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很快就破土动工了,太后非常关心工程的进展。太后早已决定,除了御座保留传统风格以外,其他的陈设都要采用西式的。她根据我们从法国带回来的图录,逐一比较不同家具的款式,最终决定选用路易十五式的。但是所有家具都要漆成明黄色,窗帘和地毯也都选用同样颜色的。太后确定了款式之后,母亲便请求太后恩准,由她来支付这些家具的费用,作为献给太后的礼物。母亲的请求得到了太后的恩准。于是,订单便被寄到了巴黎一家著名的公司,我们过去曾经在那里订做过家具。大殿竣工的时候,家具也送来了,并很快被安置好。太后巡视大殿,挑出了不少的毛病,这是必然的。对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她似乎不怎么满意,说:中国建筑最好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比较好,那样更庄严肃穆。不过现在大殿都建好了,木已成舟,也不能太过于挑剔了,毕竟没有办法改动了。”
夏天的几个月中,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每天都会拿出一个小时来帮助皇上学习英文。皇上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好,学习速度很快,不过就是发音不太准确。没过多久,他便能够阅读普通英文学校课本中的短篇故事了,而且听写测验的结果也非常不错。他的英文书法堪称不凡,在临摹古体字和花体字的时候,简直就是专家。看到皇上潜心学习,太后似乎非常高兴,说她自己也考虑学习一下,并且说她如果自己学的话肯定会学得非常快。不过她上了两堂课,便失去了耐心,再也没有提上课的事情。
当然,这些课程让我有了很多机会和皇上相处。有一次,他冒险地评论道,在促进太后维新的方面我似乎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我对他说,我进宫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了,特别提到了新的大殿作为证据。他显然不觉得那些有什么值得谈论的价值,并叫我不用再为此费心了。他说,等到时机成熟,总有用得着我的一天。但是否真的会有时机成熟的那一天,他却似乎也完全没有把握。他又向我询问我父亲的病情,我告诉他,如果父亲的身体不能尽快康复,我们恐怕不得不离开宫里,至少是暂时离开。皇上说,虽说他会为此遗憾,不过他相信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他又说,他敢肯定,我在外国度过了这么多年,绝不可能安于宫里的这种生活,如果我想要离开这里,他是绝对不会阻拦我的。
由于父亲的病情,太后特别恩准我每个月出宫两次回家探望父亲。其他一切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有一天,一个丫鬟对我说,太后又在为我安排一桩新的婚事。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是过了没多久,太后通知我,要我嫁给一个她为我挑选的王爷,她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我看得出来太后在等我的回答,于是便说,现在父亲久病不起,我非常担心,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暂缓,还请太后恩准。听了这话,太后非常生气,她说自己为此操了那么多心,而我却完全不知道领情。我没有回答,后来太后也没有说什么。我也努力想把这件事情忘掉。接下来的一次回家探视,我对父亲讲了这些。父亲如从前一样,坚决反对太后给我安排的婚事。他建议我回宫就去找李莲英,向他解释我目前的处境,因为宫里面只有李莲英一个人能左右太后的主意。因此,我一回到宫里便去拜访李莲英。一开始,他显得很为难,还劝我听从太后的懿旨,但我再三恳求,说我根本不想嫁人,甘愿留在宫里伺候太后,他终于答应帮我想想法子。后来我再也没听到太后或李莲英提起过给我安排婚事的事情,心里估计李莲英已经为我把这件事情给处理好了。整个夏天都平平淡淡,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转眼到了八月,当竹子砍伐后,女官们此时又一次被叫来帮忙。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砍下的竹杆上雕刻文字和图案,太后也参与其中。之后,这些竹子会被做成桌椅或其他日常用品,摆放在太后的茶室里。在漫长的秋夜,太后就教我们中国历史和诗词,每隔十天考试一次,以检验我们到底学会了多少,成绩好的能够获得奖金。小太监们也参加这些课程,有些人在回答太后的问题时,很是可笑。如果太后的心情好,她也会跟我们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但有时候她会下令责罚他们,以惩戒他们的愚蠢无知。然而对这样的责罚,他们早已习惯了,所以并不放在心上,转眼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太后七十大寿的日子快到了,皇上提议举办一次盛大的庆典,但太后却没有批准,她说现在时局动荡,不应铺张浪费,否则百姓要议论的。这次万寿庆典与往年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太后除了收受礼物之外,还会给宫里的人赏赐,其中包括特赏封衔、晋升、加俸等形式。我和妹妹都在恩授之列,被封为和硕格格,这本来是只有皇室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的头衔,但太后特别恩赐给了我们。宫外人员的晋官授爵都是由皇上主持。由于紫禁城更适合举办大型庆典,所以万寿大典本来计划在紫禁城举行,但太后却丝毫不喜欢这个主意,谕令要等到十月初十万寿前三天才搬到城里去。因此,我们就不得不多做好多事,因为这样一来,颐和园和紫禁城两处都要布置。到处都是忙忙碌碌。更麻烦的是,初十的前几天,竟纷纷扬扬下起雪来。太后却高兴了起来,她最喜欢在雪天外出,这次更是张罗着要到山坡上照几张相。于是,我哥哥就又背上他的照相机,给太后拍了几张很好的相片。
