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11769300000004

第4章 温馨的家庭——孩子的第一课堂(3)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人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爸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问,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并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

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J:

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摆满r书籍和歌潜,就是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经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有时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让他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所有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非常注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

威廉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而目.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劲。”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一点小报酬来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

威廉表示,这样做可以使孩子了解现实社会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追求同一目标的快乐。

上私立高中时,盖茨就和朋友一同开发了计算市内交通量的软件,并在竞争中取胜,签订了一份数额不小的合同。再后来,学校的负责人雇用他们编制教学计划,盖茨还与人合作,编写了企业的工资系统用的程序。威廉夸奖说“盖茨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

泰国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但是,现年55岁的他信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主动要求孩子出去“受苦”,去体验、长见识。

2004年3月,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打工,贝东丹一时间成了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信说:“我就是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从而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并培养责任感。”

父爱是造就天才的关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母爱可使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的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秩序、思想、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有学习能力也与父亲有关。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孩子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渎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强,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较容易与人相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具备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脆弱、胆小、依赖性强、多愁善感、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有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想提醒所有的父亲:孩子的成长、成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走开!

六、祖父母,新“战场”要有新“武器”

半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期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并且孩子的年龄越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时下受到了较大范围的质疑。有人说,现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将会影响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

但是,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

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着赚尽可能多的钱疲于奔命,多数情况下,保姆不职业化,不堪看护重任,孩子基本上就归爷爷奶奶管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孩子的一生,个人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0~7岁。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和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其身心发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尤其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还经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地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做法,一是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四肢动作发展缓慢,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二是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喜欢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

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马上纠正。

三是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心理老化,缺乏活力。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和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还有,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善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退缩、固执、心理老年化,等等。

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有不少爷爷奶奶抚育的孩子成就了大业。在奥运会110米栏赛道上勇夺冠军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他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寓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或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

面对这一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幼儿的早期教育阶段,怎样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弊端,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又能够方便年轻父母腾出更多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拼出一番事业呢?

对扮演子女和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能放弃自身的职责。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和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方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一起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因而,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把孩子惯坏,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与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地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者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最少I小时。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也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就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而以补偿的心理来养育孙辈。

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和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不能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成。

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那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日久会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毛病。

孙子或孙女诞生时最好能在场。如此便能立即和新生儿有亲近感。

和孙儿女一起玩时与他们从容、轻松地在一起,容易贴近他们的心灵。

努力成为孙子女生活的一部分,要多了解周围新鲜的事物,比如学会操作计算机。

争取做家庭成员的智囊。对孙辈而言,你是他未来的角色模范,让他能看到你充满爱心地运用智慧和经验。

对孙女和孙子证明家庭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当冲突发生时,应召开家庭会议来平息争端。让孙子女理解,你和他们的父母是以协调的方式讨论议题的。

要知道孙子女对祖父母的期待是不同于父母的,他们通常期望祖父母能更具包容力和宽容心,因为祖父母是长者,是父母的父母。

好的祖父母能同父母共组团队,分工合作经营家庭。

良好的祖孙关系源于良好的品德。如无私、爱心、利他、支持、关怀、不批判、接受所有的改变和差异。祖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家庭的历史学家、孙子女的老师、养育者、角色模范、密友、心灵指南、甚至预言家……

七、选保姆学问大

保姆对孩子的影响,一般是直接的教与学。幼儿处于模仿期,保姆的胸怀、处世方法、姿势、语言、神态等都可能成为婴幼儿的模仿对象。最显著的是性格特点的影响,常有这种情况:

孩子父母的性格都比较开朗活泼,喜好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而且不:善于与别人相处,原因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如此。由此可见,保姆性格的优缺点很有可能为幼儿性格打上一定的烙印。

1.理想保姆必备的“软件”

首先是身体状况。保姆每天照料宝宝,直接接触宝宝的衣食住行,如患有肝炎、结核等一类传染病,则会传染给孩子,这点切记。另外,一定要讲究卫生,无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是文化素养。你所选择的保姆应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因为这样的保姆可塑性比较强,经过训练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常识,在和宝宝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可以把这些知识随手拈来,灵活运用。她能够经常给宝宝念一些儿歌、唱唱小曲儿、讲讲故事。显然,这些素质要求是那些文化程度低的保姆所不具备的。

可能的话,还应考虑保姆的性格特点和某些专长。保姆性情温柔,活泼开朗,就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宝宝的性格;保姆不善与人相处,沉默寡言,孩子也会随之效仿。如果保姆有某些专长,比如喜欢唱歌、跳舞,擅长绘画、手工,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宝宝的兴趣爱好。一纸随手折成的小鹤,随意画的民族娃娃,属相窗花,都能促进宝宝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保姆与那些想方设法甚至粗鲁地强制孩子睡觉的保姆相比,明显地会高出一个档次。

另外,受过正规培训的保姆,对孩子的居家安全、应急措施等都会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雇用起来更放心。

选保姆必要的细节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保姆的来源:一般保姆多是来自农村,要不就是城市下岗女工。来自农村的保姆大多列城市生活不够熟悉,年龄较小的未婚女子,没有带孩子的经历;城市下岗女工对城市环境比较了解,年龄一般为已婚中年妇女,相对来说,生活经验要丰富一些。到正规、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寻找合适的保姆比较稳妥。

年龄和生活状况:照顾幼儿是一件非常烦琐与辛苦的事情,因此保姆需要有充沛的体力,通常年龄在35岁到50岁的妇女较适合做保姆。另外,保姆本身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否健康也很关键,如生活是否有规律、有无其他不良嗜好(抽烟、喝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