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脑血管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11761700000025

第25章 康复治疗:让你的亲人重获健康(1)

脑血管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就进入了康复锻炼阶段。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脑卒中患者经康复后,萎缩,还可增强患者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那么,脑血管病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

康复治疗的原则

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有一定的原则,如康复干预进行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脑血管病发生,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残疾的产生;脑血管病的功能训练就不单单是指对某器官的功能训练,其训练范围很广,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整体康复。只有了解了脑血管病的康复原则并认真执行,才能使脑血管病患者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原则1:康复干预要趁早

我们知道,脑血管意外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据统计,血管意外的致死率超过30%,致残率可达到86.5%,早期、正确的康复干预可以大大地降低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表明:康复干预进行得越早,效果越好。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就可以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家庭成员应尽量配合以利于日常的护理和照料。通常情况下,缺血性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可于病情稳定后2~3天开始,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则可推迟至病情稳定后一周左右。

康复锻炼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按摩、有别人帮助的被动运动和患者自己参与的主动运动。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脑血管病患者应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家属或医生要多与患者交流。生活护理活动和探视尽量从患者的患侧接近,有利于促进和刺激患侧身体的活动。

(2)家属要耐心帮助和诱导脑血管病患者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要经常让患者从床上坐起。如果不能坐,至少每次吃饭时要扶患者坐起。如果能开始自己刷牙、剃须、梳头和穿脱衣服,即使花的时间较长,也要让患者自己去做,尽量用简单容易的方法完成。

此外,锻炼时,衣着要合身,避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活动。

专家小贴士

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摔伤与骨折、血栓性静脉炎、继发性肺梗死、急性期消化道出血等意外,因而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危险因素的存在与预防。偏瘫患者若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如发热超过38℃、白细胞数明显升高或感冒、一般状况差或处于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则不宜进行功能锻炼。

原则2:防治残疾从预防诱因开始

在脑血管病未发生时应积极预防各种诱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疾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如果残疾已经产生,则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防止残疾继续恶化、加重,将残疾程度尽可能减轻。

原则3:功能训练范围要广

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恢复机体的功能。所以,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着眼点不仅是遭受损害和功能障碍的器官或肢体的康复,更重要的是要满足患者个体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劳动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脑血管病的功能训练就不单单是指对某器官的功能训练,其训练范围很广,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整体康复。理想的功能训练结果应该是脑血管患者既能独立完成必需的功能活动,同时又能适应环境。

专家小贴士

积极预防和治疗与脑血管病有关的并发症,如肩痛、肩手综合征、褥疮、尿路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有利于患者的功能训练和功能恢复。

原则4:积极履行社会康复

对于脑血管病致残者来说,不能参加或不能很好地参加社会生活,不能平等地分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不公平的,对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损失。为了使脑血管病致残者不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治疗应该能使致残者改善机体功能,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又要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必要的改变,使之适应致残者的功能状况,以便使致残者能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成员,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分享社会福利,同时履行社会康复,为社会再做贡献。

原则5:谨遵宜忌把握训练分寸

有以下情况的脑血管患者不应做训练治疗:

(1)舒张压>120毫米汞柱,收缩压>195毫米汞柱。

(2)安静休息时心率>100次/分。

(3)有劳累性心绞痛。

(4)心功能不全在Ⅱ级以上。

(5)合并有心肌梗死。

(6)上消化道出血。

(7)呼吸道感染。

(8)体位变化或运动时血压的反应显著异常。

(9)体温在38℃以上。

(10)重度心律不齐。

此外,训练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心绞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增多至10次/分以上、脉搏>140次/分、收缩压上升>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20毫米汞柱时要及时终止训练,然后请康复医师诊疗后决定能否继续训练。

康复治疗的常用方法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如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作业疗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言语障碍康复训练、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等。只有正确掌握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才能有效克服患者的功能障碍,以期早日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急性期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急性期即早期卧床期,在这个时期,不良姿势能够促进肢体痉挛,影响功能恢复。因此,脑血管病患者从急性期卧床开始,就应注意为肢体功能的恢复做准备,以保持“良肢位”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正确的卧床

