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墨胡尘
11643500000185

第185章 骨鲠文士

几天后,一辆敝旧的牛车停在邺都丞相府门前。

荀济从车上下来,朝丞相府走去,到了府门前,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对守门卫士说道:“老夫颍川荀济,奉命特来拜会高丞相。”说完一手捋须,一手背后,神态倨傲。

守门卫士看到这旧衣老儿恁的托大,心中十分不爽,用手中的铁戟撞了一下地面答话道:“丞相此刻不在邺都,你去晋阳见吧,你的烂车莫要停在府门前,快快退去,平白辱没了相府的威严气象。”

荀济心中暗怒,但转念想道:“何必与他一个兵家子置气?且恕他一回。”于是又说道:“高相不在,大将军在否?只要你入内通禀一声,自然有人出来迎老夫入内。”

卫士见此人说话张狂,料来真有些门道,但高洋几天前出城射猎至今尚未归来,娄昭君又一向不管外事,府中还真是没有做主的人,于是稍稍收敛声音说道:“大将军与丞相近日留在晋阳,这里由太原公主持,但此刻出城射猎未归,你等等再来吧。”

荀济听他所说,那是谁都不在,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又自矜身份,岂能在他人府门前徘徊等候?何况上次崔用高澄的亲笔信将过自己一次,他心中本就有些迁怒高氏。

此刻心中暗想道:“高家不过草莽匹夫,应时而起,他家的小儿骤登高位,就如此仗势欺人,罢了!见你何用?!”想罢一甩袖,转身上车,告诉车夫道:“直去邺宫!”

丞相府与邺宫相距不远,牛车吱呀吱呀的调个头,走了半炷香的功夫,就到了邺宫入口止车门前。

荀济下车后,见门前各式车辆停着不少,一众官员正聚在城门前高谈阔论,荀济走过去,只听他们说道:“不是说宫门未时就开吗?这都误了一刻时辰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只要尚书令没回来,他们哪敢开门?”

“尚书令?嘿嘿,就那个高二黑胖子,能有什么本事?还不是仗着父兄之威,要不哪轮得到他指手画脚?”话音刚落就有人嘘声劝阻,让他不要多言。

只听又有人说道:“哎,你还别说,这就是命,你老兄长得倒是英俊多了,可还不是得在城门洞这挨冻等门吗?”

这时一个身穿郎中官服的青年人说道:“世道维艰,我们这些旧时的王公重臣,门第再显赫,也比不得手握兵权的粗鄙武夫了。”说罢长叹一声,无奈之意甚浓。

一句话引得这些大臣唏嘘一片,有人望着宫门摇头,有人假意垂首拭泪,有人原地踱步,也有人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借机走远。

荀济看到众人此种模样,不禁哈哈笑道:“难怪元氏日薄西山,被外人抢尽了风头,原来宗亲尽是些酒囊饭袋,国运至此,岂不宜哉?”说罢不住的捋须点头而笑。

众人听到这布衣老儿口出狂言,都怕惹祸上身,纷纷散开,只有那青年郎中看了看荀济的相貌,走过来靠近了说道:“老先生请随我来。”

荀济跟在此人身后,来到一辆装饰普通的牛车旁,青年四下望望,对荀济先施礼说道:“在下祠部郎元瑾,不敢请问老先生高姓大名?”

荀济略略还礼道:“老夫颍川荀济,应吏部之邀,出任宫中侍读之职。”

元瑾闻言恍然道:“原来是荀夫子,真是失礼了,夫子之名如雷贯耳,邺下有许多学士都以学习夫子之音韵为荣呢,失敬失敬。”说罢连连行礼。

荀济心下畅快,暗道:“到底元氏宗亲不是那六镇兵家可比,知道老夫的名声,还知道老夫擅长音韵小技。”

缓缓点头笑道:“祠部郎太过奖了,老夫草莽朽木,岂可当如此谬赞,若非老友崔长孺多番相请,我也不会在这把年纪再出山仕宦了。”

元瑾更是恭敬道:“荀夫子还与崔长者为友,名门望族之间果然贤才辈出,此刻陛下出城狩猎未归,一会儿回来,我马上为夫子通传。”

荀济笑道:“如此老夫多谢祠部郎了。”

元瑾垂首为礼道:“岂敢岂敢。”

等候的时候,二人继续攀谈,元瑾对荀济越发恭敬,荀济心中更觉元氏可亲,高氏可恶,对这个年轻的郎官印象甚好。

车马声大作,在仪仗的簇拥下,乘着肩舆的皇帝元善见与在一旁陪同的太原公高洋一前一后的直奔止车门而来。

到了宫门前,仪仗分列两旁,皇宫内卫抬着肩舆继续向宫内而去,高洋则巡视了一圈,打转马向南回丞相府去了。

元瑾笑道:“至尊回来了,荀夫子请随我来。”说着当先而走,荀济随在他身后,到了宫门前,卫士要查验名帖,元瑾皱眉道:“这是颍川荀夫子,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敢查他的名帖?小心至尊怪罪!”

