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全集
1147900000024

第24章 方圆为人善于辨人读心(1)

画人画虎,知人知面。人生万难,识人最难。具有识人的本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用不同的策略,这也是一种“方圆”之道。看透人心,你可以在交际中掌握主动权,观其言行而知其本质,做出最佳的应对之举。

认人有方

一个人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判断力才能穿透对方的表面现象,发现对方隐藏在肚子里的实情。测度他人需要很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而观察人的品性、气质比了解草药的特性重要得多,也复杂很多。

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贱。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甚至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其实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认错人。被货物的质量不好所欺骗,或被货物价格不当所欺骗。预防欺骗最重要要需的审慎、明察。会辨货与会识人是有区别的。洞察人的气质,分辨人的性情,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这也是人生的非常微妙的事情。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一个人的言辞能够透露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行为能够透露的东西更多希望在某个方面有所收获,特别需要小心谨慎,要具备极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南宋时期,岳飞奉朝廷之命到洞庭湖围剿起义的杨么,军队驻扎在洞庭湖畔。第二天来了两员将领,声称是杨么手下部将,因慑服于岳家军的声威,特来投降的,并带给岳飞许多有关杨么的军事情报。

岳飞安置好了二人,便一心一意训练部队。训练中两名降将表现得十分出色,岳飞便把二人都提为总兵之职,让他们带领军队。同进把作战计划告诉二人,声明秋节全军休整,中秋节后即发兵攻打杨么的水寨。

中秋节之夜,岳飞命人带着另外一支军队突袭杨的水寨,寨中军队毫无防备,岳军长驱直入,杨么被打得大败。

原来,岳飞第一次就看出二位降将是诈降,借机来刺探自己军事情报的,便将计就计,把虚假的情报告诉二人让他们把假情报送回去,麻痹对方,然后趁机突然袭击。以最少的力量牵制对方军队,使其按自己部署行动,这种巧用谎言诈术的手段也成为借力打人的奇效的典范。

将计就计最关键的两个环节首先是识破对方的谎言,然后让对方相信自己已被他的谎言骗住了,这样,才可能行使计谋。如果不能识破对方的谎言,就会被对方欺骗;如果不能使对方确信自己已经受骗,对方就会起防备之心,再使计谋就达不到效果了。

识破对方的谎言固然需要智慧、需要机敏,但稍微具备防骗意识和警惕性的人几乎都可以做到。困难在于如何装出一副已受骗的模样来,这是将计就计的关键,那种大智若愚、装傻弄痴的样子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天衣无缝的,它需要更加周密的思考、精心的策划、巧妙的掩饰与装扮。因此,它对一个人的心智提出更高的要求。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明了识人不清的危害:

山鹰与狐狸结为好友,为了更加巩固友谊,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挖个洞生儿育女。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天,狐狸外出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山鹰就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发现山鹰偷吃了他的儿女,极为悲痛。可是他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山鹰。

观察一个人,除了他的外貌以外,还包括印象和名气。有的人名气很大却华而不实,徒有虚名,对这种人就要善于识破他。

在生活中,小人无时不在,只是小人们的表现有所不同:古代社会中,小人们见利忘义,好造事端,而现代社会中,小人们追逐名利,欺世盗名,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去识别他们。

从一个人的言谈中可以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一般说来,如果对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变得很迟缓。相反地,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说话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

说话的速度忽然比平常缓慢,那就是表示对方怀有不满或敌意。

说话速度是一种特征,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在平日与人交往中锻炼形成的,但是异常的说话速度常常与内心的思想有很深的联系。比如,平时能说善辩的人,突然变得口吃下来;或者相反,平时说话不得要领的人,突然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他们,以致他们心里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般人对自己不满或怀有敌意的人,因为不愿交往,说话速度会不自觉地放慢,甚至让人感到好像不大会说话。相反,当有人心怀鬼胎或想要说谎,说话的速度往往会快得吓人,特别是想取得对方谅解时,不仅速度加快,还会找些话题以图亲近。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不能简单的皮貌取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弟子中有叫澹台灭明的人,字子羽。此人本来“欲事孔子”,但由于“状貌甚恶”孔子就以为他“材薄”,不大喜欢他。于是子羽只好退学了。没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却是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离开孔子以后,“南游至江”,竟然“名施乎诸侯”,“从弟子三百人”。对这件事,孔夫子很后悔,并且总结教训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于细微处观人

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其中都蕴藏着巨大的发现。而天才与凡人的最大区别正是体现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世界上最难懂的一个道理就是:最伟大的生命往往是由最细小的事物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绝大多数人很少能有机会遇到那种重大的转折,很少有机会能够开创宏伟的事业。而生活的溪流往往是由这些琐屑的事情、无足轻重的事件以及那些过后不留一丝痕迹的细微经验渐渐汇集成的,也正是它们才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内涵。

