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声由远而近传了过来,郭子豪和李斯特走出了蒙古包。
“哎……”车上的人挥舞着手臂。其中还有两个穿白大褂的人,是大队兽医昭日格图和新上任的兽医孙红。他们是来给牛打预防针的。牛的身上常常寄生着一种虫子,它将牛皮啃得千疮百孔,牛不堪其扰,变得烦躁不安,而且牛皮的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定期给牛注射预防针。很快拖拉机就来到了跟前,大家跳下车来相互问候着。
“你好,孙红,我们牛的白衣天使。”郭子豪开着玩笑。
“别拿我开心了,我可是冒牌的。”
“刘爱武,你怎么也来了?”郭子豪问。
“你不欢迎我来?”刘爱武歪着脑袋。
“哪儿,热烈欢迎。我是说你来这儿干吗?”
“我来看看你们不可以吗?”
“可以可以,太可以了,我们正无聊呢。”
“那就聊吧。”
“子豪,这次放牧有什么体会?感觉如何?”赵岩问道。
“与上次可是不一样。上次放牧是为了抗灾,只要能保住牲畜就行,当成任务来完成,这次刚开始感觉很寂寞,时间长了,我有了新的感觉。真正体会到了欧阳修、陶渊明那种空灵梦幻的意境。有了这种感觉,遥远孤独的草原不再寂寞,写出的东西就有了内涵。”
“可以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郭子豪走进包里拿出他最近的一篇散文《草原赋》,赵岩看了起来。
“写得不错!确实很美。”
“美在于发现,在于体验,这一点斯特比我更有体会。”
“斯特说说。”乌书记从牛栏那边走了过来。
“大自然的美是一切美的源泉。我感到是草原的美丽,激发了这里人们的音乐天赋和情感,所以才创造了大草原独有的音乐,才唱出草原动人心魄的天籁之声。”
“说得好!看来你们对草原,对你们的第二故乡有了真正的感情。”
“乌书记您在旗里念书时,是不是天天想着草原。”
“当然,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啊!”
给牛注射开始了。两位兽医手里握着注射器,把守在牛栏门的左右两侧。
“你们站在门口给牛打针?”刘爱武不解地问孙红。
“是啊。”
“那怎么打呢?”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你们看,他们手里的注射器真够大的,那针头像锥子一样。”刘爱武忽闪着大眼睛。
“你以为是给人打针,你不看看那牛皮有多厚,这可不是绘画绣花。”杨涛指着牛,看着刘爱武说道。
“你又要找茬,是不是?”
“都来牧区这么长时间了,还那么大惊小怪的。”
“上次我做饭,没看过嘛,这是第一次。”
“那你就快长见识吧。”
牛栏打开了,牛往外慢跑着,只见两位兽医一左一右,左右开弓,朝着牛屁股迅速扎着,刘爱武站在一边,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这比给羊打针省事多了,开始我还以为要把牛按倒后再扎呢。”
“如果那样可就惨了,不等注射完,牛早就被害虫消灭了。”乌书记开着玩笑。
“郭、李二牛倌,你们的牛好像与别的牛不一样,我觉得……”杨涛又有新的发现了。
“嗯,我也看出来了,你们的牛是挺特别。”刘爱武说。
“这个问题说得好,你们仔细看看,我们的牛与其他牧场里的牛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没什么不一样呀,长得都一样,一个头,两个角,四条腿。”白如玉疑惑地看着这些牛们。
“你再仔细看看。”白如玉睁大了眼睛极力想找出牛的异同来。“好像你们的牛比其他的牛胖一些?难道你们牧场的草更有营养?”
“说对了一半,我们的牛不但胖,而且性格温柔,你没感觉到嘛,好好比一比。”郭子豪不无自豪地说。
“嗯,是有些不一样。南浩特必勒格放的那群牛,像野牛似的,斗牛士也未必征服了它,前几天他赶了几头牛回营子,结果遇到了咱们的牛,和咱们的牛顶了起来,我用一根木棍抽它,它根本不怕疼,硬是把咱们的牛顶跑了。”
“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你们怎么训练的?”
“怎么训练的?我们有偏方。”
“偏方?”
