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而从推测中,只导出了一条重要的箴言。这条箴言并不是创新的。梭罗亚斯特早在3 000年前就把它教给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于2 500年前就在中国宣扬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给了他的门生。释迦牟尼于耶稣诞生前500年,在圣迦河岸宣传过它。印度教的经文典籍,在这之前1 000年,就传播过它。耶稣在19世纪之前,在崎岖的巨狄亚石山上,就这样教导过他的信徒。耶稣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既然我们非常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我们为何不慷慨点,先将赞美送给周围的人们呢?
信任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否达到一定的效果,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基础之上的。单位里的每个成员之间需要共同合作携手做事,必要的信任是沟通的桥梁。
楚国有个著名的画家叫郢人,有个著名的石匠叫匠石。一天,郢人为神像着色,鼻子尖上沾了点白泥巴,连忙喊来匠石:“快,把我鼻尖上这点白泥巴用利斧削去吧!”匠石点头,挥起手中的利斧。“使不得!使不得!”一位老人吓得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拦住了匠石。又对郢人说:“万一他一失手,你的鼻子可就再也长不上了!”郢人微微一笑:“老先生请放心,我对我的朋友很有信心,是不会有万一的。”
说罢,郢人气定神闲地对匠石说:“朋友,请吧!”匠石立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胸有成竹地挥起大斧,“刷”的一道白光闪过,只见郢人鼻尖上的白泥巴已被削得一干二净,鼻子却丝毫无损。
朋友、情侣、同事、上下级,都需要相互信任,不仅要像上面的郢人一样信任对方的能力,更要信任对方的人品。
唐太宗是一代名主,他与部将尉迟恭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得他们的通力合作更加有效,并传为美谈。
隋唐时期最有名的战将之一尉迟恭,字敬德,原为宋金刚的部下,公元620年4月,宋金刚兵败逃命,尉迟恭等人被迫投降了李世民,一同投降的将领及宋金刚的部下士卒在夜间偷偷地逃走了。
这样一来,唐营里都指着尉迟恭窃窃私语。屈突通、殷开山等几人,害怕尉迟恭逃跑,为唐留下后患,就把尉迟恭捆了起来,然后跑去对李世民说:“尉迟恭骁勇绝伦,天下无敌,日后必为唐之大患,必须及早除之。现我等已乘其不备把他捆了起来,听候您的发落。”
李世民闻言大惊:
“你们可知道,尉迟恭如果要叛变,他怎么可能落后于他人呢?现在他人叛而敬德留,足见尉迟敬德毫无叛心啊!”
说完,赶忙走到尉迟恭面前,亲手为其解开了绳索,并把他引到了自己的卧室,拿出一箱金子相赐,说:
“大丈夫只以意气相待,请不要为小事介怀。如果将军不愿意留在这里,这箱金子可作为路费,略表我的心意。当然,我是怎么也不会因谗害正,更不会强留不愿与我交朋友的人。”
尉迟恭听李世民如此一说,声泪俱下,立刻跑拜道:
“大王如此相待,恭非木石,岂不知感,誓为大王效死,厚赠实不敢受。”
李世民忙扶起他说:
“将军果肯屈留,金不妨受。”
尉迟恭仍旧推辞,李世民便说:
“先收下,作为以后有功时的赏赐吧。”
第二天,李世民带了500骑兵巡视战场,突然遭到王世充骑兵的包围追杀。王军人数超过万人,带队的又是大将单雄信,单是隋唐时名将,惯用长槊,紧紧地缠住李世民不放,李世民眼看就要被生擒,正在这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突然一员猛将飞驰而至,冲开层层包围,把李世民从刀枪丛林中救了出来。
此人正是众人皆疑独李世民信任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回营后对敬德说:
“众将疑公必叛,我谓公无他意,相报竟这般快速么?”
再把昨夜那箱金子相赐,尉迟恭这才收下。
经此事变以后,尉迟恭几乎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每次征战,都寸步不离。李世民好冒险,总喜欢把最勇猛的将领组成一支突击队,在敌军阵中左冲右突,以挫敌锐气或打乱敌人阵脚,每次尉迟敬德都参加了突击队。尉迟敬德也以能加入这支冒险队伍为荣,感激李世民的信任,对李世民更加忠诚,决心以死来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唐朝统一中国之后,皇宫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他怕功劳盖世、战将如云的李世民与他争夺太子之位,便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刺杀李世民。
可是,李建成又十分害怕李世民的大批战将和护卫,尤其是和李世民形影不离而武功绝世的尉迟敬德。李建成深知尉迟恭是除掉李世民的最大障碍。于是他就采取了分化瓦解政策。
有一天李建成派人送给尉迟恭一车金银珠宝,尉迟恭坚决辞退:
“敬德出身微贱,久陷逆地,幸亏秦王提拔,得有今日,现欲酬报秦王知遇之恩,尚未有好机会,若取太子礼,我报恩更报不过来了……”
李建成等见金银珠宝并不能收买尉迟敬德,便又施一计,准备以北讨突厥为名,要调尉迟敬德作先锋,由李元吉带领离开长安。并决定在大军出发前,乘尉迟恭不在李世民身边时突然行刺以便除掉李世民。
尉迟敬德在探知这一情况后,便与其他谋臣一起,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率先发动玄武门事变,尉迟敬德协助李世民,捕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亲手割下两人的首级,假传圣旨斥退李建成等人布置的军队,然后冒险执槊闯到李渊面前,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这样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等人的协助下,终于顺利地登上了太子之位,不久便做了皇帝。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若互相猜忌那么就会种下祸根。有人说现代社会出现“信任危机”,夫妻之间猜疑,兄弟姐妹也时常疑窦丛生,这给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设置了可怕的交际障碍,甚至是情感障碍。
你只有信任别人,别人才会对你也充满信赖感,否则诚信的交流从何而来呢?