英国曼彻斯特市有位医生想在他的学生中找一名具有敏感观察力的人当助手。一次在临床带学生时,当众用指头沾一下糖尿病人的尿液,然后用舌头舔其“甜”味,接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跟着做。大多数学生都愁眉苦脸地用同样的方法舔尿液,只有一个女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用来沾尿的是一个指头,舔的却是另一个指头,她也如此仿效。这位医生认为这个女学生具有敏感的观察力,就让他当了自己的助手。

1948年的一天,瑞士发明家乔治·德·曼斯塔尔带着他的狗去郊外打猎。乔治·德·曼斯塔尔一直想发明一种能轻易地扣住、又能方便地脱开的尼龙扣,但是一直没有结果。当他和狗都从牛蒡草丛边擦过,狗毛和曼斯塔尔的毛料裤上都粘了许多刺果,这引起了乔治·德·曼斯塔尔的极大兴趣。

回到家里,曼斯塔尔立即用显微镜仔细观察粘在皮毛上的刺果。他发现刺果上有千百个细小的钩刺勾住了毛呢和狗毛。

这使他顿然发现:如果用刺果作扣件,真是再好不过了。受此启发,他发明了以一丛细小的钩子啮合另一丛细小圈环的新型扣件——凡尔克罗,这是一种能轻易地扣住的尼龙扣,又能方便地脱开,不锈,轻便,可以水洗。它的用途很广,包括服装、窗帘、椅套、医疗器材、飞机汽车制造业。宇航员们依靠它在失重状态下,可将食品袋扣在舱壁上;在靴底上装上凡尔克罗,使他们的靴子附在飞船舱里的地板上。

刺果钩附动物身体本来是牛蒡草生存和繁衍的因为刺果的这种特性可以使牛蒡草的种子随动物的活动播撒得更远,但是,许多人对大自然赋予牛蒡草的这种特性视而不见,但却被认真仔细的曼斯塔尔发现了,并利用来造福人类。

伊索寓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狐狸因为注意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的保住了性命。

有一头狮子,年纪已经大了,凭借武力抢夺食物力不从心,于是心生一计,希望使用智谋来获取更多的食物……

狮子钻进一个山洞里,躺在地上装病,放出风去,说动物国王生病了,动物们都要来探视。等其他动物来探视的时候,他就可以得到食物了。就这样,不少的动物都成了狮子的战利品。

狐狸来了,远远地站在洞外问:“大王,你的身体现在好些了吗?”

狮子回答说:“很不好!你怎么不进洞里来让我看看呢?”

狐狸说道:“我本来是要进洞去看看大王的,可是我发现只有进去的脚印,没有一个出来有脚印,所以我就只好远远地问候大王了!”

日本著名企业家永守重信利用人们进餐的细小动作鉴别人才,准确率可达95%以上。他认为人吃饭的时候,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再高贵的人,在吃饭时,也会显露出他的人品来。”如他用吃饭的机会分辨聚会的经理是第一代经理还是第二代经理。作为一般的区分方法,是因为创业性经理都经历了相当的劳苦,上的菜多是一点不剩都吃光了,而且吃得也快。总的说,吃饭时会刀叉乱碰,喝汤时会吱吱作响,不太讲究宴席上的礼节。可是一到了第二代经理,就爱挑剔,剩菜也多,总是先挑爱吃的动手。

有的时候,细小的地方可以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家书店的记账员因为书店的账目不清,就连续三个星期夜以继日地查账,但最后还是没有发现错在哪里。账面上明明有900元的亏空,却怎么也查不出来。他一遍又一遍地核对每一笔交易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一遍又一遍地把账目核对后再加起来,直到最后快要把他逼疯了,但还是查不出到底错在哪里。

最后,书店的经理单独把他叫去的时候,他此时已经是心力交瘁、几近崩溃了。经理和他两个人重新翻开了账本,从头到尾又核对了一遍,但是900元账目的亏空还是查不出所以然来。

于是,他们就把当班的书店营业负责人叫了进来,然后大家再次核对这900元的账目。这一次,没费多大的工夫,他们就查出问题所在来了。

“看,是这儿,这里应该是1000元!”那个营业人员说,“但是,怎么就把它记成了1900元呢?”

经过仔细的检查才发现,账本上粘住了苍蝇的一条腿,正好在1000元数额上第一个零的右下角,于是1000就变成1900了。

从细节处识人,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胸怀和志向,如通过歌声来听人心。

进什么庙烧什么香

说话必须要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与初衷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从不说谎的人,什么事情他都实话实说,但奇怪得很,他不管到哪儿,却总是不受人欢迎。他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修道院长向他问明原因以后,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能干活的牲口,修道长想把他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诚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诚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干吗要把他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都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诚实人到晚上又把他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诚实的人讲速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对他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诚实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古时的唐伯虎能诗善画,也能作对联。有一次,一个官商请唐伯虎为其写一副对联。唐伯虎知道这个官商是个胸无点墨、见钱眼开的人,就提笔为他写了一幅:

生意如春风 财源似流水

商人一看,面有不悦之色,认为“春风”、“流水”没有把发财的意思表达出来,要求唐伯虎另写一张,并提出要求,要有财源广进的意思,文字差一点倒不要紧。唐伯虎稍加思索,于是提笔重定一副: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输进输出

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