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越位
115200000146

第146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 (7)

一番话正说到李德心坎里,就像叫刘备听了《隆中对》一样,李德激动不已,赶紧叫停,不让马亮再往下说了,起身给张乐年打电话,让他下来听马亮的意见。张乐年正好跟张乐平在屋里说事,让他们上去说。俩人上了楼,到了张乐年的办公室,正好张乐平也在,一起听。马亮又说了一遍他的建议,把《体育圈》的记者分成两大块,足球一半,其他项目一半,这样一来,播出内容上足球差不多能占到一半的篇幅,与人力基本上对等,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矛盾了。

几个人听了,都表示赞同,只是张乐平在频频点头的同时纠正了一下马亮:"我们做电视不叫记者,都叫编导。"马亮接上说,"这正是我所要重点提出的问题,采编分离,外采的组成记者队伍,在家编片的组成编辑队伍。"

三位领导闻言一怔,都盯着马亮,等着他说理由。马亮说:"我注意到《体育圈》之前的节目娱乐性十足,但专业性很欠缺。比如说十强赛的时候,孟锦刚去沈阳做采访,花了很多钱,却也没采到几个有份量的主力队员,充其量找到几个板凳队员,做点儿不疼不痒的采访,既不典型,也没深度。但是类似的工作,对我和董晓婉这样的专业记者来说,几乎是分分钟可以搞定的小事一件。我在西亚跟队采访的时候,随便就把国家队教练组全部专访了一遍,这样的记者在平面媒体里遍地都是。但是由于我们不会用对编机,不会打点,不会配乐做剪辑,不掌握电视语言,所以往往不能为《体育圈》所用。因此现在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瓶颈,会做新闻的人我们用不上,会做电视不会做体育新闻的人我们倒富裕。如果实行采编分离制,我再从平面媒体挖几个人来,做足球的、篮球的、田径的,各招一个主力记者,只管采访,出东西,而我们原来的剪辑高手们只管在家做编辑,这样一来,优势互补,各取所长,节目质量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收视率一下就上去了。"

"说得好!亮子,我可真是找对人了!"张乐年高兴得一拍大腿,"老李,你看怎么样?"

李德说:"亮子可是个猛男啊!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职务不问,待遇不讲,上班第一天就带人出去采访,开私车办公事,我们光标传媒就是需要这样的人。"

马亮顾不上谦虚,继续说:"之前咱们的薪酬分配也有不完善之处,采、写、编、摄对记者的时间要求太高,一个人白天采、晚上写、夜里编,周期太长,第二天根本就不可能再出去采访,而新闻是不会等着你睡醒觉之后再发生的。如果记者只管采、写,另外有编辑去编,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去采访,把第一手的鲜活新闻抓回来。而在家做编辑的也不用再担心做了片子排不上去,因为到他手里开始编的,都是主编审过、认可的内容,播出率几乎为百分之百,虽然只有编这一条,但是发得多,当然收入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