初七那天,我们全都搬到了紫禁城,万寿节的庆典就此开始。宫里装饰得富丽堂皇,为了遮挡风雪,院子全部用玻璃封了起来。戏台上,每天精彩不断。初十的万寿大典与以前的并没什么区别。一切都顺利进行,之后全宫人马又搬回了西苑。
离开皇宫
在西苑的时候,我们得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父亲再一次向太后递交了辞呈。为了探听虚实,太后派了太监前往我们家中探视,得知父亲真的病得十分厉害,便恩准父亲开缺养病,而且同意他去上海看洋大夫。她说,她觉得我母亲还是有必要陪同父亲前往的,不过她相信事情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我和我妹妹都陪同过去的地步。我努力向她解释,说陪侍父亲是为人子女的责任,而且父亲的病势可能转危,万一有什么闪失,我们姐妹可能都见不到最后一面,最后将留下终生遗憾,请求太后开恩放行。起初,她提出各种反对的理由,最后见我们去意已决,便说:好吧,他是你们父亲,我当然也知道你们应当去陪侍他,但你们时刻都要想着尽早回宫。”太后又坚持为我们做衣服、准备其他事情,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允许我们离京。当然,我们除了等太后的旨意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一切都准备停当,太后又翻出她的皇历,要为我们的启程择定吉日良辰,最后选定了十一月十三。我们在十二日离开皇宫回到了家中。我们临行前,向太后磕头告辞,感谢她这两年来对我们的恩宠。大家都哭了,太后也哭了。接着我们又去向皇上皇后道别,皇上只是摆摆手,用英语说了一句“Goodluck”好运)。看到我们要走,宫里每个人都很伤感。我呆立良久,太后说,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还是早些动身吧。在宫门口李总管也前来道别。我们自己的太监则一直把我们送到家。我们搭乘马车回到家中后,发现旅行的一切物品都已准备就绪。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乘火车到天津,刚好赶上了这个季节最后一班开往上海的轮船。
一到上海,父亲就即刻前去看他的医生,医生给他检查病情,开出药方。这次旅行似乎对父亲颇有益处。
没多久,我就开始怀念宫中的生活,虽然上海有许多朋友经常邀我去参加各种宴会和舞会,但我还是闷闷不乐。似乎我已经习惯了宫里的生活,无法接受这里的一切,我一心只想能够快点回到太后的身边。我们到上海两个星期后,太后就派了一位特使到上海来看我们。他带来许多精美的礼物,还给父亲带来了一些药。见到他我们都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宫里的人都很挂念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尽快回去。
此时,父亲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他说我没有必要继续留在上海,建议我最好还是回京,继续履行我在宫里的职责。于是,元旦一大早,我便动身回京。当时河道正值封冻期,我只好乘海船到秦皇岛,由那儿再转火车回北京。这趟旅程异常艰苦,终于到达北京的时候,我格外高兴。太后派了我的太监到车站接我,一下火车,我便立刻进宫。太后与我相见都高兴得哭了起来。我告诉太后,父亲的病情已有好转,我希望能永远留在宫里伺候太后。
我又开始了过去的工作,不过现在,我没有了妹妹和母亲的陪伴,似乎一切全都变了。虽然太后像过去一样宠爱我,但我并不快乐,很想再回上海。
我留在宫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平平淡淡,时光飞逝。这年的二月(1905年3月),我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说父亲病危,已在弥留之际,叫我速回上海。我把电报呈给太后看,等待她的决定。太后说:你父亲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复原。”并恩准我可以即刻动身回上海。我再一次和宫中的人一一作别,他们全都希望我能很快回宫。不过,这一次却不可能了。此时,父亲已经生命垂危,在病榻上拖延到了1905年12月18日,不治身亡。我们自然要为父亲守孝百日,不能回到宫里去。
我在上海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慢慢地,我开始认识到:宫廷生活的吸引力,毕竟不能消除我在欧洲所受到的熏陶。我是在国外接受的教育,骨子里其实算是个外国人,现在又遇到了我的丈夫,我将成为一个美国公民。不过,我常常回想起在太后身边度过的两年光阴,那两年是我少女时代最重要也最幸福的时光。
虽然我没能在推行革新方面给太后更多积极的影响,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觉醒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