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脑血管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11761700000016

第16章 中药西药:合理用药是正道(1)

饮食、运动的调养对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固然重要,但药物治疗更是不能忽视。脑血管病患者居家用药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脑血管病患者的用药原则有哪些?如何用西药进行治疗?中成药有哪些?药茶疗法有哪些?药酒疗法有哪些?外用疗法有哪些?无论用中药还是西药,需要记住一点的是合理用药才是正道。

科学用药有原则

许多脑卒中患者虽然经抢救转危为安,但由于二次脑卒中却导致了死亡或后遗症难以恢复,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众多的不利影响。有关的临床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引起脑卒中患者发生二次脑卒中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习惯、情绪激动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服药不当或未能坚持服药,且至今仍有许多患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脑卒中恢复期服药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用药知识。众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不仅要继续用药,而且用药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

脑卒中急性期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则仅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在15天内死亡,而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度过急性期,再经过1~3个月的积极治疗,即可获得基本痊愈,大都可以不留或仅留有轻微的后遗症,然后进入恢复期。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大都比较长,通常需要3~12个月。也就是说,如果脑卒中患者有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症状,经过1年时间的治疗还不能基本恢复,那就是所谓的卒中后遗症了。因此,度过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仍然需要积极治疗1年时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是不是1年以后就不用服药了呢?当然不是。根据临床资料统计,脑卒中在第1年内的复发率为25%~30%,第2年的复发率为17%~20%,第3年的复发率为20%~23%,第4年的复发率为15%~18%,第5年的复发率为5%~9%。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的服药时间最好能坚持5年,而且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脑卒中复发率就可以明显降低。

最好选用中成药

如今,去药品市场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品种繁多,令脑卒中患者及家属无从选择。许多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只能从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中选择药物,这种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盲目依据广告宣传用药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加上有些销售人员将一些保健品的作用夸大其词,不少患者损失了钱财还耽误了治疗。那么中恢复期患者最好选择类的药物呢?

从预防脑卒中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角

度来讲,医学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比较一致地认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还是选用中药制剂为好。当然,长期服用中药煎剂也有诸多不便,如每天都需要煎熬中药、每次的服用量比较大等。不过,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很多适合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使用的中成药问世,如脑血栓片、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血栓心脉宁、大活络丹等。脑卒中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体质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必要时,还可配合使用一些有调补作用的中成药,如滋阴、温阳、益气、养血类药物,这样便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不能奢望有特效药

不少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求愈心切,总想能找到一种或几种治疗脑卒中的特效药,使用后能在短期内得到康复,或者有效防止复发,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进口药、贵重药就是特效药、好药,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给患者使用,结果也没见有什么特殊疗效。

其实,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由于诱发脑卒中的病因非常复杂,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糖尿病、颈椎病等,这些疾病都属于慢性病,其治疗也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用药也就比较复杂。因此,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不可能有什么特效药能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痊愈,或者绝对防止脑卒中再次复发。

专家小贴士

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预防脑卒中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同时,不可忘记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控制血糖等容易引起脑卒中复发的原有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复发和治疗脑卒中后遗症。

不同病期应选择不同的药物

脑卒中先兆期、急性期和恢复期三个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药物及应对措施:

1.先兆期脑卒中先兆期宜选用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对脑缺血可应用溶栓、促进血管再通的药物,而脑出血则可用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治疗。

2.急性期在脑卒中急性期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千万不要延误。

3.恢复期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任何药物都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恢复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进行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个时期,主要是考虑如何对付“后遗症”

的问题。由于脑卒中已经发生,若已完全形成脑血栓,虽经治疗血管也难以再通。同时,缺血部位的脑细胞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而脑出血时又会破坏脑细胞的结构,以致造成神经功能缺失,这给恢复期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此时治疗所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溶栓、改善血流变、扩张血管、通血脉的作用,而且要有能对脑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修复和激活作用的“三兼顾”药物,才能收到较理想的疗效,如华佗再造丸等。

脑血管病患者要慎用血管扩张剂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以往医者除溶栓、抗凝治疗外,还主张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建议将脑卒中后常规应用血管扩张剂这一治疗措施取消或不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为什么缺血性脑卒中(即急性脑梗死)要慎用血管扩张剂呢?

(1)血管扩张剂会使脑血流缓慢,局部淤血加重,血液渗漏至组织间隙中,进一步加重脑水肿。

(2)血管扩张有可能引起“颅内盗血”,加重脑水肿。也就是说,缺血性脑卒中后应用血管扩张剂不但不会增加梗死区及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反而还会减少这些区域的血供,出现所谓盗血现象。

(3)由于缺血及梗死区血液供应的减少和脑水肿的加重,还可能出现再灌注脑损伤的危险,临床表现为病情经治疗好转后,又再度加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和患者的预后。据国内有关专家报道,急性脑血管病的再灌注脑损伤发生率高达20%,其中与大剂量使用血管扩张剂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脑卒中急性期应慎用血管扩张剂,尤其是重症脑卒中时最好不用血管扩张剂。待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后,再考虑使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曲克芦丁)等。这些药物可能对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有益处。