姿势训练。正确的卧床姿势分为3种:①仰卧位。仰卧位是脑血管病发病初期不能耐受其他体位时采用的。头部枕在枕头上,枕头高度要适当。肩膀下、臀部下垫高2~3厘米。上肢置于身体的两侧,手指伸展。下肢自然平伸,患侧膝关节外下方垫一软垫,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踝关节保持中间位,防止足尖下垂,足底处不应放置支撑物。②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体位,对患者是很好的感觉刺激。具体做法是头放于舒适的体位,躯干稍向后仰,腰背部放枕头支撑。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体上或后边枕头上。健侧下肢放在舒适的体位,患侧上肢平伸于体侧,手指伸展,患侧下肢屈曲。③健侧卧位。健侧肢体放在任何舒适的位置,患侧肢体上、下肢都用枕头支撑。

专家小贴士

训练时应注意床放平,患侧内不应放任何物体,床上卧位期应从患侧多给予刺激,强调变换体位,任何舒适的体位均不应超过2小时,防止发生褥疮。

(2)正确的床上坐位训练。训练正确的床上坐位,家属首先要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为此可以用大枕垫放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3)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应早期开始,急性期宜在病房实施。一般每次10~20分钟,每日做2~3次。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要充分固定,以防止替代运动。如活动肘关节时,要用手按住肩关节。各关节的每个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手法要缓慢、柔和、有节律,避免产生疼痛。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前可进行热敷或中药熏洗等治疗,以减少活动时的疼痛。两侧肢体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有的人理解为只训练患侧肢体,这是不对的,健侧肢体如果长期不动会出现肌肉萎缩和疼痛。

(4)正确的椅子坐姿训练。与卧位相比,坐位有利于患者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脑血管患者应尽早离床,采取坐位训练。但是,坐位时只有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疗和训练的目的。治疗者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坐姿,发现不良坐姿并及时纠正。坐在椅子上时,患者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足平行、双足间距与骨盆同宽,有利于稳定骨盆,并可分担身体重量。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踝内翻。坐在椅子上的不良姿势是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双侧臀部负重不均。出现不良姿势时需要及时做出矫正。可先用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训练,待患者的平衡能力掌握较好后可使用无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5)正确的轮椅坐姿训练。脑血管患者坐在轮椅上时,患者要将臀部尽量靠近轮椅坐面的后背,挺直身体,双眼平视,两肩放松。轮椅上可加一饭桌。患者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轻度背伸,双下肢自然屈曲,双足可放在踏板上或健足着地,以配合上肢驾驶轮椅。不好的轮椅坐位姿势表现为瘫痪的一侧背部斜靠在后方,上肢滞后,髋关节外旋,膝倒向外侧。可在背部与轮椅之间放置一垫子,使躯干呈对称状,在大腿与扶手之间放置一垫子,抑制髋关节外旋。

(6)坐位平衡训练。脑血管病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比较重要。偏瘫患者不能坐或者坐不稳,主要是由于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训练坐位平衡的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坐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主要应采取以下3种方法:①静态坐位的平衡训练。静态坐位平衡练习重点是恢复躯干的控制能力,练习中注意要让两侧臀部均等受力。在偏瘫早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致力量不足及肌张力低下等原因,很多患者在坐位时都采取了骨盆后倾、脊柱变曲的姿势。对此,应及早矫正,使患者躯干保持直立,从而为以后的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②左右方向的平衡训练。患者坐座椅上或床边,自行旋转身体练习平衡。如果患者平衡能力不足,也可以求助辅助者,方法是辅助者位于患者的后方,双手握住患者的肩部向左右推患者,破坏其平衡以使其恢复平衡。或者向左右旋转患者身体,练习平衡。③前后方向的平衡训练。患者坐座椅上或床边,双脚平放于地面,患者将自己身体缓慢前倾,上肢向前移至将失去平衡再将身体恢复,为避免失去平衡,需前方有人保护。也可前后轻推患者身体,练习恢复平衡的能力。

