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11769400000031

第31章 人际交往与挫折教育(2)

人际交往挫折是指当个体在与他人或某群体的关系上,感觉难于处理或没有把握,遇到交往障碍或干扰,其交往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一个人的交往需要受到阻碍时,如果经过各种尝试,阻碍无法克服,其交往需要最终未得到满足,就会受到挫折。由此可能产生行为偏差、情绪困扰,诸如孤独、交往恐惧、自卑、焦虑。可见交往恐惧,孤独是处于挫折情景下的情绪状态,它们是个体遭受交往挫折的直接结果。例如,亲密的朋友之间因纯情交往、坦率倾诉而非常愉快。如果有这种交情的朋友,在别人面前揭疮疤,如她有“惧高症”或者“香港脚”之类的隐私,一旦朋友间的相互信赖被打破,产生龃龉,导致交往挫折,孤独就会趁虚而入。又如,有的人因自卑而行为退缩,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才疏学浅,天生愚笨,情绪消极,缺乏信心。

无论什么场合,跟什么人打交道,总是面红耳赤、局促不安、处于紧张、惧怕之中;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一点挫折,社交缺乏勇气,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愿望,久而久之,助长了他的交往恐惧,减弱交往的欲望和行为。

一般说,一个人是否感受到人际交往挫折,归纳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客观方面,人际交往挫折由空间距离障碍所造成,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会受到环境的制约。例如,交往双方空间距离过远,纵有说不完的衷肠,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联系也会越来越少。如果信息失真或被歪曲、误解,交往挫折由此便会引发,使人感觉失败。

主观方面,包括个人条件和个人的动机冲突。如有的人认为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因而自惭形秽,主观断定成不了大气候,不会被人喜欢,把自己活动的范围限定到了最低值。自生烦恼、焦虑、苦闷、沮丧、恐惧等复杂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便会产生。

交往恐惧、孤独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有这些症状的人经常感到无端苦恼,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使人身心疲惫,易于遗忘,并逐步丧失工作的兴致和生活的乐趣。为了避免或减少受挫时交往恐惧、孤独的发生,个体必须不断学习和强化自己某些应付和适应挫折,以调适自己的行为方式。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它是用强化一种行为以达到抑制或减弱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反应的目的。如个体与人交往所产生的愉快、友好的状态是与焦虑状态相抵触的,强化前者会减弱后者。当孤独的人独处寂寞的时候,可教他主动去和人接近、攀谈。

系统脱敏法用于对某物或某种环境过分恐惧的人十分有效。具有交往恐惧的人可用此法加以矫治。在系统脱敏法的角度看来,惧怕交往的人是对人际环境的反应过敏了,需要解脱和消除这种过分的反应。交往恐惧的矫治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的过程。在矫治交往恐惧症时,应由恐惧对象系列的最弱刺激开始,逐渐增强,最后达到完全消除恐惧。

2.示范疗法。

示范疗法又叫模仿疗法,是一种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仿效或从中识别出一般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准则,来矫治其不良行为或神经症反应。

例如,从幼儿园中挑选13名具有社会性孤独的学生,这些儿童不善于和同伴交往,喜好独处。其中6人被选为实验组,施以示范法;其余7名作为对照组,只观看一部有关海豚的录像。示范法的具体做法是让实验组的6名学生观看一部幼儿园儿童活动的录像。在录像中,一个学生先观看其他小朋友交往,然后他也参与进去,这时其他学生立即跟他谈笑,给他玩具,一起看书、搭积木、玩游戏,对他的参与表示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后,实验组的6名学生开始愿意与同伴交往。而且交往次数与正常学生相当,而对照组仍表现出社会孤独行为。

示范疗法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加以模仿,从而完成学习。它适用于某些恐惧症、攻击行为、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3.敏感性训练法。

敏感性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创的。敏感性训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团体互动以提高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敏感性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被研究者的参与,结合自我感受与心理学家的观察,以坦诚和坦率的态度,让参与者学会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和交流、如何有效地倾听和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心理小组,可以使参与者如实地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行为又如何影响别人、自己又如何受到别人的影响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操练的行为非常多。例如,学会接纳和关心别人;学会提供支持和信任;学会平等地传达自己的信息和接收别人的信息;掌握处理矛盾的技巧;练习如何请求、如何给予、如何回报……如此等等,都不是认知上明白了就能见诸行为的。通过敏感性训练,可以更多地来了解自己、更多地了解他人,丰富自己的生活。

如何提高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要有一定的技巧,那如何提高交往的技巧呢?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看不起别人,只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而自己绝不听从他人,这种人就很难与别人建立稳固的友谊。过分自卑,自惭形秽,羞于见人,也使人难以与别人交往。其次,要注意自我修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有人与己有关的两个方面,如果自己人格高尚,心地纯洁,无愧于人,那就比较容易与别人搞好关系,反之,要是自己行为卑劣、思想肮脏、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那就使人厌恶,别人也就不愿意和你有什么交往了。所以在彼此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先冷静思考一下,其中自己有什么过失与责任没有?如果有,那就应当首先检讨自己,并向别人道歉,做到“严于责己,薄责于人”。报载,我国杭州市设立了一个“致歉服务中心”,那里的负责人说,他们所做的一切,正是试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到一种纯真的状态。可见,在需要道歉的地方向别人道歉,是有助于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多了解一些别人的长处,虚心诚恳地向他人学习,帮助他人发挥其优势,就容易与他人结成良好的朋友。对于别人的短处或过去,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或者给予宽容,或者适当展开批评帮助。若遇他人有什么难处或不愿别人知道的隐私,则应予以照顾与体谅,事实上,认识别人与认识自己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不免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某种比较。俗话说:“将心比心。”很难设想一个不了解自我,也不愿将心比心的人,能够理解别人,而了解别人,也能以别人的行为举止作为自己的参考系,有助于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

去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要素。有些青少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自身心理有某种阴影,或者说是缺乏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产生某种障碍,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例如,有些人有一种孤僻心理,整天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圈子中,成天觉得自己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却又孤芳自赏,失去与他人交流的热情,有些人还有一种恐惧症,不敢与别人接触来往,怕别人耻笑自己,怕人家说自己不正经,怕自己讲错话,怕与别人交往失败使彼此关系搞僵……因此也就极少甚至基本上不与他人往来;还有些人整日心里有无穷的忧虑,既忧虑自己未来的前途,又忧虑别人都走在自己的前面,成为自己发展的障碍,还忧虑别人不安好心,给自己设下陷阱,所以处处设防,异常小心,以致人家不愿意与这种人交往;至于一些人怀有妒忌心理,对别人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受到表彰,得到奖励,他内心总感到酸溜溜的,当面说几句恭维祝贺的话,背后就嗤之以鼻,贬得一钱不值,或者吹出一些冷风,说这些都是“会吹牛拍马”的结果等等。这种嫉妒心理会使人际关系受到严重的损害;有的人因为受到一些挫折而心情落寞、萎靡不振,似乎把一切都看穿了,万念俱灰,认为社会总对自己不公正,因而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常常冷淡人家,人家自然也会冷淡对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如果没有一个活泼、开朗、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就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年学生要走向社会,就必须下决心自觉地进行调适,去根除心理上的各种阴影。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具体的病根,并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加以调整。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向他人请教,包括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和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