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11769400000010

第10章 如何战胜挫折(4)

人生当笑里的“笑”,不是强颜的欢笑,不是得意的冷笑,也不是无奈的苦笑,而是“含泪的笑”,是充满信心和力量的微笑。这种笑是一种快乐的心境,是人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生命力强盛的人用以抵抗生活中重负的一种能力,是战胜人生挫折的动力。它可以叫人乐而忘忧,化苦为乐,并生发一种良好的、充满自信的美好的心情。美国的戴尔·卡耐基说过:“微笑,它不花费什么,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接受的人,又不使给予的人贫瘠。它产生在一刹那,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它使家庭快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希望,悲哀者的阳光,又是健身的最佳良药。”笑是精神愉快的表现。笑对人生来说,犹如盐之于食物,水之于身体。当代大学者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把笑对苦难、苦中作乐的情境称为“精神炼金术”。在他看来,自从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源之后,从此痛苦便失掉了往日的可怕,肉体也减少了专制。精神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水,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人患疾病,自然是痛苦的,但是精神炼金术能使你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钱钟书说在看重体育的西洋,我们也可以找着同样达观的人。多愁善病的诺凡利斯在《碎金集》里建立一种病的哲学,说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教师”。罗登巴煦的诗集《禁锢的生活》里有专咏病味的一卷,说病是“灵魂的洗涤”。即使身体健康,喜欢活动的人接受了这个观点,也能从病痛中体味到另有风味。强健粗壮的18世纪德国诗人白洛柯斯第一次害病,觉得是一个“可惊异的大发现”。对于这种乐观的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有一位很有才气的年轻记者从生活的坎坷挫折中也学会了这种“精神炼金术”,他在被病魔折磨之后,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涤”与升华,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心境:“我必须承认,有时我们也似乎被痛苦所折磨,被欺骗所击倒;被势力所灼伤,刚强的我们也曾绝望,也曾流泪,也曾不能自拔。但是,当我们真正沉静下来,目光和心情也如成熟的秋天,温暖而老练地品评着过往的一切,收获甜美的果实,摒弃干瘪的残枝病叶,那么一切都在平静中释然了——那些痛苦因为经不住忠诚的鞭打,不过是一滴浊泪;那些欺骗因为胆怯于真情的逼视,不过是一些小的伎俩;那些势利因为终被正直的人格所焚烧,不过是一片丑陋的枯叶。有了这种很人生的发现,便不再沉重,这之后我们便被一种新的充实催促上路;被一种新的快乐簇拥向前。”

人生当笑,不是盲目的、麻木的笑;不是皮笑肉不笑;也不是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的笑。“精神炼金术”,也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这是在勇敢地面对挫折,深刻地洞悉人生的基础上的苦中求乐;是始于一种内心充实、积极情绪下结成的硕果。罗素曾把快乐分为“自然的快乐”和“精神的欢乐”两类,这种化苦为笑、化悲为喜的欢乐,即是“精神的欢乐”,这种恬淡、平和的欢乐,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笑,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快乐,对事业兴奋。”笑,作为精神生活的一种现象,它同物质享受和安逸愉快的感官刺激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并非等同。

人生真正的笑,必须发自内心。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能笑对人生的不幸和挫折,把忍受当享受的人,决不是等闲之辈,乃是目光远大,品格高尚,意志坚定,胸怀宽广,充满自信的人。而这些品格又来源于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来源于对事业和生活的执着的爱,来源于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只有这些才是快乐的不竭的源泉。罗曼·罗兰说:“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他又说,“自私怯懦的人常不快乐,因为他们即使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品格和自信。”

拉罗什弗科则说,如果没有自信,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当发明大王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炽灯泡的时候,已经试了一千二百多种不同的材料,做一种强有效的灯丝,却没有成功。这时,有人取笑他,也有人批评他:“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不!”爱迪生反驳说:“我的成功就是我已经发现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说完,他自己纵声大笑起来。这种笑,来源于他的自信、自尊和自强,来源于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执着的热爱和追求,所以他才能乐观地应付各种困苦的窘境,具有旺盛的、一往无前的活力。贝多芬在双耳已经失聪的厄运打击下,仍然为艺术而献身。他说:“当我旁边的人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听不见时,或他听见牧童歌唱而我一无所闻时,真是何等的屈辱!这一类的经验几乎使我完全陷于绝望”。但他之所以没有自杀,“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要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他创作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之末,乐队奏出夜莺、杜鹃、鹤鹑的歌声,而且可以说整个交响曲都是用自然界的歌唱与喁语组成的。这是贝多芬在精神上重造一个于他已经死灭的世界,是他痛苦的心在歌唱。