说罢托了一下荀济的衣袖,携着他一起入内,宫门卫士被唬的哑口无言,等了一会儿互相问道:“荀夫子是哪位?”有一个想了想犹豫着说道:“我听说有个叫荀况的人挺有名,也不知是他不是。”

一路向北,经过端门、阖闾门、太极殿、朱华门、直奔皇帝休憩的偏殿含光殿,元瑾对荀济说道:“荀夫子,你看这邺都比南朝的建康城如何?”

荀济摇头道:“建康偏僻潮湿,怎比北土宏大规模,只是我看这邺都到底比不得魏朝旧都洛阳城啊。”

元瑾闻言叹道:“却如荀夫子所言啊……我也是日夜想念洛阳,但不知此生还有无希望南迁回去了。”

两人一路闲谈,不一会儿行到含光殿前,元瑾对小黄门说道:“祠部郎元瑾与侍读荀济觐见至尊,请通禀一声。”

小黄门尖声答应一句,向内传报,过了一会儿走出来说道:“两位大人有请,至尊正在更衣,还请在外间稍候片刻。”

二人来到外间,荀济四下看了看说道:“陛下年纪不大,看的书倒是不少啊。”说着指向书案上那些厚厚的书摞。

元瑾点头道:“是啊,陛下文武全才,像极了高祖孝文皇帝,只是当此末世,受到权臣的欺侮,真是我元氏宗族的恨事!”语调十分悲痛,显然对此事耿耿于怀。

荀济慨然作色道:“有道是事在人为,今日犹是元家天下,祠部郎怎能如此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元瑾点头道:“荀夫子教训的是,在下一定砥砺自修,为皇帝陛下努力。”

正说着,小黄门来说道:“至尊召见祠部郎元大人。”

元瑾便请荀济同起说道:“荀夫子与我一同觐见吧。”荀济摆手道:“陛下只宣你一人,老夫还是稍等片刻吧。”

元瑾搀起荀济说道:“荀夫子说哪里话,大家一起去,一起去。”说着二人携手,并排往里间走去。

到了里间,只见元善见身穿鹅黄色夹袄,坐在书案之后,正在翻阅奏章。

元瑾领荀济上前施礼说道:“至尊,这位是新任的侍读荀济荀夫子,海内盛名,大德高才。”

元善见很少听到元瑾对一个人说出这种评价,便即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看起来颇有骨气的老人长身直立,遇到自己的目光只是微微躬身,并无丝毫胆怯之意。

荀济也同样在观察元善见这个皇帝,只见他五官文雅,并无丝毫鲜卑模样,活脱脱的一个汉家天子,只是眉宇间显得心事重重,似乎积压了太多怨气,以至看起来颇有郁郁不乐之感。

元善见请二人落座,对荀济说道:“夫子受高相礼聘,原应先到丞相府会见尚书令,怎么却直接到宫中来了?这与程序不符啊。”

荀济傲然答道:“我做的是魏朝之官,拜的是魏朝天子,侍读亦是对天子负责,何必见不相干的外人,若陛下认为我应先朝高氏子弟,那老夫宁愿弃官不做,重回崔家学馆授徒为生去!”

元善见听了不禁点头道:“难得老夫子一身傲骨,是朕失言了,不知老夫子做侍读,想向朕推荐什么书呢?”

荀济闻言答道:“先读《后汉书·孝献皇帝本纪》!”

元瑾吓了一跳,低声对荀济说道:“夫子谨慎,莫要出言无状!”

元善见却神色淡然,摇头道:“不妨,老夫子请说。”

荀济站起身亢声说道:“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一语言罢,三人默然静坐,过了半晌元善见才眼眶微红的说道:“祠部郎,先领着夫子到馆驿休息,等到正式就职之后再行安排府邸吧。”

元瑾躬身领旨道:“臣遵旨。”转身对荀济说道:“荀夫子,那就请随我去吧?”

荀济点点头,与元瑾一前一后出殿而去。

二人走后,元善见在案下紧紧攥着玉镇纸,心中暗道:“老夫子耿介,应该是个可信之人。”

————————————————————————————————————————

求票票~求收藏~谢谢大家的支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