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掌控术
1163700000030

第30章 谋职谋心,从“苟且偷生”到“飞黄腾达”(1)

——游刃职场的心理操纵术

每件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件东西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

——【美国】塞缪尔·斯迈尔斯

要在地球表面找到某个地方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该地的经度、纬度及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只有明确定位自身和目的地的位置,我们才不至于在茫茫云海里迷航,在滔滔大海中触礁。其实,在职场上亦是如此,想在工作上升迁赚钱,就要给自己找准位置。在这个精准定位上谋职谋心,从而摆脱“得过且过”的办公室生涯,跃至“飞黄腾达”的事业巅峰。

不打无准备之仗,面试有备而来

一次,李仪参加一个大型的人才招聘会,来到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

“这么大的人才招聘会,我只关注两个公司。最后还是把简历投给贵公司。”李仪递上简历,非常真诚地告诉考官。

主考官立刻有了兴趣,试探着说了一句:“你对我们的期望别太高。”

李仪的话接得很有技巧:“我从事这行的培训,从第一家到最后一家,经典案例始终是你们。现在,我想亲眼看看我听过的经典案例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主考官立刻被她的话所吸引。就这样,李仪赢得了面谈机会。

在面谈中,经过一番问答之后,主考官允许应聘者发问。轮到李仪时,她的第一个问题就引起考官的兴趣:“在北京市刚刚评选出的金牌发展商中,你们处于哪个档次?”“据我估测,你们的收入应该是……那你们的转型是怎样操作的?”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主考官惊讶异常:“你对我们经营策略之了解,如同你是策划者一样。”最后,他非常高兴地通知李仪被录取了。

总结经验,李仪之所以能在面试顺利通关,与考官相谈甚欢,明显与其充分的前期准备分不开,如“我从事这行的培训,从第一家到最后一家,经典案例始终是你们。现在,我想亲眼看看我听过的经典案例到底是怎样运作的”,等等。

很多实践证明,如果应聘者对一个公司很了解,这会让招聘者感到轻松。因为面试官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面试者磨合,我们希望你是个熟手。

再有,面试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最好尽可能地熟悉一下主考官。如他有怎样的背景?你与他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能根本不会知道面试我们的是谁。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面试对话开始时,通过与主考官最初5分钟左右的交流,大体摸索一下考官的兴趣,从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成功地调动考官发言积极性。

在整个面试交锋中,我们作为应聘者,不应该是简单的敷衍或附和考官。经验说明,有时谈一些敏感的问题是吸引考官注意力的好手段。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面试前,我们不妨对于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我是否已了解了这项工作的要求?

如果对方问:“你为什么要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呢?”我能否予以有力而理想的回答。

我要不要坦率、愉快地回答主试者的各种问题?

除了展示我的资历和背景之外,我能否让对方相信我具有发展的潜力?

……

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后,我们还要试着从主试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要明白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经验、资历及兴趣之中有哪些会符合招聘方的要求,并能说明自己正是招聘所寻求的对象。把这些有条有理地梳理好,记下来。

在这个事先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可能考虑到会被问到的所有问题,给每个问题一一找出满意的答案。总之,事前的准备工作永远不嫌多,千万别打没准备的仗。

【心术小笺】

面试时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专业问题上,面试官许多时候想了解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出于这一点,面试前还要做好思想准备——别等面试官说“开始”,从走进面试官的办公室的那一刻,面试就已经开始了。这时要对每个细节都加以留意,说不定被你忽视的部分就是面试的核心。

剖析问题类型,回答进退自如

通常而言,面试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面试官会向我们问一些他们认为非常关键的、可以全面考察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我们的重要依据。

所以,作为一个求职者,必须学会应对各种提问。这里的应对,当然不是为了回答而回答,而是要在回答的同时隐性地推销自己,让对方觉得你就是这份工作的最合适人选。

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面试官的一般提问方式,以便在面试时进退自如。

开放型的提问 例如,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善于与人相处吗?