培根曾说:“人们没有哭,便不会有笑,小孩一生下来,便有哭的本领,后来才会有笑,所以一个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会了解快乐。”笑和哭是互相依存、互相比较而存在的。但是由哭转化为笑,把忍受痛苦当成享受,这绝不是容易的。除了要有远虑——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理想之外,还要有博大宽阔的胸怀。古人说:“以淡泊身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人们走进我国不少寺庙中,都会看见那位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在佛龛左右的对联这样写道: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胸怀大度,必须戒私欲,去虚荣,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人生遇不幸事,退一步想,则心自平。人生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恩怨、仇恨、债务、人情、权利、义务……甚至财产、子孙,都用不着记挂在心。中国有一首古诗,名曰“空空诗”,原文是: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这首诗很明显地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劝世人不要光追求物欲,特别是当官的人不要“五子登科”,为私欲奔走不休,而要豁达些,想得开,所以此诗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要想人生当笑,还应当有其丰富的人生智慧。薄加丘认为“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人生智慧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其中一点是看问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要多看问题的积极方面,也就是最好的一面。撒姆尔·詹森说:“每件事都要看它最好的一面的习惯,比一年一千镑还有价值。”柯克说:“常向光明快乐的一面观看,那就是我一生成功的秘诀。”

乐观者会在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会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对于生活,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你若想哭,一生差不多都会为泪水所淹没。人之所以自寻烦恼,跳不出悲伤、痛苦的漩涡,就是因为眼睛总是“盯着消极面”。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运用反向思维法,提出了八条简易方法,帮你无事生非、自寻烦恼和痛苦。

其中就有一条叫“盯着消极面”:要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

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甚至是不幸的事情上,你就能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制造麻烦,制造痛苦。

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正应当反其道而行之,看问题要多看积极方面。

同时,还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挫折,而不能用静止的、凝固的观点。

挫折、失败、困境不是永无天光的深谷,它只是炎炎夏日的阵雨。无论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不幸还是幸运,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笑对人生,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精神意志的作用,促使逆境顺转,反败为胜。把忍受当享受,就是乐观地对待人生,努力作到在顺境中不懈怠,在逆境中不悲观,在挫折中不退缩,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力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手握刀柄,把不幸变为有幸

一个人失去了眼睛也就失去了光明,失掉了人间的斑斓色彩和一切的形象。这是多么大的不幸,多么痛苦的灾难啊!“既然生活中没有光明,为什么还要活着,我问自己,也有人问我。”这是一位贵州青年诗人周嘉俊在他19岁双目失明后写下的诗句。19岁,是刚刚挺直脊梁的小树,是刚刚奔流出山的小溪,是刚刚刮过田野的清风,是刚刚扬帆远航的航船。19岁,它的代名词是青年;19岁,它的同义语是青春。19岁,充溢着生命对未来的全部向往和追求。19岁,是理想,是希望……然而,在这如花的年纪,在19岁,他却双目失明了,从此便要与黑暗相伴相守。这是多么残酷啊!人生最大的不幸、最大的挫折莫过于自身的伤残,难道他还要向失明、向黑暗献上自己的生命?不,他不甘心啊!他想起列宁临危时还读的那本书——《热爱生命》……失明虽然给这位青年带来了挫折,几乎窒息了他的生命,但他并没有被这无法逆转的不幸的重锤击倒、砸扁,在这无情的命运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从不幸之中站立起来,以超凡的毅力战胜种种困难,面对茫茫黑暗,长夜如磐,风雨迷漫,艰难地从事着诗歌创作,写出了大量讴歌我们伟大时代和火热生活的诗篇。“因为我看不见,感觉到的常常是饥、是渴。然而我竟在黑洞中把光明探索!弱者的不幸连着死,不幸使不屈者把世俗摆脱。沙漠中的红柳不会羡慕鲜花。渴不死,就要活。生存需要多少忍耐,巨大的不幸孕着巨大的快活。当我的喘息化作跋涉者出发的号子,我就想起失明的骆驼。”这诗句生动地表达了他的意志,他的生命在升华——在“黑洞”中探索光明的顽强奋斗的精神。一些青年朋友曾走访周嘉俊,追问他走过的路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他说:“我知道生活是艰辛而又曲折的,挫折总会在人生的某一段等着我,但我依然要追求光明。正如伟大的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我的经历使我相信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亿万人民心中,光明长存。而我,是要越过黑暗,迎接光明。”

