,催眠之所以能让催眠者无条件顺从,是因为催眠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这里意识本身的执行功能超过了其他方面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的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现在催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在心理治疗方面,催眠曾用于治疗酗酒、梦游症、自杀倾向、过量饮食、吸烟等。但是除非病人的意志很薄弱,催眠一般不会立即获得明显的效果。如能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疗,催眠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