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1787000000259

第259章 夜不得眠

刘孝绰

【原文】

夜长愁反覆,怀抱不能裁。

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

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

夏叶依窗落,秋花当户开。

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

【鉴赏】

该诗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忧愁和悲哀。

愁这种情绪给人的体验是折磨。诗的前四句写愁绪,就着重描写了作者那种坐立不安的感觉。他忧愁满怀,心绪不宁,直至夜半,犹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失眠的人觉得夜是这么漫长而难捱。“怀抱不能裁”,是说愁绪繁乱,郁积胸中,“剪不断,理还乱”,排解已非自己的心力所能及。于是,他披衣坐起,只见四周一片阴暗,但觉心头一阵惆怅,一阵迷惘。于是,他索性趿履踱出门外,希望这秋夜的宁静能平息周身的烦躁,希望这秋夜的清风能吹进郁闷沉重的胸膛。遂引出下面对景色的描写。

“风音触树起”以下六句,描述了作者踱步户庭所见的自然景物和感受。这是一个月色蒙眬的秋夜。初秋的凉风习习吹来,庭树轻摇,枝叶相摩,发出一阵簌簌之声,令人陡生寒意。夜空中飘浮着大朵大朵的浓云,颜色灰暗,有如一团团撕扯不开的愁绪。一轮冷月正在云絮中穿行,时而钻出云团,洒下一片清冷的银辉;时而藏于灰云之后,留下一片阴冷的夜色。庭院里乍明乍暗,时而月光如水,地面树影斑驳摇曳;时而暗淡无光,风吹庭树,幢幢黑影摇晃。经历炎夏而枯萎的叶片在夜风中飘飞,缓缓地落在窗下;一根树桠横斜门楣,月光下,枝头秋花正在开放。这时起时停的风声,忽隐忽现的月光,凋落的夏叶,绽开的秋花,使寂静而幽冷的秋夜带有一种深远奥秘的意味;这光影变化,仿佛是宇宙意志的昭示,在展现着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用“触”、“度”、‘依”、“当”描绘风起树梢之轻微,月穿云层之闪烁,夏叶飘落之迟缓,秋花绽放之生动,不仅各具情态,而且组合成一幅流动着声光色彩的画面,渲染出秋夜的凄清幽静的气氛,透给人一种强烈的生长消亡的动态感。

在大自然中,花谢叶生,叶落花开。春去秋来,夏往冬返。宇宙生命终而复始,没有止息,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相比之下,人的生命多么短暂,人又是多么渺小可怜。作者由此而深深慨叹:“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人生有限,时光无情。人的生命,就在这年年的夏叶秋花之间,在这永远的风音月色之中,一去不再复返。时光的流逝既已如此令人悲哀,倘若再要自我忧愁烦恼,不得安宁,岂不是自催衰老,使生命陡然消耗该诗写作者夜半忧愁无眠,故徘徊庭院,仰望夜空,以寻排遣。然而,风音月色没能消除他心中的愁烦,夏叶秋花却增加了他对年光流转的感叹。如果说,当作者辗转不眠之时,萦绕心头的还只是生活的愁烦;那么,当他踱步庭院,从自然景物的变幻中体会到时光正在流逝时,生活的愁烦之上,又增添了生命的悲伤。时光无情,年华衰退。人既无力延长自然所给予的生命,又何苦要用烦恼忧伤来自我催迫呢?“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从表面看,这是作者的生活忧愁的化解,实质上,这是一种更深刻的忧伤,一种人生不能自已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作者描画景物细致生动,声色并映,动静相生。诗中景色美而沉重,与忧愁反复的诗歌主题密切契合,构成了全诗抑郁悲伤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