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1143500000014

第14章 自度:自己拯救自己 (2)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智慧点金石

“望梅止渴”的故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望梅之所以能止渴是因为人们心中的梅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让人们仿佛充电般蓄满力量,一定能吃到梅的信念让人们忘记了内心的焦渴。

事实上,让人们止渴的不是现实中的梅,而是想象中的梅和渴望止渴的自我。佛家讲求“自度”,意在表明:任何外在的人和事都不能帮你,除非你内心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你就是拯救自己的佛。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下面这则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上,尘缘法师带领着几位弟子在那里负重跋涉。阳

光很强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尘缘法师和弟子们早已经没

有了水。

水是尘缘法师他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目标。

这时候,尘缘法师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 “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

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那水壶从随行的和尚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

福和喜悦在每个弟子近乎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这帮人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他们喜极

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支撑的水。

于是,尘缘法师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

尘缘法师随对众弟子们说: “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

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许多人之所以难以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内心深处没有坚定的信念。

一个极度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却在他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接二连三地受到打击和挫折,他处于崩溃的边缘,几乎要绝望了。苦闷的他仍然心有不甘,在彷徨和迷茫中,他决定去请教一位智者。见到智者后,他很恭敬地问:“我一心想有所成就,可总是失败,遇到挫折。请问,到底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

智者笑笑,转身拿出一件东西递给年轻人,他吃惊地发现智者给他的竟然是一颗花生。年轻人困惑地望着智者,智者问道:“你有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年轻人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仍然没有发现它和别的花生有什么差别。“请你用力捏捏它。”智者接着说。年轻人伸出手用力一捏,花生壳被他捏碎了,只有红色的花生仁留在手中。“请你再搓搓它,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智者又说,脸上带着微笑。

年轻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着智者的话做了,他轻轻地一搓,花生红色的皮也脱落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年轻人看着手中的花生,不知智者是何用意。“再用手捏捏它。”智者又说。年轻人用力一捏,他发觉自己的手指根本无法将它捏碎。“用手搓搓看。”智者说。年轻人又照做了,当然,什么也没搓下来。

“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诀!”智者说。

年轻人忽然顿悟,遭遇几次挫折就崩溃、绝望了,这样脆弱的心理又怎么能够成功呢?从智者家里出来,他又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满了力量。

世界上许多困难的事情都是由那些信念十足的人完成的,因此,遇到挫折时,你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拥有必定成功的信念,那么,你离成功的彼岸就不远了。

弦外有音

一个人身处顺境固然好,它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该怎么办呢?只要秉持着信念继续前进,一定能到达阳光地带。正如大多数成功者所坚信的那样:“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人生的沉浮,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不着悲观。只要保持谦虚的态度,积极进取,向前迈进,你的人生就没有败局。

势如破竹的上进心

智慧点金石

“佛不度无缘之人”,很多人对这句话存在误解,认为根基太浅的人,或者过去作恶多端的人,是难以成佛的。但事实不是如此,佛不能度的只有不信佛的人,即使佛祖万般开示,世人心中不相信,又怎么能成佛呢?

只要心存善念,只要有力争上游的心,无论有多大的障碍,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苑:曲径通幽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尊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比丘名叫槃特,他总是很用功地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思和内涵。

佛陀对槃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牢牢记住,用心体会,一样可以求得佛道的。”

槃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悲,每天都苦念这句偈语,用心思考和记忆,终于理解其中隐含的妙法,心中豁然开朗,证得阿罗汉,终成为佛陀的罗汉弟子之一。

有一次,佛陀派槃特罗汉去一座精舍为众僧讲诵经文。消息传来,比丘们笑翻了,七嘴八舌地说:

“哈哈!那个一字半偈都不会的傻瓜居然来给我们上课讲经。”

“我们来想办法嘲笑他,让他出丑!”

“好啊!明天我们等着看笑话吧!”

比丘们边说边想象着槃特的狼狈模样,开心地笑成一团。

第二天,槃特罗汉来到比丘们的精舍,众比丘忍住笑,请槃特罗汉开讲经文。只见槃特往那高位上一坐,双目正视前方,说道:

“说来惭愧,我年纪大了,学的东西却不多,今天来为大家讲经,不过尽力为大家讲解一偈罢了,希望各位静下心来听我说。”

槃特罗汉说这些话时,底下仍然窃窃私语。槃特罗汉也不管底下的反应,便开始讲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然后将偈语所说的道理仔细说明、解释。

槃特罗汉认认真真地讲解,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槃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听完法后,五百比丘杂念顿消,纷纷证得阿罗汉道。

根基浅、底子薄不应该成为走下坡路的借口,一颗矢志不渝地向上寻求光明的心,任何障碍都不能阻挡。下面这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他们中所有人都曾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内堕过3次胎。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斤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给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个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

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

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以前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是菲拉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觉醒:过去并不重要,我们还有可以把握的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弦外有音

世界上绝对没有无药可医的人,无论是头脑愚钝、智商不高的人,还是犯过许多错误、有着不光彩历史的人,只要自己想要医治自己,就一定能够找到良药。

如果人愿意敞开心扉,抛弃旧的观念,将良好准则化为习惯,成功就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泥泞留痕,磨难是炼狱

智慧点金石

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们只有具备对风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让自己站稳脚跟。正如山崖上的松柏,经过无数暴风雪的洗礼,终于长成像铁一样坚固的树干。在佛教看来,磨难是人走向佛境的必经之旅,只有能够人生磨难之人,才能成为“金刚不坏”之佛,也就是生活中的强者和成功者。一个人若不敢向命运挑战,不敢在生活中开创自己的蓝天,命运给予他的将仅仅是一个枯井的地盘,举目所见将只是蛛网和尘埃,充耳所闻的也只是唧唧虫鸣等待他的也只有绝望和失败。

故事苑:曲径通幽

修行一定很苦,承受不了这种苦的人,不能修成正果。

鉴真大师在剃度一年多以后,寺里的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地外出化缘。

有一天,日已上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就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干什么?

鉴真懒洋洋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都穿不坏,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