“子豪天天给牛读唐诗。”李斯特说。
“不,关键是你天天给牛拉小提琴。那牛听入了迷。你想啊,爱好音乐的人就是比一般人的性格要温柔,那牛也一样。”
“别蒙我们,我不信,对牛弹琴的故事你忘了。”白如玉反驳着。
“千真万确,我说的不对,斯特总不会骗你吧?恐怕这个成语要改一改了。”
“要真这样,这可是一大发明,如果推广开来,你俩可就成了牛博士了。”白如玉玩笑地说。
“那给奶牛奏乐,它一定会产奶多。”
“嗬,刘爱武你也够聪明的。”
“你们给牛奏什么曲子?”杨涛小声问。
“这个?嗯……”郭子豪想了一下说道:“《战斗进行曲》。”
“《战斗进行曲》?那牛还能老实了,恐怕是世界上最野最野的牛了。不说我也知道是什么曲子,你们别怕,我不会说出去的。不过,如果方子保密的话,你两位可别想当博士了。”
“我们压根没那野心。”郭子豪看着李斯特笑着。
天光照耀着这片山水,夏风吹拂着碧绿的原野。郭子豪赶着牛来到了这里,望着这片秀美的草原和远处的山峦、石林还有奔腾的乌兰河,他不禁一阵感慨,难怪当年欧阳修、苏辙等许多文人、官吏都到此游历,感受这里的美景。没来草原前,他在心里无数次地勾画着对它的想象,茫茫草原一望无际,像大海一样,它的尽头连着天涯。等身临其境才知道,草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有时它辽阔旷远,天地一线。有时它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其实正如画家所说,跌宕起伏,变换多姿才是最美的。是的,如果穿越腾格尔草原的乌兰河是一条直线,那该是多么的苍白乏味啊。正因为它千百潆洄,婉转曲折,才显示了它端雅秀美的姿态。的确如此,曲曲折折,顾盼生辉,才气象万千,令人神往。他想起了欧阳修那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他最喜爱的古代散文之一,整个篇章他都能背下来。多美的文章,真是酒不醉人文醉人。相比之下自己的《草原赋》还显得太过直白,意境不够。还需进一步修改,需把自己倾心融入山水草原中静心体验,才能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来。他从包里掏出了那本《唐宋诗词选》坐了下来。这本书是他的语文老师送给他的。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一篇“好朋友”的作文博得了老师的称赞,老师在批语上写道:“文笔传神,此篇作文老师很欣赏,望继续努力。”并将这篇作文推荐给了小学生作文选刊上。有一天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许多文学方面的知识,并且送给他一本《怎样写作文》和这本《唐宋诗词选》。他把它带到了草原。他喜欢唐诗,特别是关于水的。他惊异李白那种匪夷所思的丰富想象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一直把孟浩然送上船,直到帆影逐渐消失,他还在翘首远望。充分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让你感到浩浩长江之水就在天际流淌,使你好像触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和唯美的意境。“细草威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多么博大广阔的胸襟,才能发出如此荡气回肠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管作者的寓意如何,让人感受到一种欣喜和振奋。沉舟侧畔千帆竞争,病树前头万木一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充分展示了宇宙新陈代谢之永恒主题。他也喜欢宋词,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他知道了苏东坡的名字。可是后来听说此人反对变法,他只能小心翼翼地从心里对他怀着一分崇拜。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不知道,他是那么神秘遥远。可是读着他的诗词宛如走进了他的世界一样。他一定是一位豁达、奔放、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从诗词中他知道他去过密州、黄州、徐州、庐山,从“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诗句中,看得出他还去过海南。古代的海南是今天的海南岛吗?如果是,身为一代文人的他为什么去了那里,那时的海南还是一个蛮荒瘴疠之地,远离中原。或许是他梦中的独白吧,或许是文人对悠远境地的一种神往吧,或许他真的去了那里,就像我们来到这里一样。可是……咳,何必知道那么多呢,我只知道那些足以让后人享受千秋万代的一篇篇锦绣诗词、冠绝天下的美文名句就够了,人们完全可以忽略他的一生,忽略对他的了解。他对自己如是安慰道……他放下书,躺在草地上。七彩阳光穿过草丛,漫射在他的脸上,遍地的花香沁人心脾,令他陶醉。此时他正坐在大学文学院的课桌上写着他的毕业论文,他写呀,写呀,终于将厚厚的论文完成了。他走到讲台上,一字一句宣读着他的论文,台下静悄悄的,千百双眼睛盯着他,听着他充满激情的论文,直到他宣读完,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校长走到他的面前,将一张大红的毕业证书授予了他:“郭子豪,你今天顺利通过了你的毕业论文,我宣布: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文学学士了。”台下又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郑重地接过毕业证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哞”一声牛叫,将他从美梦中唤醒,他看了看周围,笑了起来,看来自己没有苏东坡的情怀,梦境中没有千里草原真吾乡,而是大学文凭。
天下起了濛濛细雨,他戴上草帽,从包里取出外衣披在了身上,将上面的一个扣子系住,跨上了马一扬鞭子,牛群向前跑去。忽然他有所感悟,放声吟诵起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