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墨胡尘
11643500000217

第217章 得脱樊笼

梁国国都建康,台城太极殿。

当老皇帝萧衍看了侯景派人送来的密信后,微微颌首道:“请侯行台的使者先下去休息,这件事待朕考虑考虑再答复你。”使者躬身行礼,随内侍下殿去了。

侍中朱异在旁察言观色,看皇帝并没有什么不悦的表情,便凑上去问道:“陛下,侯景的信上说什么了?”

萧衍将信交给朱异,代他看完后问道:“说说吧,你的看法。”

朱异想了想说道:“侯景索要贼子元廓,不知是什么目的……”

萧衍断然道:“还能有什么目的,不外乎投石问路之计罢了,意图试探我们是否可以满足他的一些要求而已!”

朱异小心翼翼的说道:“但会不会是用讨回元廓来向高家表示忠心呢?若是如此的话,我们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话音未落,萧衍皱眉道:“什么话?朕堂堂大国,投什么机?再说了,你认为一个元廓对高家能有什么吸引力吗?如果有的话,又怎么会将他留在这里如此长久,似乎都忘了他的存在了呢?”

朱异躬身答道:“陛下圣虑周详,非臣所及……不过据臣所知,这元廓似乎还是西魏主的四子啊……这侯景会不会是想再结交西边的宇文氏,货卖两家呢?”

萧衍摇头道:“侍中的消息是正确的,但考虑的太不周详,你可知当初元廓是如何辱骂其父无国无君的吗?简直是无耻之尤的逆子贼臣,像这等人哪会有国可投,有家可回?不过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朱异闻言心中暗想道:“若说无耻,临贺王萧正德可半点不输给元廓,老皇帝还不是赦免了他吗?”当然此话万万不敢说出口,那岂非自找没趣吗?

只听萧衍续道:“当然了,若说侯景只为了试探我梁国的态度那也太小题大做了,恐怕他是想将这元廓当做一枚棋子,借以让西魏对其手下留情吧?北国之人心思到底简单,宇文氏又岂会在乎一个早已断绝关系的元氏逆子的死活呢?”说着长须晃动,脸上微露不屑的神情。

朱异忙随声赞同道:“陛下之言甚是,北国鲜卑的见识怎能与我天朝上国相比,如今侯景掌握河南十余州郡,听他语气,是意图归顺我邦,这岂非上天要兴旺我大梁吗?”

萧衍转着手中的念珠,淡然说道:“朕年事已高,本不应再起争端,使诸军远征,但想一想到中原百姓犹自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不能置之不理……佛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道家说上善若水,随道而行,皆是这个道理,既然上天交给朕这个使命,朕自然也就不能推脱了……”

朱异点头道:“那陛下是同意将元廓交给侯景了?”

萧衍道:“如此鼠辈,留他何用?不如拿来做个交易吧,不过一会儿你去传他过来,待朕对他训诫一番,好让他知道,朕对他有再造之恩。”

朱异领旨道:“那臣这就去传他觐见?”

萧衍道:“去吧,顺便也去告诉侯景的使节,朕同意他的要求了,明日便让他与元廓一同返回河南去。”说着盘膝闭目,喃喃敬颂佛经。

同泰寺的枯井中,元廓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直到朱异站在井口又对他说了一遍之后,他才喜形于色,精气神立刻回到体内,连声尖叫道:“朱侍中,我一辈子记你的情,将来一定报答你!”说着连连招手,让朱异丢缆绳下来攀爬。

等他重见天日之后,顾不上掸去身上的尘土,上前一把抓住朱异的手不停摇晃,带着哭声说道:“侍中大人,谢谢……谢谢你救我……我知道,若不是你旁敲侧击,皇帝陛下是很难答应放我回去的。”

朱异微笑着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他这话其实倒也有理,自己身居要职,要说提拔一个人可能还有些困难,若说害人,那可是手拿把攥,易如反掌的事,刚才只要自己多说几句元廓的坏话,想必萧衍一怒之下,就拒绝了这个提议,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见元廓渐渐镇定下来了,朱异才开口说道:“这一遭元大人受了些苦头,却也多了不少见识,若是他朝有一日飞龙在天,还望记得今日对老夫的一番话才好啊。”

元廓连连点头道:“侍中大人放心,我元廓别的能耐没有,有恩报恩,有怨抱怨却还是懂得的!”说着眼中透出一丝仇火,暗自咬牙。

朱异看他这幅样子,知道他已然移恨于独善其身的高淯小儿,那小子善度皇帝心里,自己也看他不爽,如今为他埋下一个仇恨之种,倒也何乐而不为。

翌日元廓俯首太极殿上,五体投地的接受萧衍的指责教导之后,指天立誓从此梁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绝不再对其起半点心思。

