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寿世恒言——21世纪全民健康自我管理读本
11458500000021

第21章 健康体检须知篇(3)

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技术在诊断淋巴系统肿瘤、炎症、结核、白血病和肿瘤转移等方面有较大的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如下优点:①容易辨认淋巴结异常改变;②细胞结构清晰,容易细致观察;③可同时分别检查几个淋巴结,并反复多次,利于随访治疗效果;④某些不便活检的淋巴结,例如淋巴结过大、互相粘连或位于锁骨下等,穿刺却较容易;⑤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出血、感染机会会少,病人痛苦小;⑥诊断迅速,能较及时地报告结果。缺点是:①不能观察细胞间的组织学关系,因而对淋巴瘤等的诊断较困难;②某些转移瘤、淋巴结核和霍奇金病,因组织致密、纤维化等,淋巴组织常不易抽出,其结果存在假阴性;③穿刺所得标本局限性较大,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

(七)常用生化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1.总胆红素

正常情况:1~20.5微摩尔/升。

增高: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红蛋白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2.间接胆红素

正常情况:1.7~13.7微摩尔/升。

增高: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3.直接胆红素

正常情况:0.5~10.5微摩尔/升。

增高: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

4.尿素氮

正常情况:2.80~8.2毫摩尔/升。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肾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种肾脏疾患所致的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路梗阻等,以及高蛋白饮食、少尿、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

降低:妊娠、低蛋白饮食、肝功能不全、肝坏死等。

5.肌酐(血清)

正常情况:男性,44.2~133微摩尔/升;女性,70.7~106.1微摩尔/升。

增高: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

6.尿酸

正常情况:男性,150~420毫摩尔/升;女性,90~357微摩尔/升。

增高: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白血病、肾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

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7.总胆固醇

正常情况:2.33~5.17毫摩尔/升。

增高:肥胖、糖尿病、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黏液性水肿等。

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阿狄森病、肝硬化、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长期营养不良。

8.三酰甘油(血清)

正常情况:0.52~1.78毫摩尔/升。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症、痛风、甲状腺功能低下、库欣综合征、糖尿病、妊娠、冠心病、脂肪肝。

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功能低下、肝硬化、肝功能严重衰竭。

9.高密度脂蛋白

正常情况:0.91~1.74毫摩尔/升。

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10.低密度脂蛋白

正常情况:2.00~3.61毫摩尔/升。

增高: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11.脂蛋白电泳

正常情况:乳糜微粒(-),α脂蛋白(HDL)20%~40%,前β脂蛋白(VLDL)13%~25%,β脂蛋白(LDL)50%~60%。

异常:乳糜微粒(+),伴有三酰甘油增高为Ⅰ型血脂异常;β脂蛋白及胆固醇增高为Iia型血脂异常;β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高为Ⅱb型;前β和β连在一起,伴有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增高,为Ⅲ型血脂异常;前β脂蛋白增高伴有三酰甘油增高,胆固醇正常或增高为Ⅳ型血脂异常;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增高为Ⅴ型血脂异常。

12.β脂蛋白定量

正常情况:40岁以下者<5.0克/升,大于40岁者<6.1克/升。

增高: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13.血糖

正常情况:3.6~6.1毫摩尔/升。

增高:糖尿病、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妊娠。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等。

降低:胰岛细胞瘤、胰腺肿瘤、肝硬化、肝炎、营养不良、一过性低血糖、倾倒综合征、胰岛素等降糖药过量、甲状腺素不足,以及胰腺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严重肝病等。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运动等。

14.葡萄糖耐量试验

正常情况: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迅速上升,于0.5~1小时达到高峰,但峰值不超过8.9毫摩尔/升,于2~2.5小时恢复至空腹水平。

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降低:糖尿病、肝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5.血清总蛋白

正常情况:60~80克/升。

增高:总蛋白增高、脱水。

降低:血液稀释、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糖尿病、烧伤、蛋白质吸收功能障碍的胃肠道疾患、出血。

16.血清蛋白

正常情况:35~50克/升。

增高:脱水。

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肝硬化、烧伤、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17.血清球蛋白

正常情况:20~30克/升。

增高:感染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肝硬化、疟疾、丝虫病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营养不良。

18.血清蛋白

正常情况:55%~70%。

增高:脱水降低:肾病、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肝硬化、慢性肾炎、失蛋白肠病。

19.α1球蛋白

正常情况:2%~5%。

增高:结核、恶性肿瘤、各种炎症。

降低:营养不良、重度肝脏损害。

20.α2球蛋白

正常情况:4%~9%。

增高:结核、恶性肿瘤、各种炎症。

21.β球蛋白

正常情况:7%~12%。

增高: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急性炎症、甲状腺功能低下。

降低:营养不良、重度肝脏损害。

22.β1球蛋白

正常情况:12%~20%。

增高:病毒性肝炎、慢性感染、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肾病。

23.β2球蛋白

正常情况:血液β2球蛋白在20~39岁低于2毫克/升;40~49岁低于2.5毫克/升;60~79岁低于3毫克/升。尿β2球蛋白低于0.3毫克/升。

增高:血β1球蛋白增高提示肾小球功能受损。尿β1球蛋白增高见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肝炎等。

