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帝王心腹
11536500000074

第74章 光鼐忠谏死里逃生,和琳办案不辱使命(2)

却说当时和珅在朝中,看到窦光鼐的气势与证据,知道黄梅这下逃不掉了。地方贪污的手段与对付钦差的把戏,和珅通过这几年的办案,已了解得一清二楚。曹文植等都属书生,又没有威望,到了地方处处掣肘,查案的手段有限,难以与地方官员周旋,查不出问题十分正常。如今有了证据,朝廷再派一个有能力的官员,连同不怕死的窦光鼐,此案必定要水落石出,便向皇上奏道:“浙江吏治问题繁多,官场盘根错节,去调查的大臣说法不一,必定有贪赃枉法之徒在其中捣乱。此案我看要派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去,才能不受掣肘,秉公执法。朝中大臣,我觉得只有阿桂中堂可以当此重任,和琳也可一起前去,他心细强记,助阿桂一臂之力,必有把握!”

案件到此,已是不好收场,乾隆便依照和珅的意思,派阿桂带着和琳,连同窦光鼐前往浙江。

这一步,是和珅眼疾手快,顺利地把和琳推举出去。和琳跟着阿桂,此案必破,只要能混点儿经验就能立下功劳。退一万步来说,万一案情复杂,和琳能有何过错,有阿桂顶着犯不到和琳身上。

出发前夕,和琳去讨教和珅,道:“哥哥,这是我第一次出外办案,请问我该怎么处理?”

和珅胸有成竹道:“这次是你立功的好机会。这种亏空案子,问题并不复杂,难的是曹文植他们吃不住当地的官员。阿桂经验丰富,办事有谋略,你不需要急于出头拿主意,只需紧跟阿桂,认真做好阿桂嘱咐的活儿,留一个秉公执法的口碑就是。”

和琳道:“如果我只是干这种活儿,就算是学点经验,但立功就算不上了,这一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和珅压低声音,得意笑道:“不,我叫你立功,自有你立功之处。这次浙江的案子,一查到底,我估计十有八九要牵涉到一个人,此人叫盛住,是杭州织造。如果查办了盛住,第一,不要得罪盛住;第二,你个人往轻里给盛住定罪,给他留条活路,这是你立功的地方。”

和琳虽然不懂和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牢牢记住了和珅的话。

到了浙江,这案子放在阿桂手里,就轻松多了,巡抚们在阿桂面前根本没有斡旋的余地,根据已有的证据,阿桂雷厉风行,识破贪官们掩藏国库虚空的诡计,迅速查清了贪污受贿案件,记录了各县亏空数额。其中,窦光鼐所奏的黄梅贪污受贿、母丧演戏都是属实,黄梅当了八年县令,所得赃款,折合银子共计二十万余两。和琳跟着阿桂,兢兢业业,做着本分的工作,一丝不苟,令阿桂刮目相看。

此案如同和珅预料的一样,盛住也牵涉其中,贪污公款,也被阿桂查办,押解回京。

两个钦差回京复命,涉案的各级人员,从巡抚到县令,皆按律例明示处罚。关于盛住,阿桂禀报道:“案件已经查明,盛住等人贪赃枉法,目无朝廷,下属州县亏空十分严重,应当严惩不贷,按律应当判盛住为斩监候。”

乾隆听了,有些迟疑,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让和琳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琳禀报道:“浙江吏治风气极差,杭州织造盛住确实曾经横行不法,但他很快认罪,态度可鉴,有心悔改。念其做官勤劳,罪不当诛,微臣觉得可以从轻发落。”

乾隆似乎就等着和琳的意见,道:“既然你们意见不甚统一,暂时不着急定罪。这件事先交由大学士、九卿再议一议。”

和琳一听,方觉得和珅神机妙算,自己的意见居然被皇上看中,予以权衡,这是莫大的荣耀。

此事过后,和珅才告诉和琳其中奥妙:原来,盛住的姐姐是十五阿哥永琰的福晋,盛住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而且,皇上又喜欢十五阿哥,所以一定不希望处死盛住。

过了几日,乾隆宣阿桂道:“江南桃源、安东河决堤,朕思量再三,决定让你前去治水,即日出发吧。”