尊重他人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充满了神圣的尊严,值得我们尊重。要想被他人尊重,需先尊重他人,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不见得都会去做。
玛利亚从南站送完朋友回来,给凯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下着小雨的中午,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在桥头站,上来了一对残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个盲人,而他不到十岁的儿子呢,则只剩下一只眼睛略微能看到东西。父亲在小男孩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继续缓缓往前开时,小男孩开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汤姆,下面我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接着,小男孩用电子琴自弹自唱起来,电子琴音质很一般,但孩子的歌声却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开始“行乞”。但他手里既没有托着盘子,也没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走到你身边,叫一声“先生”或“小姐”,然后默默地站在那儿。乘客们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扭头看车窗外面……
当小男孩两手空空走到车厢尾时,玛利亚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嚷起来:“真不知怎么搞的,纽约的乞丐这么多,连车上都有?”
这一下,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这对残疾的父子俩身上。没想到,小男孩竟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一字一顿地说:“女士,你说错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卖唱。”
车厢里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间都生动起来。有人带头鼓起了掌,然后,是掌声一片。
说到这里时,玛利亚眼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她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却在顽强不屈地承受着生命给予他的考验,我们怎么能说他是乞丐呢?”
玛利亚的叙述,让凯蒂的眼睛也湿润了。不久,凯蒂有事经过广场,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拉小提琴,她一眼就看出,他就是玛利亚提过的那个在车上卖唱的孩子。
怀着完全没有施舍者的心态,觊蒂弯下腰,把微薄的钱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凯蒂相信,同时伴随它的,还有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每个人都是我们应尊重的对象。
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任何人都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任何人都要去尊重别人。让自己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就如同搭起了沟通心灵的桥梁。
有个业务员,他的工作就是为强生公司拉顾主。顾主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的店不想再卖强生公司的产品了。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好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说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中,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我同意这个看法,所以我决定还购买你的产品并且数量要比以前多一倍。”这个推销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重视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能为你赢得更多的友谊,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记住,嘲笑别人最终只能使自己被嘲笑。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很瘦。一天他碰到一位胖胖的绅士,那人奚落萧伯纳:“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不慌不忙地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
绅士在奚落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只能自讨没趣。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只能自食其果。
所以,若想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考虑一下我们是否尊重了别人。
尊重别人是起码的品德修养,在工作之中也同样应如此对待每一位同事。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得不到他人的敬重,更不可能配合你的工作了。因此,多一点包容之心,大度一点,容纳下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同事,你也就获得无比尊贵的尊重。
不搞小团队
所谓小团体其实就是派系斗争,“结党营私”。有人会认为如果不加入某个小团体,会受到团体之中成员的排挤,一些重要的机会总与自己无缘。在受到“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滑进一些各自为营的派系。
其实,即使加入其中能获得一些利益,但也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当然更不幸的是成为他人斗争的牺牲品。
乔尼斯在某跨国传媒公司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工作,和其他4名员工一起,在频道主编的带领下,努力地工作,他们负责的频道眼看着越办越好。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派系争斗悄悄降临……
一个周末,轮到乔尼斯这一组值班。一位同事头天加班,早晨晚到了一会儿。乔尼斯因为生病,也是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带路过”的总编看在眼里。第二天,公司里开始盛传“××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频道主编挺身而出,替他们澄清……事情很快平息,但总编和他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当别的频道还在建设中时,乔尼斯这一组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可在例会上,总编却要求他们加班,说是“权当作给上面看,样子卖力点,也好加工资。”却遭到了频道主编的反驳:效率出工作,没必要做“秀”嘛。看得出来,总编脸上有点挂不住。
两个月后,总编总算钻到了“空子”:频道主编怀孕,开始休假。第二天,总编立马就给××频道“穿小鞋”——每天召开三刻钟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4个人要归他直接负责,××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
以后,总编的小动作不断:试用期过了,乔尼斯的工资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在盛传××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谣言很快变成了现实。一个月后,总编直截了当地对乔尼斯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3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辞退,总编找人传个话,就把他打发了。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病假。人事经理事后悄悄告诉乔尼斯:“你们的上司不在,谁也保不住你们。”
莫名其妙地被卷入派系斗争,又莫名其妙地成了斗争的牺牲品,这就是无辜的羔羊最冤枉的结局,一旦不小心滑进“派系”中去,就会像树那样,很自然地就分出了枝杈,最后你就像枝丫上的树叶一样被无情地扫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