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有哪些

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血中脂类物质,从而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的作用。每日1次,每次100毫克。

◎维生素B6

维生素B6对人类长寿和健康极为有益。研究表明,当维生素B6达到一定血浓度时,可与血小板表现蛋白质、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等凝血物质结合,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防血液凝固,延长凝血时间,使血栓不易形成。每日1次,每次10毫克。

◎维生素E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E是一种强大的、较为理想的抗氧化剂。它在体内能捕捉损坏生物膜的氧自由基,阻止脂褐质生成,故而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以及预防心脏病变。每日1次,每次100毫克。

◎肠溶阿司匹林片

每日1次,每次75~100毫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300毫克,能使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降低,但只能降低14%左右。有溃疡病与其他出血问题的人要慎用。

◎改善脑血流量的药物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前常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患有一过性脑供血不全的患者应及时、长期服药,以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这些药物有西比灵(氟桂利嗪)、脉通、复方丹参、维脑路通等。

◎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

血压高低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密切关系。如果患有高血压而不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都易发生脑血管病。

高血压患者除了限制摄取食盐和运动疗法外,主要需要适当的降血压药物治疗。目前降血压药物很多,但切记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

◎防治冠心病、控制糖尿病的药物

冠心病患者应服用潘生丁(双嘧达莫)、消心痛(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防治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糖尿病应按时就医,控制血糖。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药物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防治血脂异常的方法有饮食疗法和调脂药。研究表明,他汀类药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调脂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止脑血管病发病的作用。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应选择哪些药物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多达几十种之多,现把这些药物归类介绍如下。

◎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

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目前此类药用得较多,但是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慎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

◎溶解血栓的药物

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等。应用此类药如果能达到溶解栓子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可是全身静脉用药时往往需要大剂量,有时会造成出血的危险性。现在多向患者推荐使用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导管把药物直接注入梗死的部位来溶解栓子,但采取此治疗方法的前后都要做一次脑血管造影,这本身就又有一定的危险性,何况介入治疗要求患者在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时往往已错过时机。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这类药物可以防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起到轻微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利用氧和葡萄糖等作用。

◎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

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如阿司匹林等。血小板的凝聚往往是脑血栓形成的开端,如果能有效地阻断血小板的凝聚,也许能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目前这类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得十分广泛,但与其说是作为治疗药物还不如说是作为预防药物更为恰当,因为脑卒中的急性期使用这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如肝素等。这类药物能防止血液凝固,但使用时要每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条件较差的医院无法进行。此外抗凝治疗也有出血的危险性。

◎中药类

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现在在国内应用极其广泛,不仅有口服药,还有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使用很方便。

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

脑血管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者不乏其人,服用降压药物也是常有的事。但有一点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停药,这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骤升高、头痛、头晕、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突然升高并发心脑血管痉挛,导致心肌梗死、脑出血而危及生命。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超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因此,脑血管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者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即使停服,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宜急于降压

高血压病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与高血压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关系密切。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较高时,需降低治疗,但决不可骤降血压。这是因为:

(1)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各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身体各组织器官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量都将不足,尤其是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通常情况下,收缩压只能降1/4~1/5,舒张压降至100~110毫米汞柱或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舒张压较低,脉压过大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宜服用降压药。

(2)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除本身原有高血压外,发病时血压升高,有相当多的是反射性引起的,是机体为保证大脑血流有效灌注的代偿性反应。如果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过早地、大幅度地降低血压,势必会减少病变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出血或梗死灶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重病情。反射性高血压经使用吠塞米、甘露醇等脱水剂,颅内压降低后,几天内血压便会自然下降。因此,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如果不存在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等病症者,最初数日可允许血压保持在220/100毫米汞柱,而不必积极进行降压治疗。

高血压患者睡前应慎服降压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睡前服用降压药,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殊不知,睡前服用降压药是不科学的,容易使脑血管病加重,并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由于人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24小时内波动很大。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应降低,至睡后2小时即降至20%左右。如果患者在睡前服用降压药,两小时后也正是药物的高效期,这可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也极易黏附在血管内膜上,聚积成凝块。特别是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粗糙,则更易形成栓子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且血压大幅度下降,也常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因此,脑血管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服用降压药,除已知血压过高外,应避免睡前服降压药,可将每天的末次服药,安排在睡前3~4小时。

服药时间的选择应科学恰当

1.降压药降压注意按血

压“二峰一谷”规律服药:上午8~10点,下午4~6点为“峰”,夜里1~3点为“谷”。服降压药:早晨6~7点,下午2~3点。24小时长效药最好固定在早晨起床后服。

2.降糖药降糖药须严格遵

守各自服法:磺脲类饭前半小时服(瑞易宁早餐前或后,伊瑞第一餐前即刻吞服);双胍类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服;非磺脲类药在餐前10~15分钟服(无餐不服);增敏剂餐前或餐时服。

3.降脂药他汀类药应于晚间1次顿服或分早、晚2次服用。

中医分型论治脑血管病

中医治疗脑卒中疗效佳,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中医分型论治脑血管病方法如下:

◎气血两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