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14900000066

第66章 中美鏖战上甘岭(7)

至25日,除537.7高地北山两个毫无军事价值的7号、8号阵地外,志愿军恢复并巩固了其余的全部阵地。当天,持续40多天的上甘岭战役正式结束。

上甘岭的山头几乎被削低了2米,山上的岩石被轰击成为1米厚的粉末,走在高地上就像踩在沙土堆上一样。战后,有人在上甘岭阵地上随手抓把土,数出32粒弹片,一面奇迹般地屹立在高地上的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

在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11个炮兵营,1个火箭炮营,共4.3万余人。“联合国军”投入步兵10个团,空降兵1个团,共11个团,2个营,另有1个编练师共6万余人。志愿军阵亡7,100余人,伤8,500余人。以此为代价,歼敌2.5万,其中美军5,200余人,敌我伤亡比为1.6∶1。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绞肉机”之战,它在当时就被美联社称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15军45师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全军将士扬眉吐气,据说他们本来就对38军“万岁军”的名头老大不服气,战后他们要求彭德怀论功行赏,取下38军头上的“万岁军”桂冠,让15军也戴一戴过过瘾。据说彭德怀还露出难得的笑容答应认真考虑,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据说是因为回国后发现15军被宣扬得名气特大,所以才不跟38军争“万岁”了……

1961年3月,********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1军、第15军、第38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这位上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5军,理由是:“15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15军。”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两个主力师(15军46师和38军的112师)也抵挡不住的,为什么偏偏败给了籍籍无名的15军45师?他们只能解释,上甘岭的失败似乎不是输给了人力,而是输给了天意,冥冥之中神秘莫测的天意。他们当然不知道,电脑模拟出的只是机械的数字,永远也无法衡量一个民族觉醒后迸发的精神力量!

从此,美国军人打心眼里承认中国军人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美国军队从此视志愿军为最强硬的对手。今天,美国军事学院教科书中惟一的中国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而这个世界上只要像点样的军队没有不学习上甘岭战例的。

上甘岭战役终于深深震撼了克拉克,他坦陈:“死人太多,在铁三角的猛烈战争,事实上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战争……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之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当一方获一时暂时之优势时,其它一方即增加其赌注。猛烈的战斗连续十四天,以后间歇的冲突又有一个月,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15军和12军的血战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在白发苍苍时,仍是激情难抑:“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作为一种象征,谁也不会忘记它。”

志愿军头号狙击手

在上甘岭战役进行前后,志愿军的神枪手们给“联合国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人员损失。

志愿军给狙击活动起了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名字:“冷枪冷炮杀敌运动。”狙击手在世界战史上早已有之,但在朝鲜战争之前,各国军队都只将少数狙击兵进行的这种猎杀行动作为一种战术补充,像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这样,将其作为一种群众性的、带某种战略色彩的大规模狙杀运动,是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争取战略主动权的狙杀行动一直活跃到整个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