专家小贴士

辅助者站在患者一旁,待患者快要倾倒时予以扶正,随着身体耐力的提高逐渐增加保持独立坐位的时间。

(7)转移动作训练。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上的转移(仰卧位的侧方移动和翻身)、床上起坐、自床向轮椅的转移、自轮椅向床的转移等。①床上翻身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训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预防褥疮的发生和预防关节挛缩、变性等并发症。可以向健侧翻身,也可以向患侧翻身。患者自己不能翻身时,要由他人帮助完成翻身动作,一般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必须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当瘫痪肢体的功能稍有恢复,即可开始训练自主翻身。患者不能伸肘时采用健腿翻身法。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用健手将患肢屈曲置于胸前,并以健手托住肘部,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体向健侧转动的同时,趁势用健腿搬动患腿,翻身健侧。当患者能伸肘时采用摆动翻身方法。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将双上肢摆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以重复摆动一次,借助惯性,将身体翻向患侧。②床上起坐训练。床上起坐训练首先应进行辅助下坐起训练。方法是辅助者站在患者患侧,先将患者移至床边,使患侧靠近床边,将患侧膝关节屈曲,小腿重在床边外。让患者用健手支撑起上身至床边坐位,辅助者辅助躯干抬起。然后再进行健侧坐起训练。方法是让患者将健足插到患足下,翻身至半侧卧位,用健侧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垂下小腿,再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边。③自床向轮椅的转移训练。家属将轮椅放于患者的健侧床边,刹住。患者用健手扶住轮椅扶手站起,再扶远处的扶手,半转身,坐在轮椅坐席上。④自轮椅向床的转移训练。让患者从健侧接近床边,轮椅与床之间成45°左右,刹好手刹。患者身体向前移动,移开踏板,辅助者将一只脚放入患者双脚之间,用手扶住患者腰背部,让患者站起以健侧脚为轴,半转动身体,坐到床沿上,辅助者再用单手插入患者膝下,用另一只手托患者脖子,让患者躺下。

专家小贴士

如果患者能力不足,可让患者向前移动臀部,辅助者在腰部抓住裤子或皮带,用另一只手按住患者膝关节,辅助患者站起来,患者健身扶住轮椅扶手,半转身,再扶远处扶手坐下。

(8)活动肩胛骨。活动肩胛骨可以在仰卧位和健侧卧位或坐位下进行。

专家小贴士

注意训练不可太多。很多家属急于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帮助患者反复做屈伸关节的动作,由于做得次数太多,反而诱发肢体痉挛的发生及引起滑囊炎而致关节疼痛。

◎恢复期康复训练

脑血管患者病情稳定,可以维持坐位30分钟,逐步进行恢复期康复训练。

(1)上肢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如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具体方法是取仰卧位,用健手将患手拿至胸前,双手交叉,患侧拇指在上方,健手手指分别插入患手指间,手掌相对握手,然后以健手带动患手向天花板方向做上举动作。每日数回,每回10次,直至患侧可独立完成上举动作。在完成双手交叉上举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的训练,摆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但幅度应逐渐加大,并伴随躯干的旋转。本训练对上肢功能的改善非常有利。

(2)下肢功能训练。恢复期下肢功能训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的训练方法有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双下肢做步行状,自立位向前迈出患侧下肢,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向后方迈步,骨盆及肩胛带旋转。

(3)桥式运动训练。取仰卧位,患者将上肢伸直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屈膝,足平踏于床上,用力下踩,将臀抬起,并控制住,下肢保持稳定,尽可能达到充分伸髋,保持2~3秒钟,勿憋气。桥式体位是一个良好的抗痉挛体位,是自理训练的第一步,为坐位和站立位做好准备。

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