萧衍这次命人传来侯景使臣,对他说道:“这位便是侯行台索要的暂扣我国的元廓,今日便交给你带回去,交给侯行台吧。”

使者忙谢过梁国皇帝的成全之恩,萧衍摆摆手,站在台下的朱异说道:“还请使者回去对侯行台说,我梁国对他是仁至义尽,若论元廓所犯罪行,即便是千刀万剐也并不过分,如今仅凭着侯行台的一封信就交还给你们,也希望侯行台对我大梁的目的体察一二。”

使者点头答应,走上前与元廓见礼后,千恩万谢的辞别了梁国君臣,火速离了建康城,一路北上,直驱驻扎颍州的大行台府。

净居殿中,萧衍默诵经文,过了良久合起经卷,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菩萨啊,朕又多行了一个善举,将元廓这个该死之徒放走了,也算是有一点功德吧……还望菩萨保佑朕的国家昌盛,能在有生之年定鼎中原!”

正在畅想时,就听殿外朱异喊道:“陛下!陛下!”

萧衍微微皱眉说道:“进来吧。”待朱异进来后,萧衍说道:“怎么越来越没规矩,竟敢打扰朕诵经了?”

朱异脸色带着焦急,跪下说道:“启禀陛下,庐陵王他……他……”

萧衍心中一惊,盘坐的双腿放开,登上木屐问道:“五儿他怎么了?难道是……”

只见朱异痛苦的点点头道:“陛下,庐陵王他去了……”说罢泣不成声,伸手不停的抹着泪水。

萧衍呆立半晌,颓然坐倒,默然良久才道:“朕的再世任城没有了……朕的诸子中,只有他可堪委任军事,想不到他竟早早的去了……”老眼含泪,泪水在眼眶中轻轻波动,却又流不下来。

朱异见萧衍如此伤心,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说道:“陛下,这是庐陵王临终时写给陛下的家信,臣等没有拆开检查,陛下要不要看看?”

萧衍道:“快拿来给朕!快给朕!”说着从朱异手中接过信纸,就着亮光读了起来。

朱异见萧衍越读眉头皱的越紧,知道信中所言是萧衍不愿看到的事,忙插话道:“启禀陛下,送信来的庐陵王参军谢宣融正在殿外等候,陛下要不要宣他进殿?”有了比自己更适合的挨骂对象,他自然是乐得轻松。

萧衍点头道:“传他进来!”

谢宣融进殿行礼后,萧衍并未叫他平身,只是瞪视着他问道:“庐陵这信上写些什么?你知不知道?”

谢宣融点头道:“下臣知道,这信本就是殿下口述,下臣执笔的。”

萧衍沉声道:“这么说庐陵贪墨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也在场了?”

谢宣融亢声道:“殿下做事向来不避左右,众臣都是知道的。”

萧衍顿时拍案怒道:“休要矫饰推脱!定是你们这帮佞臣,将我好好的孩儿教成了这种不忠不孝,贪墨成性的纨绔膏粱!还不从实招来!”

谢宣融并不畏惧,只是伏地答道:“陛下若要惩戒佞臣,此时倒也不晚,庐陵虽然已薨,其他诸王尚在,他们帐下同样有着与下官一般的佞臣无数,还请陛下决断处置。”

萧衍闻言皱眉不语,朱异笑着说道:“常听人说谢参军是耿介良臣,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陛下不过是试你一试,你怎能如此冒犯龙颜?快向陛下谢罪吧。”

谢宣融朗声道:“下臣愚鲁,冒犯天颜,还望陛下恕罪。”

过了一会儿,才听萧衍恢复了正常的淡然声音说道:“朕早知参军忠贞,为塞众臣口舌,聊作一试,参军平身吧。”

待谢宣融起身站好,萧衍指着书信问道:“庐陵说他将自己一千余件金银器具全部献给我,他是不是只有这些?”

谢宣融不卑不亢的说道:“如果陛下适才是因为数量很多而震怒,那自然就是殿下拥有的全部宝器,殿下死前强忍病痛,口述遗嘱,将全部器具献给陛下,殿下的过失,仿佛日食月食,正想令天下人都看到,更不想欺瞒陛下,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临终之语,自然不会再做隐瞒。倒是活着的……”

正说着,朱异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谢参军说的有理,庐陵王殿下薨逝前对陛下毫不藏私,也算是忠臣孝子了,陛下就不要气恼,让谢参军退下吧。”

萧衍叹了口气,抬头望了前方供奉的金佛像一眼,轻声道:“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