阿桂领命出京后,乾隆根据和琳轻判的意见,从轻发落盛住,保住他一条命不说,一年后就重新起用盛住了。

和琳最大的收获,还不是在此案中立功,而是进入了乾隆的视野。乾隆夸和琳做事有分寸,进退有度,条理井然。不久,户部侍郎苏凌阿上奏皇上,为和琳邀功道:“和琳年轻有为,浙江查案中,公正廉明,干练明达,廓清江浙官场,为圣上分忧,圣上当给以嘉奖,鼓励群臣立功。”

乾隆也有此意,便把此次浙江空缺出来的杭州织造直接赏赐给和琳。和琳开始踏上独当一面的仕途。

和珅在朝中以谦逊有礼、结交有才之士而著称,若有翰林才子到府上,总是不及整衣出来迎接,以示尊重。当时的翰林孙星衍、洪亮吉、阮元、毕沅都是大学士,这四人都是和珅喜欢结交的对象。只可惜前两者不依附和珅,断绝来往,后两者与和珅交好,受益匪浅。

毕沅,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自幼聪明,文武兼修,科举也顺利,比和珅出道早得多,乾隆十八年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被授内阁中书,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专门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秘书工作。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毕沅参加会试,结果榜上有名。但能否登科,还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会试中选的举子,都不敢松懈,紧张备考。

能够参加殿试的举子,都是千里挑一的读书人,水平相差不大,这时候就十分偏重考生的书法水平。毕沅的软肋就是书法水平一般,字怎么也写不好。殿试的前一晚,恰逢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一起在军机处值班。眼见明天就要殿试了,诸重光、童凤三两人准备回家准备,对毕沅道:“以我们二人的书法,大有夺魁之望,想回去准备一下。你书法不行,不要有非分之想了,安心替我们值班吧。”

两位同僚的话虽不好听,但毕沅一想,说的也是实情,就同意了,晚上独自一人在军机处值班。当天夜里,军机处收到陕甘总督黄廷桂奏折,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看了奏章,研究一番,知道来龙去脉和其中道理,便放下来,明日上司问起奏折之事可以对答如流了而已,其他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殿试开考,毕沅与其他考生一起进入太和殿,等考卷送进太和殿,众位考生列队跪受,然后回到各自的试桌答题。毕沅因为昨日值班,自然不如别的考生精神,既然这种考试大家水平差不多,靠的是文章能否符合皇上的胃口,自然多想也无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于是揉一揉眼睛,提笔打开试卷,一看考题,蓦然间眼睛一亮,心中激动,精神抖擞起来,原来考题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若按照平时,毕沅则只能想当然,避实就虚阐述治理之策。而昨日自己看的奏折,对于屯田,多是实际问题和办法,此事已经胸有成竹,无需再苦心空想、矫揉造作了。

殿试结束,诸位阅卷大臣在文华殿阅卷,评论毕沅的卷子,对于屯田问题,言之有据,立意深远,显然是精心研究过这个问题,比起其他的才子明显要高出一筹。这种卷子,本来应该拿到第一,但是楷书确实不太好,有失文雅,列为第四名。

名单与卷子传到乾隆手里,乾隆看到毕沅的文章,言之有物,策论切实,才干过人,相当欣赏,并不在乎他的书法缺憾,亲自提升为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毕沅在军机处的同僚,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凤三位列二甲第六名。

发榜之日,两人见毕沅得了状元,十分惊诧。因为毕沅的书法软肋是有目共睹的,便请教毕沅有何妙方。毕沅也不隐瞒,道:“那晚值班,军机处来的奏章就是新疆屯田的,我怕上司发问不明就里,便仔细研读了,因而对屯田问题一目了然!”两位听了,后悔得直跺脚。

毕沅夺魁虽然有侥幸成分,但其自身的才华横溢却是不可否认的。毕沅喜爱古玩、字画,还精通金石、校勘,且性格豪爽,好结交读书人,各方面与和珅极为相似。所以和珅上来结交,便走得很近,不但利益相交,也有诸多共同话题。在甘肃冒赈案中,毕沅正是甘肃的巡抚,当时甘肃的高层官员几乎一锅全端了,但是毕沅却被和珅保了下来,毫发无损。后来因为御史钱沣紧追不放,乾隆追究下来,惩罚不过是“降三级留任”,但不久在和珅的干预下,又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