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专家情系泥河湾
11762400000034

第34章 生命不息,为泥河湾事业奔走呼号不止(3)

2004年9月,我又开始探索用文艺形式宣传泥河湾。9月10日,由研究会组织的“泥河湾诗文书法笔会”在阳原县举行。这次笔会,有50余名国家级、省级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出席,其中13名省级顶尖的书法家、诗人,都是我以个人名义邀请的。大家参观古人类遗址群现场,参观出土文物展,听专家介绍,独立思考,进行创作。与会者无不深受泥河湾人为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所感动,创作热情极为高涨。这次笔会,收获诗文近百篇,书法作品30余幅。著名诗人刘章,年老有病,硬是让老伴陪着赴会,两天写了四首诗。年已65岁高龄的正厅级干部、书法家康树欣,不仅现场赋诗、泼墨,会后又满怀激情用三天时间给我写了一幅3000余言的书法长卷和一首七言旧体诗,自称“退休多年以后,最受感动、感触者,莫过于四件事”,其中“第四件事,乃应郭公之邀初访泥河湾,因之初识泥河湾。”作为笔会的发起者,我也诗兴大发,一天写了三首诗,并题词:“泥河湾是河北的,也是中国的、全人类的。我们一定将泥河湾的事情办好,无愧于古人,无愧于今人,无愧于后人。”笔会结束时,我以难以形容的激情表态:“愿与大家一道,永不休止地为泥河湾摇旗呐喊、奔走呼号,同时希望各位作家、诗人、书法家投入到宣传泥河湾、弘扬泥河湾文化的行列中来。”

2004年12月16日,“河北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石家庄召开,主要汇报研究会一年来工作情况,专家报告等。因会议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我原准备借此机会表扬一批泥河湾热心人,因时间不够,没有讲。

2006年12月19日,准备已久的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及《泥河湾旧石器文集》《泥河湾寻根记》研讨会合并举行。谢飞和安俊杰的专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泥河湾文化的研究成果。两本书一问世即受到热烈欢迎,我为之高兴。经与作者商议,我亲自让身边人员将两本书送给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领导同志。在这两本泥河湾专著中,都提到了我为此做的工作。《泥河湾寻根记》专立章节以“激情老人郭洪岐”为题,对我做了介绍。面对泥河湾工作面临的大好形势,我在会议结束讲话时,告诫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争取泥河湾各项工作尽快开创新局面,上新台阶。

六、为办好泥河湾事情,利用老关系,广交新朋友,多方求助我24岁大学毕业后即到了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工作,以后又到省供销社、省革委生产指挥部、省财委(财办)、省政府、省政协工作,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到沧县和邯郸地区任职,几乎同每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较熟,同各厅局、各市及不少县领导不仅较熟而且关系不错。在河北省我自感有些人缘、人脉,但这些关系资源,我从未曾考虑为个人使用;而为了泥河湾,我不仅要用它,而且用得很足。

省委宣传部是主管宣传、文化的。为泥河湾办事没有他们的支持不好办,而关键是宣传部长。从2001年11月我开始抓泥河湾,先后三任省委宣传部长,每位我都找过,有的找过多次。我抓泥河湾前四年多的时间,张群生正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我就不客气地多次找张群生。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又请张群生出席,张群生不仅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级新闻媒体正在“热炒”泥河湾时,我担心宣传口径、提法方面出问题,便给张群生写信,希望他提醒省级新闻报道加以注意,他很快如实转达。请河北电视台搞泥河湾电视专题片,我又给他写信,时间不太长,一部6集泥河湾电视片便在河北电视台播出了。张群生任宣传部长这一段,河北省级新闻媒体对泥河湾的宣传报道比较充分、及时。2006年春,张群生转到省人大工作,团中央原常务副书记赵勇同志接替张群生的工作。因赵刚来河北,我又同他不熟,一时不好麻烦人家。想不到,赵刚很快就到泥河湾视察,并讲了很好的意见。得知这个情况,我极为高兴,便立即打电话让张家口将赵刚的讲话传来。没等赵刚回到省,我即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并送去一批材料。赵刚见信后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并望我今后继续关注泥河湾。在赵勇主持省委宣传部工作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省级新闻媒体、科研单位对泥河湾的宣传报道及研究迅速“升级”,一时间“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走来”占据了省级各大新闻媒体的突出位置,宣传泥河湾的各种文艺形式很快也跟了上来,对泥河湾的宣传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令人遗憾的是,2006年11月中旬,赵勇同志调任唐山市委书记。11月13日晚,我怀着惜别之情给赵刚打电话要为他送行,他高兴地答应了下来。11月15日中午,我和研究会的同志宴请他时,谈话中心议题自然是泥河湾。他叮嘱我一定要将泥河湾的事情办好,我也希望他继续关注泥河湾,他热情答应。接替赵勇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是原中共邯郸市委书记聂辰席。2006年11月底,他刚到任,肯定很忙,我不好意思找他。一个月后,我不仅当面向他讲泥河湾,请他关注,还给他写了长信,并送去一套资料,望他不仅本人关注和支持泥河湾,并望他给自己分管的宣传、文化系统打招呼,支持泥河湾。收到信件和资料,他便打来电话,表示今后一定把泥河湾这件事抓好,并在资金方面适当支持,还要争取早日到泥河湾考察。

