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动态思维,是着眼思维的改变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运动的、不断调整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因此,它也是我们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技巧。
以动制动,道高一丈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存在,世界总是在运动中发展。当我们碰到难题时,如果用静态思维不能解决时,那就改用动态思维试试。
有三位著名演员应邀到一个剧场同台演出。他们向剧场经理提出同样一个要求,即在海报上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否则,他们将退出演出。
三位演员同台献艺的消息早已传出,不可能改为个人专场演出。何况这几位演员都是走红明星,得罪哪一位都对剧场经营不利,这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不过,剧场经理略经思索之后就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演出那天,三位演员到剧场一看,海报不是一般的纸面形式,而是一个不断转动的大灯笼,三个演员的名字都写在灯笼上,三个名字轮流出现,谁都可以说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于是,三位演员皆大欢喜地参加了演出。
上例剧场经理就在于运用了“动态思维”,这一动,不仅动出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动出了创造性的智慧,所以人的思维应具有辩证性,不应该拘于一端,当一方受阻,应改向他方出击。
有一次,沃尔玛的一个分店的数据分析员发现:每逢周五,尿布与啤酒的销量便增加很多。而且购买者多为年轻男性。
虽然这两种商品“风马牛不相及”,但这名细心的分析员现场观察后发现,原来,这些购买尿布的青年,周末会狂欢到深夜,没有时间买孩子的东西,于是每到周五下班以后,一次买齐孩子周末和下周的尿布以及聚会时豪饮的啤酒。
针对这种情况,沃尔玛顺势而行,及时调整了货物的摆放位置,把啤酒靠近尿布卖,结果销售业绩增长了几倍。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满足顾客的需要都是最重要的。企业和员工要运用动态思维,核心是要顺应顾客的需要,能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眼光造就机会
动态思维是一种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937年,美国人卡尔逊发明了静电印刷术,当时科技界和企业界对此并不重视,人们看不出它有什么应用前景。然而,纽约州哈雷施乐公司的领导人却独具慧眼,认准了这项发明前途无量,理由是它能摒弃蜡纸刻写,告别油墨印刷,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该公司倾其所有,投资500万美元,组织技术力量研制复印机。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攻关,终于开发出第一台可以使用普通纸的“施乐”复印机。
动态思维,体现出前瞻性的积极态度。
工作中,有的人走一步想一步,有的人走一步想两步,有的人看今天,有的人看明天。
有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3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国家有规定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就成了果园。因为这儿的鸭梨汁浓肉脆,鲜美无比。等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鸭梨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就在村里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生活而欢呼雀跃时,曾经卖石头的那个果农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买不到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子。5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唯一的一个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经过这个小山村听到这个故事时,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化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当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1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
但当山田信一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一个善于运用动态思维的人,一定是个善于发现机会和勇于开拓的人。运用动态思维的人,比只会埋头苦干、不善思考的人更受欢迎。
思考与互动
运用动态思维想一下,用什么简便的办法能称出空气的质量。
参考答案:
取一个吹鼓的气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上砝码使之平衡。
然后将气球内的气放掉,随着气球内的空气排出,天平失去平衡,必须减少砝码才能使天平平衡,那么减下去的砝码的质量就等于气球中排出的空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