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1491400000034

第34章 为人处世要谦逊坦荡(8)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美男子,身高八尺,风度翩翩。令人羡慕的是,他不仅外表英俊潇洒,而且拥有治国安邦之才,因此被齐威王拜为国相,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恰好这时他的妻子从身边走过,邹忌于是拦住他妻子,问道:“我跟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漂亮?”他的妻子说:“这还用说,当然是你漂亮,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原来在齐国国都邯郸北部,还住着一个徐公,他也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齐国的人们往往将这两人相提并论,作为齐国的骄傲。邹忌觉得他妻子的话不可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要美,于是扭过头去问他的小妾:“我跟徐公到底谁漂亮?”小妾嫣然一笑,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拜访邹忌,邹忌跟他坐着聊天,聊着聊着,邹忌突然问他:“你觉得我和徐公谁更漂亮呢?”客人哈哈大笑,连忙说:“当然是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有事来到邹忌家里,邹忌仔细地欣赏他,将自己和他加以比较,自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便上朝廷去见齐威王,对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恩赐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比我的还要厉害得多。”

威王听后,拍案击掌,连声喊道:“说得好!说得好!”于是,很快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个个直言进谏,言所欲言,毫无顾虑,朝廷门口和院子里热闹非凡;几个月之后,进谏的人明显少了,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齐王的开明,国相的能干,齐国臣民的共同努力,使得齐国的国势蒸蒸日上,在诸侯各国中的影响也日益增大。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说话是一门艺术,当正面直接的劝说很难起到作用时。采取侧面委婉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又能为对方欣然接受,何乐而不为。

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乏礼貌意识。

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

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想让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对一个年轻人或者技术、经验、名气不如自己的人的鼓励,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施舍与施恩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施舍与施恩给被施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保住被施舍者的尊严,才是真正的施恩。

珍视友谊

下面是一则寓言:

一只鹦鹉飞落在一座它从未到过的大山。这座山里有着很多飞禽走兽,他们都非常善良。对来自远方的鹦鹉,非常尊重,千方百计照料它。生活在这些飞禽走兽中间,鹦鹉虽然感到很温暖,很幸福,但毕竟不是它的家乡,所以,过了不久,它就告别了山里的飞禽走兽,飞走了。

几个月后,鹦鹉侨居过的那座山上,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火灾,腾腾升起的浓烟,被几十里外的鹦鹉发现了。它毫不犹豫地钻进河里,浸湿了自己的羽毛,然后奋力飞向那熊熊的火焰。

天神皱起眉毛,迷惑不解地问鹦鹉:“你虽然有熄灭大火的志愿,可是凭你那么弱小的身躯,那一丁点儿力气,一回沾上几点河水能扑灭那绵延百里的大火吗?”

鹦鹉回答说:“我虽然知道凭我这几滴水扑灭不了大火,但这曾经是我侨居过的大山。这里的飞禽走兽对我友善,大家亲密得像亲兄弟一样,我不忍心见死不救啊!”

鹦鹉的话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运用神力,熄灭了大火。

一只小小的鹦鹉,它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使累死,也扑不灭绵延几百里的大火。但是这只鹦鹉并不就此放弃处于危难之中的朋友,它竭尽全力同烈火搏斗,以至最终感动天神。

友谊是真情的流露,患难的时刻才能检验他的真伪。珍视你的友情吧,它会感动天神。

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有一个人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朋友反问道。

“没有!”

“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说。

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费学习之所,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自此,他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晃一年过去了。

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不要去责备别人,先努力去改造你自己,这样的你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更大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多的回报。

水火大战

下面是一则神话故事:

远古时代,大地一片荒凉,人们住在丛林里,不经过任何加工就吞吃打猎得来的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当时,美丽的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火神祝融。祝融大慈大悲,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生吃禽兽,既不好吃又容易生病,于是就传下火种,并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人们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猎获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不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大家都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但是人们对火神的崇拜触怒了水神共工。共工是个虚荣心很强的神,总希望人们歌颂他的伟大。那时他住在东海里,他虽然是神,但是性情却非常暴虐。他想:“世人真可恶,水与火都是他们生活所必需的东西,没有了水,所有的人和动物都会死掉!可他们为什么单单只敬火神,却不敬我水神呢?”于是他由气愤转为嫉妒,最后终于决定要与火神决斗,想要伺机除掉火神,独霸天下。于是共工带领成千上万的水族,浩浩荡荡地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宫进发,结果漫天的海水把光明宫周围常年不熄的神火浇灭了,大地上一下子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人们因为无法视物而惊慌失措,共工的海水也淹死了不少人和其他生灵。

祝融本来不想跟共工打架,他知道水火大战必定会伤及许多无辜,所以打算忍一时之气,并且竭力劝说水神为百姓着想,退了洪水,从此互不干扰。但是共工不仅不听,反而破口大骂,用各种难听的话羞辱祝融,并且故意让洪水在人间各处肆虐,这一下把火神祝融惹怒了,他驾着一条火龙出来迎战,那火龙全身发着极强的光,仿佛燃烧的烈焰,又像一只无比巨大的火炬,一下子把整个大地照得通明,简直跟白天一样,光明宫里的神火又复燃了。

