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1146800000017

第17章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2)

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去尝试,没准还有胜算的可能。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怯懦的行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具有坚强的毅力,以及“即使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当胆识结合。

成功需要充足的勇气,诺曼正是依靠勇气而获得成功。

1918年,在艰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六工兵营的诺曼上校做事的方式曾经让很多人不理解。但当人们听到了他与他儿子的告别谈话时,才理解了他。

诺曼说:“孩子们,你们要挑战自己。挑战自己,这将赋予你们做一切事的能力!”见儿子们显然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诺曼于是又严肃而兴奋地接着说:“孩子们,你们命中注定是战士、是斗士;既然如此,你们就不会因以往的胆怯和自卑而恐惧战斗与躲避别人。逃离人生的战场非勇者所为也。你们,有做好任何事情的能力。我是你们的父亲,深知这一切,所以你们可以相信我的话。你们更要相信自己!你们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人,将去何方。只要你们敢闯,社会都会为你们让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或者有时道路是拥挤的,如同交通堵塞了,危机像离轨了的火车一样呼啸而来;恐惧、失望、无援,更有那些狂乱的躁动与寂灭的沉静会时时萦绕着你们。这都是极可能的,怎么办,孩子们?退却还是迎上前去?我是你们的父亲,不可能让你们任何时候都迎上前去而不顾危险,不,必要时的退却还是有益的。我只是想说:战斗、勇敢地战斗,是你们实现成功的唯一方式。困难时要奋起抗争,接近成功时要不改初衷地勇往直前,已经胜利了要再接再厉、永不停止。总之,孩子们,请记住你们父亲的一句话:敢于向任何事物挑战,并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这样的人,必是社会之精英、人类的勇士。去勇敢地做事吧,会成功的!”

成功者必是勇敢者,而所谓勇敢者也必须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做的人。

心机悟语: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为人处世,唯有试过才知结果。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去尝试,即便没有胜算也可无憾。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怯懦的行为。

人舍我取,变废为宝

西方有句谚语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每件事物、每个人都会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能发现其可用之处。愚昧者,会将别人眼中的宝,视为一文不值的草;聪慧者,则能将别人眼中的垃圾变废为宝,这全是人舍我取的智慧。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战国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首创的经商名言。

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规则。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获利,积累财富。

现代的李嘉诚是深谙“人舍我取”之道的大商人。李嘉诚正是通过“房地产低迷时买进,待后来高卖”之法,赚取了大笔利润。

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房地产业。房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此时,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并各种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人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竟只卖60万港元。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房地产商、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此时香港“左派”的行动仍在升级。李嘉诚这时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那么,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作为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内地的共产主义制度”。

李嘉诚认为:“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

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了一把汗,同业的有些房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房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房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取于人舍之时,可付出较小的成本;可避免与人争抢;可正中对方下怀,使对方心怀感激。然而,人舍我取也需要胆略和眼光。

行事、用人和经商一样,趁低吸纳,收益巨大,可惜的是,少有人敢这么做。然而正因为此,趁低吸纳之人才会“轻易”的成功。当然,能够做到“趁低吸纳”,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眼光,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加磨炼。一旦发现机会,就要处之不疑,勇敢地将其变为现实,这既是一种勇气与魄力,也是一种创新的胆识与智慧。

心机悟语:

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废”与“宝”于不同的人而言,各不相同。眼中看到的垃圾,只是还未发现其可用之处而已,换个角度、换种思路,或许其立刻就能变成为珍宝。

一穷二白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认同感,是身处社会当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诉求,人们总是期望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团体,并得到那个团体的认可,还能在这个团体中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有些时候,这样的群体认同感可能也是限制个人发展的一种阻力。冯友兰先生曾说:“一个人若没有特殊的才能,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确实,一个家徒四壁的人,他每天接触的人群必然也和他的境况相似,他们永远无法了解富人的生活,即便有幸见识到了,也只有羡慕的份儿。想要摆脱贫困的现况,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要跳出这片“祖辈生活的土地”,离开那个普遍贫穷的团体,站到富人的队伍中,看看富人是如何思考、如何作为的,同时也能拉近与富人的关系,另外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富人社交网。

哈里森来到丹佛市,住在第2大道的一套小公寓里,他想在这里开始创业生涯。

初来乍到,人们并不认识哈里森。因此他必须计划好为自己的房地产事业铺平道路的每一个步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加入该市的“快乐俱乐部”,去结识那些出入该俱乐部的社会名流和百万富翁。对哈里森这样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要想进这样高档的俱乐部,实在是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决定去大胆尝试一番。

哈里森第一次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刚说完自己的姓名,随着一声斥责电话就被对方挂了。哈里森仍不死心,又打了两次,结果仍遭到对方的嘲弄和拒绝。

“这样坚持下去,将会毫无结果。”哈里森望着电话机喃喃自语,突然,他心生一计,又拿起了电话。这次他声称将有东西给俱乐部董事长。对方以为他来头不小,连忙将董事长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了他。

哈里森立即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的董事长,告诉他想加入俱乐部的要求。董事长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却让哈里森来陪他喝酒聊天。

通过喝酒聊天,哈里森逐渐与这位董事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几个月后,在董事长的特殊关照下,他如愿以偿,成为“快乐俱乐部”的一员。

在俱乐部里,哈里森结识了许多富商巨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大量的坏消息使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严重受挫,丹佛人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命运担忧。然而在哈里森看来,丹佛市的困境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从前那些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地皮,现在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任意挑选收购了。

就在这时,哈里森从朋友处得到一个消息:丹佛市中央铁路公司委托维克多·米尔莉出售西岸河滨50号、40号废弃的铁路站场。

哈里森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经验判断出:房地产萧条是暂时性的,赚大钱的好机会终于降临了。为此,他把自己所拥有的几个小公司合并起来,改称为“哈里森集团”,以使自己更具实力。

第二天一早,哈里森便打电话给米尔莉,表示愿意买下这些铁路站场。

他们很快便达成协议:“哈里森集团”以2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西岸河滨的那两块地皮。不久,房地产升温,哈里森手中的两块地皮涨到了700万美元。他见价格可观,便将地皮脱手了。

经过许多人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哈里森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万美元。此后,他开始了在美国辉煌的经商生涯。

要想让自己成为富人,就先让自己像个富人,和富人有某种接触,即使得不到直接的帮助,这种接触在其他人面前也是一种能提升自己身价的“背景”。

心机悟语: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成为富人的前提就是和富人站在一起,即便一穷二白、家徒四壁,也要挤进富人圈子里,拥有和富人一样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