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1146800000015

第15章 沉得住气,吃得了亏(3)

当然,妥协总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代价有时是脸面上的,有时是物质上的,但这种代价不可能是无偿的。如果得不偿失,是没有人会去妥协的,其中主要还是因为这种妥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人不会只图虚名,只有具备能在小处妥协、包容的心态,才能在大处取胜。

心机悟语:

晚清名臣胡林翼说:“能忍人所不能忍,乃能为人之所不能为。”能够忍,就有充分的时间、足够的弹性让自己调整步伐、修正策略。有原则地妥协一下,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不妥协。

给对手退路,给自己余地

为人处世时,不要将事情做绝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故事一:一个人扛着锄头走上一个长长的独木桥,他边向前走边用锄头砸坏身后的桥,他不想给别人留下路。结果,走了不久,前面的桥被洪水冲断了,他想折回,但身后早已无路。于是,他被困在了桥上。

故事二:一个背着行囊的人爬上了一座岔路很多的山,他边走边用石头在路边留下记号,为别人也为自己。后来,他的面前出现了一道悬崖,但他靠着自己留的路标,安全地返回原路。

同样是行路之人,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原因很简单——后者为他人更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而前者是自欺欺人、自食其果。其实,不管是行路还是做别的事,都应该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明显有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全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货员之所以能顺利解决这起小事件,避免起纷争,关键就在于她事先替那位顾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余地。

我们都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不同,所以与人相处、争斗是难免的,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尤其明显。

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时时处处与他人争斗的人,在他们的不断攻击下,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争斗的漩涡,并因此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暂时吹响胜利的号角,但这也很可能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对方失去的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他一定会加倍地反对你,与你为敌,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其实,面对处处与你竞争的人,最好以容纳百川的胸怀对待他。虽然“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对自己好处多多。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曾经是多么针锋相对的对手,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见面”的机会总是存在。生意场上有这么一句话“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做人把目光放远一些,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心机悟语:

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的,因此,无论何时都别把事情做绝了,给未来的日子留下一个转圜的余地,总是没错的。

为下一次的出击留出缓冲

《老子》在第三十六章写道:“将欲擒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变通思想,为了捉住敌人,首先要放纵敌人,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世间之事,有些贵在神速,有些则需放慢脚步,有时甚至需要回过头向后退一步。“缓兵之计”中的“缓”就是后退的意思。后退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并不是怯懦,而是调整,是要为下次的进攻赢得缓冲的时间。

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陈平升任左丞相,安国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王陵、陈平并相的第二年,汉惠帝死,太子刘恭即位。少帝刘恭还是个婴儿,不能处理政事,吕太后名正言顺地替他临朝,主持朝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打算封自己娘家的侄儿为诸侯王,首先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当地说:“高帝(刘邦的庙号)在世时,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立姓吕的人为王,违背高帝的盟约。”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转而征询左丞相陈平的看法。陈平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分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什么不可以。”吕后点了点头,十分高兴。

散朝以后,王陵责备陈平为奉承太后愧对高帝。听了王陵的责备,陈平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真诚地劝了王陵一番。

陈平看得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吕后封诸吕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职,才能和诸吕进行长期的斗争。因此,眼前不宜触怒吕后,暂且迎合她,以后再伺机而动,方为上策。

事实证明,陈平采取的斗争策略是高明的。吕后恨直言进谏的王陵不顺从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师,实际上夺去了他的相权。

王陵被罢相之后,吕后提升陈平为右丞相,同时任命自己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知道,吕后狡诈阴毒,生性多疑,栋梁干臣如果锋芒太露,就会因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导致不测之祸,必须韬光养晦,使吕后放松对自己的警觉,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吕后的妹妹吕须恨陈平当初替刘邦谋划擒拿她的丈夫樊哙,多次在吕后面前进谗言:“陈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侍女玩乐。”

