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SOHO创业黄金方案
1147000000017

第17章 不在场职胜似职场(4)

一般来说,企业的负责人对要求设计的东西,在脑子里都会有一个大概的框框,有一个感觉。如果设计师的设计结果与他的设想距离比较大,他可能很难接受。但陈绍华毕竟是专业人士,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更适合他。如果客户是一个比较开明、善于沟通的人,陈绍华就尽量想办法去说服他,尽量给他一种新的意识。虽然双方之间是一种商业关系,但陈绍华认为这种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对客户来说,知道设计为什么这样做,知道什么是现代、超前的东西,对企业形象、产品形象的建立、宣传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样,往往很多客户都能欣然接受陈绍华的设计。

但有些客户比较固执,认死理。如果实在做不通工作,陈绍华只好采取变通的方式。

客户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尽量在客户要求的范围内,做得更好,把这个活儿做完。毕竟设计工作室是个服务行业,让顾客满意是最重要的。收了钱了事,不能说这个东西自己不喜欢就不做了,企业毕竟要生存。陈绍华也很理解这些客户,花了钱最后买了一个与自己没有感情的、完全不喜欢的东西,谁都会别扭。

四 尊重自己的身份

在国人身上还有许多的陈规陋习,在法律上对SOHO们的保护也不够,SOHO们的生存环境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1自由职业者的尴尬

“人在单位”对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那单位摇摇欲坠,行将倒闭,人们还是认为有单位的人才是正常的人。在现阶段,SOHO们的身份有时候令SOHO们颇为尴尬。

点击一:身份给我惹来的麻烦

现在,每逢登记或填表,我就写上“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这个概念何时兴起,从何而来,我并不知道。我觉得一个人是否属于“自由职业者",界定的标准就看是不是有工作单位。换言之,凡是没单位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中包括的行业比较多,我是写稿的,细分起来应是“自由撰稿人”。但我对此称谓一直不以为然,觉得这个称呼并不准确,然而,我仍然希望能有“人才交流中心”那样负责保存档案的机构,管理所有的“自由职业者”,以免除一些尴尬和麻烦。比方说我在采访时往往会比有单位的作者多一套程序,不但要把自己的身份解释清楚,往往还要拿出以前作记者时写的文章进一步验证。

有一次参加一个征文比赛,文章发表前编辑部来函索要“工作单位、职称”等个人简历,我如实告之,但文章发表时作者身份是“某地一居民”,令人哭笑不得。前些日子看数位作家联合讨伐剽窃盗版行为我觉得真痛快,我的稿件也经常被剽窃抄袭,可除了依靠律师去追查,没什么办法,特累心!还有的时候,收到的稿费单子因汇款单位疏忽写错个字,如果有单位盖个公章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却无单位公章可盖,只好上街道办事处央求人家开证明书,麻烦大了。按理说身份证可以说清我是大大的良民,而且,我持身份证取款是要承担责任的,因为假冒伪劣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那个时候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却远远不如单位公章能够起到作用。如此说来,管理部门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保障,同样也可以让自由职业者受到监督和约束,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脱离了单位又寻找单位,而是让“自由职业者”得到真正的自由。

点击二:我是个坏人吗?

有人说,在中国,一个人可以没有道德与良知,但不能没有单位。单位就是你的护身符,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无业游民”,地位还不如失业工人,人家还可以每月领到一点儿失业保险金。要是每天不敲键盘码字,就得停水断电。

每到重大节日前夕,街道小脚侦缉队的老太太就会领着派出所的民警查户口本,问东问西。在哪工作呀?为什么整天不上班哪?是不是在家练气功啊?好不容易给打发走了,刚关上门,门外就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这家伙,整天不出门,准没干好事儿。我还得替政府盯着他!

每月总有高兴的几天。拿着攒了一把的汇款单去邮局取钱。工作人员职业性地拿着俺的身份证审视着俺,那种眼神透露出极度的怀疑。

“这是你吗?”

“是啊。”

“这上面是个大胖子,你看你瘦的那个样儿。还有,这上面的人白白净净,你是胡子拉喳。这肯定不是你。”

天哪,我竟不像我自己了。找个镜子认真地观摩一下自己,真的认不出来了。原来,做了SOHO族以后,俺天天熬夜,已消瘦得不成人形了!

