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1143500000022

第22章 自省:心灵接近光明的象征 (1)

忏悔:生命之复活

智慧点金石

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悔和爱是两种美德。”

一个人若能为自己的过错而忏悔,则是有力量的表现,是心灵接近纯净光明的象征。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毕竟是不多的。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虽然含有忏悔的因素,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忏悔。佛经中讲“无忏悔者,不为人,名为畜生”,讲的正是地地道道的忏悔了。宗教里,忏悔是重要的法,指明忏悔是生命之复活。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济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欷歔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砍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离开,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苦海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佛像出手后,店铺老板仔细琢磨此事的前因后果,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知道自己上当了,并决定将佛像再买回来。于是亲自上山要求以原来自己500元卖出的价格再买回来,可佛见店铺老板如此心切,一开口就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店铺老板如此恋恋不舍,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店铺老板走后,佛对寺里的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出手。佛说:“50000元尚可。”众僧欷歔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贡献这500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看着我做就行了。”

第二天老板派出店里最能说会道的店小二上山去寺里和佛砍价,可佛竟咬定55000元,未果下山。

第三天,第二个店小二上山去和佛砍价,佛咬定60000元不放,亦未果下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店小二在第九天上山时,佛所开出的价格已经高到了200000元。眼见着佛的身价一天天在上涨,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买了就好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小气。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无论佛出什么价格,无论卖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买回来。

第十天,店铺老板亲自上山,佛说准备以50000元出售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下跌到了500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出10000元购回佛龛台一具。佛望着店铺老板下山的身影,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忏悔能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打扫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并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弦外有音

忏悔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坚毅,是放下屠刀的睿智,是对过去丑陋行为的诀别。如果一个人有了忏悔的需要,也正是因为他已然发现美好而光明的东西。

忏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忏悔就意味着你完全袒露你的内心,正视自己的过失,而这本身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面对,只要是严肃而诚挚地展示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瑕疵,那便是走向那纯洁、神圣的必由之路。

忏悔能洁净我们的灵魂,在忏悔中,我们能认识并改正已犯下的过错,在此基础上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并且不断地改进并完善自身。

是的,只有忏悔的人才有着高贵的灵魂!

自省像一道清泉

智慧点金石

佛家提倡自省自悟之道,自省就在于不断地反省自我,善于承担生命给你的那一份责任。

许多人不善于反省自己的过错,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推给上天。生活中这类人太多了,如夫妻吵架,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女人背着自己的丈夫经常偷偷地出去会情人。一天,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到河边去会情人,可是怎么等也没有等到情人。在这时,有一只狐狸叼着一块肉路过这里,它看见水里的鱼儿,马上就跳到水中去捕鱼,鱼儿马上就游到深水里去了。狐狸没有捕到鱼,回到岸上,一看自己的肉却被一只正好路过的乌鸦叼走了。那个女人看见狐狸这样,就讥笑狐狸说:“馋嘴的狐狸,你扔掉自己的肉,去捕鱼,结果弄得两手空空,真是好笑!”

狐狸反击道:“你这个女人抛弃自己的丈夫,偷偷来会情人,情人却没有等到,现在不也是两手空空吗?”

那个女人只顾指责狐狸,却不知道自己犯了和狐狸一样的错误。

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自省。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如何能出家?”

如果这位将军不自省,永远都放不下,也很难步入佛门的境界。

弦外有音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它能给我们混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在我们迷路时,在我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时,在我们的灵魂遭到扭曲时,在我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气勃勃。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在深浅之间权宜做人

智慧点金石

无论我们做什么,虽然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为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被称为“美国战神”的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籍。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