24.α2巨球蛋白

正常情况:1.5~3.5克/升。

增高:慢性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使用雌激素。

25.黏蛋白

正常情况:7.1~8.7克/升。

增高: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风湿热和结缔组织病。

降低:肝炎、肝硬化、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障碍。

(八)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三酰甘油旧称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正常参考值为:0.45~1.69毫摩尔/升(40~150毫克/分升)。正常人三酰甘油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存在均有差异,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当三酰甘油大于4.5毫摩尔/升(大于400毫克/分升)时即可诊断为高三酰甘油血症。

三酰甘油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庭性混合型血脂异常。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3)急性胰腺炎高危状态时,三酰甘油大于11.3毫摩尔/升(大于1000毫克/分升)。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

单纯的高三酰甘油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才有病理意义。

三酰甘油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九)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高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为HDLC,正常参考值为:

成年男性1.16~1.42毫摩尔/升(45~55毫克/分升),女性1.29~1.55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及排泄过多的胆固醇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其被誉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见于以下疾病:①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②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贫血。

(十)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为LDLC,正常参考值为:

2.07~3.11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指标和危险因素。由于低密度脂蛋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常作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指标。

因胆固醇水平也受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所以仅用胆固醇估计低密度脂蛋白还不够准确,应以低密度脂蛋白代替胆固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临床意义参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血脂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十一)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正常参考值为:2.85~5.69毫摩尔/升(110~220毫克/分升)。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胆固醇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胆固醇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也影响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发病估计、治疗观察等的参考指标。胆固醇高于6.47毫摩尔/升(高于250毫克/分升)为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高于7.76毫摩尔/升(高于300毫克/分升)为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可使总胆固醇升高。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十二)化验检查的阴性、阳性是什么意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到医院体检、看病、做化验检查的经历,面对各式各样如“天书”般的检验结果,可能大多数人都看不懂。

检验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检查两大类。所谓定性,即检验结果是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结果以“阴性”和“阳性”形式报告,如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结果就是以定性方式报告的。有时,“阴性”和“阳性”也用“(-)”和“(+)”

表示。有时,“+”的多少也反映一个半定量的结果。比如在大便常规化验单上,有时会出现“白细胞+++”之类的结果,这时“+”数量的多少与经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白细胞数成正比。

另一类检验是以定量的方式报告结果的,即都是以一个具体的数值出现,在具体数值后面会有箭头提示:“↑”

表示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表示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其后往往还附有参考范围,阅读时可参照参考范围确定检验结果正常与否。

还有一些化验单,它们的结果中既有定性结果又有定量结果,如尿常规和大便常规化验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单,比如脑脊液和浆膜腔液的化验及一些分泌物检查等,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病情做出详细的解答。

(十三)何谓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分别表示体内产生的乙肝相关的抗原和抗体,分别有三种对应的抗原加抗体: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HBcAb)。

因为核心抗原HBcAg不易检出,所以通常只检查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因此俗称为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医生判断并认识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这五项不同的组合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单纯检查表面抗原判断乙肝要全面。

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HBsAb);乙肝e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以上即为乙肝的“两对半”,正常值均为阴性。

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1)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2)HBsAg、HBcAb阳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3)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4)HBsAg、HBcAb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

(5)HBsAb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6)HBeAb、HBcAb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

(7)HBcAb阳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十四)糖尿病的自我检测

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身体状况与过去有所不同,或是呈现些糖尿病的症状?下面是16道自我检查题,不妨在就医前,先自我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1)在家庭父母中,有患糖尿病者。

(2)喉咙异常干燥,总要不断地喝下大量的水。

(3)胃口显得很好,食量大增。

(4)排尿的次数以及尿量均有增加。

(5)因为缺少运动而引致肥胖。

(6)过去曾经肥胖,却突然有体重减轻的现象。

(7)眼睛变得模糊,视力也变差了。

(8)身体容易感到疲倦、劳累。

(9)耳垢异常增加,或是耳道经常发炎。

(10)感觉神经出现麻痹、疼痛。

(11)皮肤知觉变得迟钝,或有发痒情况。

(12)皮肤伤口的愈合,变得较平常差。

(13)身体常有化脓的现象。

(14)生活或工作面临压力变大。

(15)性功能下降。

(16)验尿检查,曾查出尿中含有糖分。

如果上述16题的答案中有超过12个为“是”,应立即就医诊治,以控制血糖;若有7~11个“是”,为疑似糖尿病,也要尽快检查,进行诊治;若为2~7个答“是”,属糖尿病危险人群,不可忽略定期检查的重要。至于低于2个“是”,目前虽无糖尿病,但仍应随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