我不仅找了省委宣传部三任部长,对宣传部一些工作人员凡能给泥河湾帮上忙的,都找他们。省外宣局副局长潘学聪,原是宣传部的一位处长。2003年2月,我请他出席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他很勉强,但当他了解到泥河湾的情况后,便成了泥河湾在省委宣传部的“代言人”,总想方设法将泥河湾往宣传部挤。2003年,他参与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的礼品书《今日河北》大型画册编辑工作,泥河湾竟占了画册的前3个页码。他还给省电视台做工作,促成了6集泥河湾专题片的制作和播出。作为省内知名的书法家,他还积极为泥河湾捐赠作品。

泥河湾属文化范畴,很多事需要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省长支持,我自然会随时想到他们。2002年2月初,钮省长泥河湾现场办公会一结束,我就给当时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省长刘建生写信,并送去了一套资料。2003年春,接替刘建生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省长孙士彬一上任,我就给她写信并送去了一套有关资料。2003年2月18日,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我亲自打电话并派人给她送去请柬,孙士彬不仅如期赴会,还即席讲了话。2003年8月下旬,在举办“泥河湾旧石器考古发掘现场汇报交流会”期间,得到孙士彬陪客人到张家口的消息,我紧追不舍,硬是让她挤出时间来出席会议并会见与会人员,参观泥河湾出土文物展,人们很受鼓舞。

泥河湾地层在世界地质科学研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因而省地质部门一些人往往较多地强调地质价值,容易与文物部门发生矛盾。我出头大抓泥河湾古人类遗迹后,为防内耗,亲自给分管地质矿产工作的副省长柳宝全同志写信、送资料、打招呼,并邀他出席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我还给省国土资源厅周明厅长写信,送资料,打招呼,收到一定效果。

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在河北省境内主要涉及张家口市的阳原县、蔚县两个县。对一市两县,我都因泥河湾而与他们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对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原书记杨德庆、市长张宝义,我多次写信、送材料、当面讲,希望他们重视泥河湾;对市里分管的原副书记陈贵、分管的副市长侯桂兰,我多次同他们一起研究泥河湾的事情。接替杨德庆、张宝义,刘永瑞、高金浩同志分别任市委书记、市长时,他们一上任,我即给他们写信、送材料、打招呼,要他们关注泥河湾。早在2002年刘永瑞任省教育厅长,我立即给他提供资料,让他在组织编写河北省地方教材高中一年级历史课本时,就将《东方人类的曙光--泥河湾人》编了进去。对阳原、蔚县两个县的书记、县长,我不仅随时向他们提供省里有关泥河湾的信息,还倡议、督促一市两县先后成立了泥河湾文化研究会。张家口市泥河湾文化研究会成立时,我不远千里专程前去祝贺、发表讲话。阳原、蔚县研究会成立时,我都发去明传电报祝贺。应一市两县的聘请,我出任了这三个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现在,这三个关于泥河湾的社团组织都很活跃。张家口市研究会多次召开泥河湾专题研讨会,该会会长安俊杰克服重重困难编著、出版了《泥河湾寻根记》科普专著。阳原县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泥河湾》周报。这样,从省到县,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泥河湾文化研究网络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