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14900000023

第23章 中美云山大碰撞(2)

万事俱备。18日当晚21时,毛泽东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等:

“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10月19日,边城安东已经充满了紧张的战争气氛。大马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在匆忙地奔驰着,神色惶惶的市民们在往市北郊区疏散。盘旋在鸭绿江对岸上空的美军野马式飞机,经常低飞几乎掠动江边树梢,肆无忌惮地对江对面的新义州进行狂轰滥炸。燃烧在朝鲜国土上的大火,映红了鸭绿江的流水,浓烟弥漫了鸭绿江的上空,遮天的灰烬,飘落在安东的街市上,飘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苍茫的暮色里,志愿军从驻地向江边集结。一支支部队行进在安东的大街上。夜渐渐沉下来,城市实行着灯火管制,街道上黑洞洞的,使人越发感受到战争空气的重压。部队源源不绝地开过来了,整理好队伍开始过江,像一道铁流似的涌上鸭绿江大桥。在这和祖国告别的一刹那间,战士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精神百倍地跨过了江桥。此刻,有的战士在数着这座桥有多少步长,一千五百步——中国到朝鲜不过一千五百步的距离。

历史会记住这一刻。10月19日黄昏,新中国的第一次出兵,没有欢送的锣鼓,没有激昂的号角。在稠密的充满寒意的冷雨中,在低沉逼人的浓云下,在萧瑟的秋风里,26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郎,包括40、39、42、38军和3个炮兵师,分别同时开始在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三个鸭绿江渡口,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抗美援朝的大幕就此揭开。就在这一天,平壤陷落。

在此之前,作为入朝大军的最高统帅,彭德怀已经率领他的指挥部第一个进入朝鲜!

是什么让彭德怀冒着巨大的风险提前单独入朝?原来朝鲜外相朴一禹得知彭德怀从北京回到安东后,就仓促赶来同彭德怀见面。在会谈中,彭德怀了解到,最近两天,战局变得对朝鲜人民军更加不利了。麦克阿瑟改变了原定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在平壤——元山蜂腰部汇合的计划,命令这两支部队继续疾进,直到鸭绿江边。在“联合国”军强攻下,平壤的陷落,也就是一两天的事了。朝鲜党和政府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正在组织党政机关和部队向新义州、江界方向实施战略退却,并已将临时首都移到了江界。朴一禹还转告彭德怀,金首相请彭总司令赶快入朝,共商抗美大计。

彭德怀略作思索,立即决定自己马上入朝,并委托邓华、洪学智等负责组织过江入朝事宜,并保持通信联系。然后,彭德怀一行坐一辆吉普车出发了,一起走的还有他从军委带来的通讯处长崔伦、秘书杨凤安和4个警卫员,崔伦坐着卡车跟在后面,车上还有部电台。

彭德怀过江后不久,晚饭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便分头随部队出发了。由于驻地离鸭绿江桥很近,吉普车没走几分钟便到了。这些高级将领们和其他志愿军将士一样,怀着依恋的心情,回头看了看夜色浓重的中国大地,然后迅速地驱车驰过了安东鸭绿江桥,

入夜,满天飞霜,寒风萧瑟,遍地枯黄。

朝鲜多山,志愿军一入朝境,汽车便拐上了山路。为了避免敌机发现轰炸,汽车行驶一律不准开大灯。盘山公路崎岖狭窄,路上还有步兵同行,尽管洪学智下令把吉普车的篷子卸了,把车前的挡风玻璃也卸了,能见度依然很低,汽车像一只只大蜗牛似的,在山道间缓缓地爬着。

此时,许多朝鲜人民军的官兵和朝鲜老百姓在往后撤。他们有的步行,有的坐着汽车,有的还赶着牛车,把本来就很窄的道路挤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洪学智等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军装,他们还以为志愿军也是人民军呢,在路上同志愿军抢路争先走,毫不谦让。

洪学智的朝鲜联络员问他们:“多木(同志)哪边去?

他们回答都是一致的:“鸭绿江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