水神共工没有扑灭神火,恼羞成怒,又加大法力,调来了五湖四海的大水,一直漫到昆仑山上,直往祝融和他骑的火龙扑面而去。可是,水往低处流,大水一退,神火又燃烧起来。祝融骑着那条火龙,烈焰腾腾地直向共工扑过去,火龙趁共工全力施法的时候忽然吐出长长的火舌,共工来不及躲闪,一下子被烧得焦头烂额,连胡须眉毛都烧掉了。共工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带领着无数残兵败将躲到大海里,祝融骑着火龙直冲进大海;共工一看不好,又慌忙逃到天边,回头一看,祝融已经追上来了,共工情急之下便一头撞在不周山上,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然被他拦腰撞断了。那不周山原是根顶天的柱子,上端顶着天河,不周山一倒,天塌了个窟窿,天河里的水哗啦啦全流到地上,这样一来,人间就开始发大水,洪水冲垮了人们住的房屋,卷走了无数人和动物的生命。后来直到大禹出现并将洪水治好,人们才从灾难中解脱出来。

上面故事中水神共工由于妒忌心驱使,加之逞一时之勇,无端挑起与火神祝融的事端。虽然开始时占有优势,但最终还是落败而归。在这里,也许并不存在正义与否的问题,真正启示我们的是:为人处世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得势不饶人。如果共工能够适可而止,是不会有最后的溃退的。

俗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和外界环境、和其他人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而不要去激化矛盾。如果懂得这一点,即使失败,我们也不会败得像共工那样毫无退路。

孔甲养龙

传说夏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国王,名叫孔甲,是个荒淫无道的国王,平时就喜欢吃喝玩乐、打猎、养宠物、玩弄妇女。

当时孔甲喜欢养龙,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一雌一雄两条毛龙,但是他自己并不懂得如何饲养他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名叫刘累的人,据说曾经学过养龙术,自告奋勇地跑到孔甲那里自吹自擂,巴结逢迎,并且保证把龙养得又肥又壮。孔甲是个糊涂国王,竟然相信了,于是封他做了养龙的官,并赐给他“御龙氏”的名号。

然而刘累虽然在豢龙氏那里学了几天养龙术,却并不精通,没过多久,其中一条雌龙就被他养死了。可是刘累居然一点也不害怕,还叫人把那条雌龙剔甲剖腹,剁成肉酱蒸熟了送给孔甲吃,只说是自己打猎得来的野味,孔甲吃了,大加赞赏。可等到孔甲要看龙的时候,却只有一条精神萎靡的雄龙,孔甲几次追问之下,刘累支吾不过去,于是连夜逃到鲁县躲起来,再也不敢露面。

孔甲盛怒之下找不到刘累,只好作罢。后来孔甲又找到一个叫师门的人,是个真正的养龙高手,据说他经常拿桃李的花当饭吃。他来了之后不久,那条病怏怏的雄龙就变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起来,表演的时候,那种盘曲夭矫的雄武姿态看得孔甲手舞足蹈。孔甲对师门的养龙术非常满意,又赐给他许多的金银财宝。

然而,师门是个耿直的人,在养龙这件事上,他不喜欢孔甲那些无知的甚至愚蠢的言论,所以常常跟孔甲发生争执。师门不像刘累,凡事都顺着孔甲,从来不敢抗命,恰恰相反,师门那些毫不留情的批驳常常让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孔甲非常难堪。孔甲养龙本来是为了娱乐,哪知道竟然常常弄得一肚子怒火,孔甲已经越来越不能忍受了。

一次,当师门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孔甲那些可笑的言论时,孔甲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怒火了,他一下子大发雷霆,叫人立刻把师门拖出去砍头。师门回过头来对着孔甲哈哈大笑,说:“没用的,砍了我的头也没用,你输了,彻底输了!”说完毫无惧色地跟着卫士走出去了。师门的头被砍下来之后,孔甲怕他的鬼魂作怪,便叫人把他的尸首埋在荒郊野外。

谁知道尸首刚埋下,忽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附近山野的林木都燃烧起来,熊熊大火直冲云霄,附近的村民都赶来救火,可是怎么都扑不熄灭。孔甲站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心里也很害怕,只好亲自到城外去向被冤杀的师门祈祷,请他不要再作怪。果然,火势渐渐小,眼看就要完全熄灭。孔甲这才安下心来,坐上车子就回王宫了。谁知道到了宫门前,卫士打开车门一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车上,原来早已经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范围,谁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造成孔甲和师门的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双方都不明白这一点。其实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只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对。如果孔甲能向一个大臣虚心求教,师门能宽容一个门外汉的无知,最后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

正如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知识范围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忽视自己的短处;同样,看到了别人的短处,也不能忽视别人的长处。

尧帝让位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