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有一张已经发黄的稿纸,上面写着十三个条款,这就是海尔的十三条,是张瑞敏到海尔后颁布的第一个管理制度文件。海尔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在演讲中回忆说:“当年电冰箱厂的管理制度定了‘13条’,今天看来像一个笑话。”在工作时间抽烟喝酒、在车间大小便,这叫什么工厂?可当时工厂的情形就是这样,由此可以想象那时海尔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张瑞敏等创业时的领导人,就是把那样的人员素质、那样的环境,改造成现在引起海内外震惊的“海尔人”和“海尔现象”。这个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海尔一直强调用严格、严密的规章制度对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环节予以有效控制,把每一个要求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张瑞敏一接手这个企业就打定主意,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改革它——定制度,照章办事,坚持到底。因此,海尔特别强调对人的管理,让人看重集体事业感,逐渐把人的行为一律化,变得有些像部队,讲忠诚,讲逐级之间的绝对服从,而且是心悦诚服地绝对服从。海尔从创立开始就非常强调“纪律”,员工很少有迟到的,有的员工未能赶上班车,便会毫不犹豫地“打的”赶去,这被员工看得很平常,因为如不及时赶到,便是违反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要以为这是对员工自由的限制和剥夺,只有在这样的纪律之下,每一位员工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才不会受到别人的侵犯,才能真正进行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优秀员工遵守纪律,末流员工无视纪律。纪律意识是执行力的保证,员工的执行力又决定着员工工作的绩效和人生的成败。
员工若是没有服从纪律、遵守规定的习惯,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自由行事,这样企业就很难发展。“企业”号舰长哈西尔曾说过:“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关键。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
一个人如果尊重自己的职业,就会自觉遵守纪律,也就会成为兢兢业业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纪律意识的员工,对于工作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他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而那些不守纪律的人,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军中没有“等一会儿”:执行,就在现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素来以速度和执行力著称的团队。他们之所以具备这样的素质,都是因为这个团队奉行绝对服从的理念。他们雷厉风行,决不拖延时间,从不找借口,他们是一个个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在北京市非典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调集全军的医护人员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承担救治非典患者的艰巨任务。4月26日,中央军委作出紧急选调医护人员支援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的决定后,全军上下闻令而动,报名参加医疗队的请战书雪片般飞来。来不及同恋人道别,来不及多给孩子几句嘱咐,首批人员接到命令6个小时后就踏上了征程。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从天府之国到东海之滨,从南国花都到东北边城,到5月5日,来自四面八方的1200名医护人员,全部汇集到祖国的心脏,以上前线的速度创造了一个“小汤山奇迹”。小汤山医院的党委成员来自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他们在接到赴小汤山医院任职的命令后,态度坚决,迎难而上,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全部赶到医院报到。面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局面,党委一班人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白天,他们深入建设工地,督导病区施工,协调指挥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其他各种物品的准备;晚上,研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措施、计划,起草各种请示、报告,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们以舍生忘死、顽强战斗的作风和无私奉献、敢打硬拼的精神,按时完成了医院前期筹建任务。
军中没有“等一会儿”,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以雷厉风行、立即执行的精神,完美执行了组建医院的任务,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的、能战斗的团队。任何一个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抱以太高的期望的。
王琳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预算员,常常要跑工地、看现场,还要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预算方案。工作非常辛苦,报酬也不高,但她仍主动地去做,毫无怨言。虽然她是预算部唯一一名女性,但她从不因此喊冤叫屈,每次接到任务都是毫不迟疑,立即去做。
一天,老板安排她为一名客户做一个预算方案,时间只有两天。接到任务后,王琳就立即开始工作。两天里,她跑建材市场,调查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又四处查询资料,虚心向前辈或同事请教。两天后,王琳把一份完美的预算方案交给了老板,她也因此得到了老板的肯定。现在,王琳已经成为公司预算部门的主管。老板不但提升了她,还将她的薪水翻了两倍。后来,老板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但我们必须尽快把预算方案做出来。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种立即执行、积极主动的人!”
人性本身是放纵、散漫的,表现在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如果拖延已开始影响工作的质量,就会变成一种自我耽误的形式。
当你肆意拖延某个项目,花时间来削大把大把的铅笔,或者计划“一旦……”就开始某项工程时,你就为自我耽误奠定了基石。巧妙的借口,或有意忙些杂事来逃避某项任务,使得无法进行有效的复命,只能使你在这种坏习惯中愈陷愈深。今日不清,必然积累,积累就拖延,拖延必堕落、颓废。延迟需要做的事情,会浪费工作时间,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立即去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会带动我们更容易地去做更多的事情。日清员工在工作中接到新任务,要学会立刻着手工作。这样,才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一步步排除困难。如果一味地拖延、思考,只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更多的问题,这将不利于自己在工作中作出新成绩。当然,为了更好地去做,我们可以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且及时检查督促自己的进展。
回答只有一个:不计代价,使命必达
“不计代价,使命必达”,就是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万难,不计代价地完成任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大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县让全世界一夜知晓。人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把关切的目光锁定在震中这个10万人的县城。10万人生死不明……
灾重!路阻!风大!雨疾!重震中的汶川,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山体滑坡,余震频发。
某师参谋长王毅主动请缨,率670名官兵开赴汶川。12日16时30分,车队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艰难行驶。
当部队行至古尔沟时,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覆盖。王毅果断决定:带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官兵们迎着6级的狂风大雨,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一步步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发生了塌方险情。
一路疾驰行至车皮沟时,10米多宽的泥石流挡住了大家的去路。王毅参谋长带领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水中,200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手拉手蹚着齐腰深的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官兵的身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每个官兵都成了“泥人”, 几乎每个人的脚上都起了血泡,每个人的腿都不同程度地跌伤或碰伤。
13日23时15分,这支部队历经2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到达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
自此,震后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与外界有了联系,也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道路中断,车走不了的地方人走;一人行动不便,互相搀扶;有河挡住了去路,就跳过河去,任何困难都不能阻隔王毅部队到达震中的决心和计划,就是死也一定要完成使命和任务。
联邦快递人运送的不仅仅是包裹,更运送着对顾客的承诺。弗雷德史密斯说:“货物本身对寄件者和收件者而言是极具时间价值的,他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额外费用。我们说服客户把货物交给我们,就必须做到使命必达,并保证货物在运抵前绝不会离开我们的手。”我们来看联邦快递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
一个周五的傍晚,印第安纳州某个宁静的小镇,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一架塞斯纳公司的飞机降落在本镇RCA工厂后面的草坪上。不明就里的村民拥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位不速之客。这时,一位身穿紫色制服的人走下机来,手中拎着带有联邦快递标志的邮包,高声询问琳达小姐是否在人群中。琳达小姐惊讶道:“天哪,莫非你就是来给我送结婚礼服的?”来人笑着点头,把包裹递到她的手中。直到飞机离开,琳达小姐一直在惊叹:“上帝啊,竟然坐飞机专程给我礼服!”
从公司建立之日起,联邦快递人就把“使命必达”这一信念深深烙刻在心中,为了做到“使命必达”,他们不顾成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所以无论寄送地多么偏僻,无论包裹价值高低,只要接过客户的包裹,就必须“使命必达”,即使运送成本远远高于客户给予的费用。坐飞机专程送包裹就是其中一例,而且,这架飞机也是租来的。
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联邦快递在与其他快递公司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别人做得好,落实更到位,执行更有效果,所以它更受顾客的认同,所以它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日清员工,不管你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工作,你都应该视自己的工作为神圣的使命,如同有使命感的牧师将他的工作当成一种使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