吕后听人报告陈平的行为,喜在心头,认为陈平贪图享受,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当着吕须的面,和陈平套交情说:“俗话说,妇女和小孩子的话,万万不可听信。您和我是什么关系,用不着怕吕须的谗言。”

陈平将计就计,假意顺从吕后。吕后封诸吕为王,陈平无不从命。他费尽心机固守相位,暗中保护刘氏子弟,等待时机恢复刘氏政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陈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谋,诛灭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恢复了刘氏天下。

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卵击石”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行事万不可冲动,在“大兵压境”时,可先暂时采取某种保守后退的姿态与做法,在保守、后退中创造条件、积蓄力量,此时,保全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即便受点委屈,退回曾经走过的路上,也是不利己的。待到条件和力量具备,时机成熟时,再“发起进攻”,就好像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先将拳头向后缩回,不是懦弱逃避,而是为了更有力地挥拳出击那样。

心机悟语:

中国著名政府家、出版家邹韬奋说:“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当对于此某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生活的智者们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拼硬打,他们会先“退一步”,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机会,从而可以“前进十步”。

急流勇退,保命亦留名

春光虽好,但总有尽时,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坦途与困境,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卸磨杀驴、鸟尽弓藏,似乎成了统治者默认的一条潜规则。身处社会之中的我们,也要学会洞察其中的利害,在树大招风之前急流勇退,才能保护自己。

“功成身退”的思想,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适用。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糟粕之处。事实上,这里提出的“功成身退”仅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隐退,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引兵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徐州,并且得到周平王的封赏,一时号称霸王。

范蠡虽然是越国的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前后二十余年,对勾践的雪耻复国屡建奇功,为越王坐上霸主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他仍然心事重重。一天,大夫文种问他:“眼下越国威震天下,号称霸王,你我官至上卿,功名盖世,为何闷闷不乐?”

范蠡苦笑着说:“俗语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盛名之下,难于久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我已决定离开勾践,你也该想想出路……”

大夫文种却对范蠡的忧虑毫不在意,说笑了一阵走开了。

第二日,范蠡给越王勾践送上一份辞呈,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受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的是复仇雪耻。今日君王已经达到目的,臣请君王赐死……”

勾践读罢辞呈,气恼地说:“难道范蠡不相信寡人?我打算将越国分一半给他,他若是真生疑心,我真要加诛于他!”

范蠡心知勾践对自己并非真心实意,早晚要加罪于他,于是偷偷带上宝物珠玉,与心腹亲信乘船从海路逃走了。

范蠡在齐国海边落脚之后,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耕种滩涂,劳身苦作,治理产业,没几年工夫就成了当地的首富。

齐国大夫听说他的贤名和才能,派人请他去做齐国的相国,可是他谢绝了。范蠡喟然长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乃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不去当相国,便不宜在此处久居,于是,他又把家财分给知友、乡亲,只带些值钱的珠宝,迁移到陶地,自称为陶朱公。不久,他又成为当地的富豪,家资巨万,远近闻名。

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大夫文种很觉孤单,又见勾践日夜享乐,不像从前那样敬重自己,有点心灰意懒,常常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大夫文种自恃有功,倨傲不朝,背地里勾结私党,企图叛乱……”

越王勾践于是赐一把宝剑给文种,命令道:“你教寡人七种计谋征服吴国,寡人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计谋留在你那儿,我命令你去替我死去的先王谋划吧……”

大夫文种悔恨地说:“这都怪我不听范蠡的劝告啊……”

说完,文种便用宝剑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就有“功高盖主”、“兔死狗烹”的说法。所以作为一代功臣,不应只会谋国,还应懂得谋身。像文种那样功成身不退,只落得个身首异处;而范蠡则当退就退,成就了一代大富豪。身处社会,为人应该以此为戒,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远离祸乱的中心,才是最安全的退路,毕竟急流勇退,也不失英雄本色。

心机悟语: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一切皆达圆满之境时,便应思身退之道。这是明智者的聪慧抉择,唯此方能免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