2不得不关注的群体

最早的自由职业是演员、画家、音乐家、自由撰稿人等文艺界人士;随后,平面、网络、时装、工程、服装、珠宝等各类设计人员,摄影师、翻译等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公关、家教、保险商、各类咨询人员的服务行业也投入其中;随着职业制度的完善,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也有了自由职业的倾向;医生、记者也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就在十年前,所有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隶属于某个单位,谁都无法游离于一种社会组织从事自由职业。把单位管理好,就等于管理好了人,单位人如果出现工作上的事故,也往往由单位承担大部分责任。而如今,“为自己工作”的群体日渐庞大,自由职业者要付出的代价,今后无疑还要再加上一条——职业风险。

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一旦形成了对他人的赔偿责任,往往是巨额赔偿。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专业人员履行职责的期望值升高,国内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法律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也给消费者依法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职业责任引起的投诉和纠纷近年来呈快速上升势头。

自由职业者工作中有意无意的失误,给社会、给公众带来危害,无疑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但这些职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没有依托、缺乏援助的“自由人”偿付不起的。

一个律师的失误,可能损害的是社会的公正;一个医生的失误,可能给人带来伤残甚至伤害生命;一个注册会计师的签字,可能会让一个企业破产也可能让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对自由职业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援助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各职业从业者的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出台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不断加强。为合理规避职业责任风险、保障自由职业者的权益,保险公司推出了职业责任险,会计师、公证员、律师、医生、建筑师、工程师、房地产经纪人、保险经纪人等职业的职业责任险,已经或正在出台。尽管,法律、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还都不够完善,但人们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职业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尊重,自由职业者在中国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也在逐渐上升。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无疑将使中国的自由职业队伍进一步扩大。

3如何让别人尊重你的身份

SOHO族要学会“造势”,不但要吸引客户的注意,还要让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个工作积极、卓有成绩的专业人才,到那时你就可以说:“我是SOHO,我怕谁!”

(1)租一个邮政信箱或一个公司地址,来为自己建立一个商业形象,因为家居地址会令客户感到不专业。

如想做到更专业,你可以与有名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联系,因为它们实际上也提供一种收费服务;你可以花钱把公司名字注册为你的“E-mail地址加上你的网站的名字。”

如果需要信函来往,可以申请把你家的地址写成“××市××信箱”,这比“××市××路××楼××单元××号”要专业可靠的多。

(2)申请独立电话线来避免家人误听客户来电,引起不便。

不能让客人听到家里嘈杂的声音:孩子的喧闹声、大人的喝斥声、电视机里的广告声,还有你的脚步声。在如此的环境中,能有好的工作心情吗,能按时完成工作吗?可能还不等你从厨房里冲过来,客人已经挂断了电话。

如果您能在单独的商务电话中,很职业地说:“你好,这是××工作室……”,说不定客户还以为你是公司里的前台秘书呢!

(3)安排电话转接或电话录音,确保客户能第一时间找到你。

既然是独自创业,肯定要出去跑跑市场,见见客户。工作累了的时候,还有可能携家人一同出游。既然客户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因此不能错过每一桩找上门来的生意。要让客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你。只要不是在睡眠期间,要始终打开手机,外出办事时要把家里的电话转移到手机上来。电话录音对老客户也很合适,但是要记住,回来后一定要及时回复。

(4)与客户会面应尽量安排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租借一个正式的会议室来保持你的专业形象。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5)要诚信和有专业精神。

不讲诚信就是骗人,谎话和骗人的行为都会穿帮。做人不讲诚信,口碑会很差,从事业上来讲失去信誉就会失业,从生活上来讲会失去很多朋友。对SOHO而言,做到诚信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信守对客户的许诺。

“专业精神"是客户选择SOHO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化"是一种处理事务的方式,就是“比被要求的做得更多更好",也意味着永远忠于自己的内在标准,即无论要求怎样,完成每项任务时都尽全力去做。无论是属于哪一职业领域的SOHO,都必须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信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6)穿衣打扮要像个专业人士。

一些职业的SOHO,如自由撰稿人、艺术设计等人员,在家里工作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外出会客、参加各种活动的时间,因此养成了不修边幅的习惯。而有一些自律比较严的SOHO,即使独自在家办公,也会穿戴整齐,这不但可以提醒自己现在是工作时间,而且会给家人一种严肃、振奋的感觉。在家里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出门办事就更让人放心了。参加一些会议或是专业活动,也不会引起保安等人的特别注意了。

(7)参加商会或一些专业协会。

参加这样的组织不但可以扩展人际关系网络,还可以在业务上有所提升。让行业里的人士把你引为同类,同样可以带来许多发展机会。协会发给你的各种证件有时还可以提高你的身份,免除一些麻烦。

(8)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

让周围的人知道你的价值,尊重你的身份,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这种工作方式让你很快乐,同时要用自己的特长或资源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也许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