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鸦雀无声。校长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校长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烦恼或许每天都有,或许今天丢了明天还会再来,但明天是明天,你现在真正拥有的是今天。为了今天的美好,为了今天晴朗的天空,丢掉烦恼吧,别让它那么轻易地跟着你。
人生妙悟:
烦恼是心灵的垃圾,是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生活的病毒。你若把大小烦恼都存进心灵里,回报自然是更多的烦恼。
事实面前,不当逃兵
勿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苏格兰北部时,问一位坐在墙上的老人:“明天天气怎么样?”老人看也没看天空就回答说:“是我喜欢的天气。”旅行者又问:“会出太阳吗?”“我不知道,”他回答道。“那么,会下雨吗?”“我不想知道。”这时旅行者已经完全被搞糊涂了。“好吧,”他说,“如果是你喜欢的那种天气的话,那会是什么天气呢?”老人说:“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没法控制天气了,所以不管天气怎样,我都会喜欢。”
老人无法控制天气,却会快乐地面对它。
生活中,强者总会微笑面对不幸的事实,并与之不懈斗争。
五十年来,莎拉·伯恩哈特一直是四大州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七十一岁时,她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她的医生告知她必须把腿锯掉。事情是这样的:
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她的腿伤得很重,她还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剧烈的疼痛使医生诊断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有点怕把这个消息告诉脾气很坏的莎拉。他相信,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大为恼火。
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只好这样了。”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伤心地哭。她朝他挥了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直背诵着她演过的一出戏里的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在恢复健康之后,莎拉·伯恩哈特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狂了七年。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间建于十五世纪的古老教堂,在教堂的废墟上刻着这样的一行字——“事情是这样,就别无他样。”
勇敢面对事实,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要无法接受既成的事实,永远沉浸在拒斥的痛苦之中。
生活中,工作、事业会有困难,恋爱、家庭会有不幸,有的人无法接受,终日消沉、沮丧,甚至选择轻生。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振奋精神,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亮丽的人生。
人生妙悟:
勇敢面对生命里的种种事实吧!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不过如此。
走出自闭的荒原
打开心锁,海阔天空。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在他十几岁时,与同龄人相比,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等方面都不如人。于是他成了同学们常取笑的对象,被人起了一个“马脸”的外号。托马斯终日被自卑、忧虑所困扰,他不喜欢见任何人,不愿意做任何事。
幸运的是,他的母亲一直鼓励他、相信他。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
入学后,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随后,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领到第一份薪水,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后来,学校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演讲比赛,他母亲一直鼓励他参加。于是,他精心准备,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出人意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拿到了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不止一次说过:“这一连串的事成了我—生的转折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心曲。这种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闭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
事实上,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为动力,奋发向上,多向他人学习,我们就一定能摆脱自闭的困缚,进入到充满阳光的生命中。
人生妙悟:
从自我封闭的荒原中走出来,你会发现天地的无垠和精彩。
远离仇恨的烈火
仇恨是用爱来消释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加倍地扩大着。
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张大到把路堵死了。
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生在世,我们若长久地将仇恨带在身上,它便如烈火一般,伤人伤己。
一位画家在集市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
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走来走去,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画遮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现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的神像日渐相异。
他苦恼不已,却找不到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生活中,有些人总想用各种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报复。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呢?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袋中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劝你“放下屠刀”吧!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摩擦与冲突。如果你一受到伤害,就终日满腹仇恨,伺机报复,于人于己,都将受害匪浅。仇恨如潜藏的烈火,一旦放它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人生妙悟:
让我们的心胸开阔一些,多一点宽容,少一点仇恨,人人将更加愉快。
斩断嫉妒的毒蛇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
春秋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用挖去两髌的酷刑加害于孙膑,最后被孙膑设计射死,为天下人耻笑。三国时,周瑜与诸葛亮同为军事奇才,但是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在“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死。
另外如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令公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可见,嫉妒不仅折磨本人,也危害他人。
历史上能够欣赏他人才华,为新秀搭桥铺路的人,都能获得人们的敬重和钦佩。
据说宋朝的欧阳修,在读到一位叫苏轼的青年的诗文时,大加赞叹,不仅没有一丝嫉妒,反而说:“我该为他让路了。”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时,他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人物。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他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令剧场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他就会成为令人讥笑的丑角,而不会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恶性肿瘤。如果一个人缺乏正确的竞争心理,只关注别人的成绩,嫉妒他人,同时内心产生严重的怨恨,时间一久心中的压抑聚集,就会形成问题心理,对健康也会造成极大伤害。
波普曾经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来说,嫉妒可化为竞争心。”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却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
人生妙悟:
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告别逆反的狭路
放开胸襟,前方无比广阔。
生活中,对于亲友、师长的劝诫和忠告,有人就爱反其道而行之,你让我朝东我偏向西;听说见义勇为的事迹,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是为名,就是为钱。”对于媒体中宣传的先进人物、电视上大红大紫的名人明星,有人觉得反感、厌恶,不屑一顾,甚至有意贬低;一有商品打折、优惠,有人立即想到这肯定是水货、次品……
上述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使之信念动摇、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