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1143700000025

第25章 :做个高效工作的执行者 (3)

正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造就了一位新富翁。信息时代,这样的富翁不止吉兵一个。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领先别人一步,成为一名善于把握信息的高效能人士。

3要培养搜集信息的好习惯

高效能人士应当养成高效搜集、消化信息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这些好习惯呢?

(1)主动去关心信息。高效能人士应当主动去“关心”信息,因为这是搜集信息的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大街上,当你听到消防车喇叭声大作时,你会问“哪里失火了?哪里出现了紧急情况吗?”只有主动询问,你才能立刻了解到哪里出现了事故。当看到街头围了一大群人,你要走上前挤进去,才能看得见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要掌握一件事情的真相,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要搜集资讯,就必须主动出击,抢先获取第一手资料。

当然,我们还应当培养自己判断的价值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建立个人信息网络。建立个人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在于,当你想要哪一类资讯时,你立刻可以找到能提供这方面信息的人;当你想得到最具权威性的资料时,马上有人为你提供最为科学的建议。怎样来建立你的信息网络呢?可以先以你的知交良朋、同一母校的校友、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上各类培训班时认识的学员、同行业里认识的朋友为基础,逐渐扩大你的信息网络。若善加利用,这个网将是你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3)要善于“套”情报。用对信息的保密程度来划分,人不外乎两类:缄默型和主动传播型。当知道一项内部资讯时,主动传播型的人,不用你去问,他都会跑来告诉你整个事情的始末,并且会添油加醋。而缄默型,则会三缄其口,不随意传话。

对缄默型的人,你要想办法从他们的嘴里“套”出话来。你不能开门见山,要旁敲侧击。而对主动传播型,无论他跟你说什么,你都要很有兴趣地听完它,而不要对自认为有价值的就认真听,觉得没用的就提不起精神。否则,以后他就不会再告诉你什么东西了。

(4)不要随便传播所得情报。一般,在对方信任你的情况下,才会告诉你内部参考、内幕消息和独家机密,而且他们往往都会叮嘱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如果你把这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随便告诉了其他人,一旦传到了当初告诉你的那个人耳中后,以后你再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资讯了。

将困难问题分解

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有之事,而战胜困难的关键就是善于将困难的工作分解,把大问题化作小问题,学会分阶段、分层次处理问题,从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刚当上部门经理不到三个月的刘涛,就被公司董事会提拔为副总经理了。他就职的公司是一家成长型的公司,发展很快。他主管的业务特别繁杂。几个月下来,他瘦了很多,还因劳累过度住过一次院。

他每天加班加点,可是工作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他十分痛苦,经常向朋友诉苦:“我实在干不了啦。每天一进公司,脑袋里就塞满了各种信息与想法,乱成一团,无法理清。回到家,又睡不着,还是一团乱麻。再这样下去,我非疯了不可。”他甚至想:要不,干脆辞职算了。

刘涛的问题,很多职场中的人都遇到过,尤其对于那些刚刚担任新岗位领导的人,感受更为明显。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呢?

一个人肯定一次吃不了一匹骆驼,但如果一次吃一点,不要太久也会消灭光。也就是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分阶段和分层次处理,那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分阶段,实际上就是把问题在过程中逐步量化进行处理解决。

很长一段时期内,科学家们认为火箭肯定到不了月球。因为经过计算,一枚宇宙火箭要到达月球,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按这种重量,火箭是不可能上天的。但后来,有科学家提出“分级火箭”的概念,即将火箭分成几级,当第一级的火箭将其他火箭送到大气层外,即自行脱落,减少重量,其他火箭可以轻松地向月球逼近。由于分阶段处理,使人类的登月计划不可能成为可能。

另外,有时候我们碰到的问题无法局限在某一个层次处理,但分成不同层次就好解决了。

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演出。当地有关团体立即来访,请求他在波士顿指挥一场音乐会,施特劳斯答应了。但谈演出计划的时候,他被这个规模惊人的音乐会吓了一跳。

原来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场有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而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是2万人?

施特劳斯想了想,居然答应了。到了演出那天,音乐厅里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指挥得非常出色,2万件乐器奏起了优美的乐曲,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还有100名助理指挥。总指挥的指挥棒一挥,助理指挥紧跟着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齐鸣,合唱队的和声响起。

由此可见,“分”是一种大的智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还能帮助我们将难解决的问题高效地加以解决。

1968年春,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的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坦率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人们捐款。”

这座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1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了10行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妻捐出第二笔1 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本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订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10 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造价为2 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现实中很多目标乍一看就像梦一般遥不可及,然而只要我们本着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去实现的决心,有效地将难题分解成许多板块,就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去攻克难关的信心、能力和效率。最终将难题解决,将目标实现。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它是一种追求精的工作态度。同时,当你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了,你的工作效率就会相应提高。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又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在我们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然而许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在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最终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时间管理专家常常告诫工作中的人们:“永远不要‘随手’把东西暂时先放在那里,即‘别把东西放下,而要把东西放起来。’不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第一次没有把工作做完,过一会儿就至少得做两次了。”

当人们被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许多人会反驳:“我很忙。”因为很忙,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事吗?其实,返工的浪费最不值得。第一次没做好,再重新做时既不快,花费也不少。

有位广告部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够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广告公司打错了一个数字。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后来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发现了这个错误,他不得不耽误其他的工作时间并靠加班来弥补。同时,还让上司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陪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幸好错误发现得及时,否则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