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11769300000032

第32章 网络这个黑洞(3)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并不像传统上的药物成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对于这个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传统的严格控制?当然不可以,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不是罪恶之源,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怎样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同大禹治水一样,青少年上网问题需要的是疏通而非堵封,应当疏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

家长与专家面对面,边听专家汇报孩子的情况,边看着屏幕上的孩子几天来活动的真实照片。通过几天的接触,你会发现一些孩子由衷地说:“网上交朋友很容易,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却这么难。”

专家在与孩子面对面咨询的时候,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我每天除了上学,家里没人管我,回家关上门就是面对电脑,我很孤独。不是我自己孤立了自己,而是家庭孤立了我。”专家表示,封闭训练不可能完全戒除网瘾,而只有在家长的关心辅导下,逐渐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网络,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调查表明,有网瘾的孩子往往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中父母生活不和谐。专家认为,单亲家庭子女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问题,一般比较孤僻、内向、自卑,另外,有的也缺乏必要的管教。同样,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孩子会讨厌父母,讨厌家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和父母待在一起,不愿意回家,这为孩子沉迷于网络提供了机会。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学校教育由于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在家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会感到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和同龄伙伴交流,以缓解心中的压力,宣泄自己的孤独、烦恼、痛苦。

在网上孩子还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喜欢,向往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可以通过网上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怎么健康上网关键是要引导,家长不能放任自流。

其实,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主要的原因在游戏之外,像缺少关爱,缺乏自信,等等,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能够得到他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爱和成就感,他们才会沉迷其中。因而,要使孩子真正脱离网络游戏的危害,在现实中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根本。这并不可怕,更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多些关心爱护,多些朋友式的体贴谈心和有益引导,就一定能帮孩子从沉迷中走出来。

五、解铃还需系铃人

在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少见到像中国这样“繁荣”的网吧业。国内有的城市盖起了几层楼的网吧,而且总是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但同样是亚洲国家,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的网吧里,只不过十几张电脑桌,人也很少,非常清静。

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

研究网瘾首先要回答“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一个孩子要想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营养素”,从心理上来说,这些“营养素”包含安全感、自信、成就感、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

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替代品。

经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个缺失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父亲常常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却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其功能,而现代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对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来说,第二个重大的缺失是游戏缺失。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跟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和肢体冲突的。

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他们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有许多都是战斗游戏,因而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缺失是同伴的缺失。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尤为重要,没有同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事实上,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形成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对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也不利。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流,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网瘾”也被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形成非理性的依赖,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时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失控地继续。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数量达到1680万左右。在上网的人群中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面对孩子的网瘾,家庭、学校、社会都显得惶惶不安,“穷追猛打”;家长们谈“网”色变,对孩子实行“禁网令”,面对网瘾孩子,成人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网络本身和孩子本身。社会舆论谴责网吧不应对未成年人开放。难道网瘾只是孩子的错吗?

网瘾不是孩子的错,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关键还是教育及成长环境的问题。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分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从许多案例来看,上网成瘾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健康,缺乏亲子沟通,亲子关系错位。其责任大多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过度宠爱;另一方面又过度期待,只重成绩,却忽略孩子的人格培养。当孩子出了问题或上网成瘾后,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味地责怪甚至打骂孩子,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应该分析孩子网瘾产生的根源,改进自己,认真反省自己,努力解开亲子矛盾的结,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学校应试教育往往排斥、歧视“问题”孩子,加上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心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识别、自控能力都较差,一沾上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就很容易成瘾。

要相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帮助网瘾孩子的关键是理性的心灵沟通。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从小建立理性的亲子关系和健康的家庭氛围。如果家长希望孩子爱父母,就必须学会以正确的爱教育孩子;如果你要孩子成为星星,你就必须是个太阳。

事实证明,最难教育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很多家庭的情况都很雷同——孩子过去很优秀,后来上网玩游戏,成绩落下来了。父母整天没个笑脸,父亲不是骂就是打,母亲不是训就是哭,矛盾一步步激化。孩子跟父母不沟通,通宵泡吧,不愿回家。父母大街小巷地找,孩子越跑越远,亲子关系日益恶化。

许多家长,都是一个劲儿地诉说孩子怎么不好,很少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早期素质教育,他们犯错误就在所难免。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努力改变自己做起。

电脑和网络是新时代的标志,是先进的高科技工具。不过,中国的电脑和网络大都被用来玩了,特别是在众多网吧里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的孩子仅仅把电脑当成了玩具,结果上网成瘾玩物丧志。

很多家长、教师和心理工作者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从网瘾的魔爪里拉出来,却徒劳无功或收效甚微。问题其实错在“拉”

上,训责式的说教和强制性的做法,常常适得其反。只能用真诚、耐心的心灵沟通,逐步化解孩子心中的“结”,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的人生价值,理解只有先苦后甜才是真正地爱自己、爱自己的将来,必须把电脑网络主要当工具来使用,否则就是自毁前程,让孩子通过理性的认知,自己一步一步走出网瘾。当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态度一定要像对朋友那样坦诚,不是指责、训斥,而是理性的双向交流,让孩子真实地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这样打开孩子的心扉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