这类问题很关键。回答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录用与否。而且这些是你事先应该准备的。同时,这类问题,回答得好,就是绝好的表现自己,推销自己的机会,可以令面试官刮目相看,顿生爱才之心。具体回答,既要考虑自身的真实情况,也要考虑应聘岗位的工作性质。如你所应聘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需要交际能力好的人的岗位,那么你就应该在回答里多突出自己沟通能力强、善与人相处的一面。

封闭型的提问 例如,你愿意做工程师还是市场开发人员?

这种问题的回答,力求简洁、明白,一般不需作过多的补充和修饰。同时,具体回答要切合实际,选择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选项为佳。

假设型的提问 例如,如果让你来当我们公司的总经理,首先你会做几件事?

面对这种问题,切忌长时间地沉默,但也不要不经考虑急于回答。需要对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要做长篇大论。具体回答还可以结合一些成功的管理案例来说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效性。

否定型的提问 例如,我们要求的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你只是专科,恐怕不合适吧?

回答这类问题,切记大吵大闹,甚至拂袖而去,这样只能反映出自己没有修养。具体回答的过程中,要尽量表达出“只要你相信自己行,你就行”的那种自信,努力扭转颓势。

连珠型的提问 例如,你喜欢读书吗?业余时间都读什么书?经济类书读得多吗?哪种管理理论你较为欣赏?

这类问题,你一定要按顺序回答问题。当然,也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如你应聘的是经济类图书编辑,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就可以合并回答成“我业余时间读的书主要就是经管类图书。其中,XXX原理/理论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其可实践性较好,往往也很能见成效。”接下来,你可以再举一些具体应用的实际案例,既体现了自己读书的深刻,又体现了自己的知识面宽。此外,在表述中记得留心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及优点。

控制型的提问 例如,你认为我们的改革怎么样?

这类题切忌不可自以为是地发挥,不要以为面试官真是在向你“征求意见”或“请教”。聪明的话,最好顺水推舟,给面试官一个较为满意的回答。但若你对这家公司的改革确实有意见,而且有特殊的理由,倒也可以谈出自己的看法,令面试官觉得耳目一新,出奇制胜。否则,还是夸夸他们吧。很多的时候,领导者是需要被赞赏的。

总之,面试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才能成功赢得你所竞聘的职位。

【心术小笺】

职场纷繁芜杂,职位五花八门,身为应聘者,我们面试时吃透面试官的问题至关重要。虽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都有大致的回答参考,但面试成功的关键不是对这些参考的死记硬背,而是要从中“悟”出面试的规律及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活学活用”。

与上司打交道,不同性格不同策略

上司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为了维持或处理这种关系,大多数员工整天都会想着去“看透上司心”,作为上司也想看透员工的心思。因此,便产生了这种“看透”与“反看透”的双重关系。

上司是不可能在员工面前经常和颜悦色的,一是上司几乎每分钟都在思考工作,集中精力在生意上,许多时候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人要每一分钟都保持微笑也是很累的,在下属面前的确不必强打精神,装作客气。所以,当下属的千万不要太敏感。

要熟悉上司的性格,应该主动与他多接触,多谈话,要克服因上司威仪而造成的心理屏障和自己的自卑感。只要与上司熟悉了,就可从上司的举手投足、回眸顾盼中知晓其心理,达到内心的沟通。

1.与豪爽的上司打交道,要突出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遇到的是豪爽的上司,那真是值得庆幸。只要善用你的能力,表现出过人的工作成绩,绝对不担心没有发展的机会。他自己长于才气,所以最爱有才气的人。唯英雄能识英雄,你是英雄,不怕他不赏识你;唯英雄能用英雄,你是英雄,也不怕他不提拔你。

2.与冷静的上司打交道,不可自作主张

说话不多,举止安详;高兴不会大笑,不会手舞足蹈,悲痛不会大哭,不会逢人诉说;认为对的,不会拍手称许,不会热烈表示赞成;他的举止,始终保持常态。这是头脑冷静的人。

如果遇到冷静的上司,那么对于一切工作计划,你只需要提供意见,不要自作主张,等到决定计划后,你只要负责执行便行。至于执行的经过,必须有详细记载,即使是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能稍有疏忽,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详细记载的报告,正是他所喜欢的。但执行中所遇到的困难,你最好能自行解决,不必请求。

3.与热忱的上司打交道,采取不即不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