双目失明,从事诗歌创作,已实属不易。不久前,我又从报上读到一则“盲女成为女飞机设计师”的报道,则更加由衷地钦佩、惊叹。现年22岁的郑婉霞出生在香港一个贫穷的餐厅招待员家庭,不幸的是,她一生下来就看不见这个美好的世界。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她自强不息在香港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中,之后进入英国一所高等学府就读,修读完工程课,她顺利地进入伦敦劳斯莱斯公司,从事新型的虎式战斗直升机涡轮叶片设计工作。失明并没有影响她的设计工作,虽然看不见,但她摸得出,“手指尖上长着眼睛”,凭触摸用心体会它的形状,以点字法依照比例尺画下来,并不困难。经过她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了英国“美洲虎”战斗直升机的新式引擎,鉴于她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黛安娜王妃向她颁发了“英国杰出女性奖”!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有严重残疾而又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并非寥若晨星。一出生就没有两只脚和一只手的畸型儿蔡天石,仅凭他唯一的一只左手,以惊人的毅力练出一手笔法挺秀、布局合理的左手篆刻技艺,迄今已刻印章达六千方。联合国社会发展与人道事务中心助理秘书长利蒂西亚·沙哈妮给蔡天石写信,盛赞他的“勇气和决心”,称他是中国和世界上残疾人学习的榜样。美国一位名叫休·赫尔的青年,不幸在一次爬岩活动中受了严重的冻伤,医生不得不截去他的双腿,再给他装上假肢。赫尔失去双腿以后,仍然不肯放弃爬岩运动,他拄着一双拐杖,一拐一拐地在荆棘丛生的山中探索前进,不知摔了多少跤,伤了多少处,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当赫尔的朋友听说他又在一座悬崖上开辟出一条新岩道的时候,无不大惊失色道:“不可能,不可能!休·赫尔已经失去了双腿呀!”1983年赫尔拿下了5点13级的时候,年仅18岁,最令人震惊的是:爬岩作为一项艰险的体育运动,根据攀登的难点,爬岩的等级从5点排到5点13,赫尔这个无腿爬岩者竟然获得了最高的成绩,他非常自豪地说:“我要使人们感到,身体残缺也不可怕,人的创造力是可以超越自然的。”我国内蒙古库伦旗民族用品厂的蒙古族残疾青年常青,在10岁时不幸患了严重的脑膜炎,双耳失聪,但他靠自学读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且自学了英语、日语,他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无声的世界奋力搏击。几年来,他连续获国家5项专利,其中“翻襟式多用多面变色战训组合服”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国家保密专利”,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上面仅仅列举了残废人中杰出人物中很少的但仅仅这些已足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画卷。面对他们的残疾,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能不肃然起敬吗?他们身上那股坚强不屈的奋发拼搏的力量,那种对人生执着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那种与病魔、伤残顽强搏斗的非凡毅力,那种“一定会成功”的必胜信念,那种竭尽全力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赤诚的愿望……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吗?在生活的海洋里,那些一遇到风浪就畏难退缩、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的人,那些精神空虚、迷恋于享受人生的人,面对这些有成就有建树的伤残人,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那些自以为头脑聪敏、双手灵巧而任其白白消耗的人,在生活中稍遇挫折,便锋刃钝卷,心灰意冷的人,难道不应当感到惭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