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又是山花盛开时
1179900000004

第4章 知青乍到1

第4章 知青乍到1

在我的生命中,上苍不仅是赐与我苦难,也给予关怀。三十八个岁月里,是我一个人独有家庭权,带着我的一双儿女,两个同胞兄妹,默默走过十七年,今天在我的未知领域,上苍已经为我选定白马王子……

一九六八年初秋,石园大队正在召开小队长会议,内容是接待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自省城的知识青年,这批人数不多,共十一人(六名男生,五名女生),五个生产队抓阄,哪个生产队抓到接待两字的纸团,立刻做准备,三天后,省城下乡知识青年马上到。

结果,写接待的纸团被金山抓到手,其它四个生产队的队长们表示祝贺。

金山脸色非常难看的说:“乱弹琴!祝贺啥!谁认为是好事,谁就去准备呀,我举双手赞成,并派社员去帮你们忙!一个苦差事有什么好祝贺的!又不是得到大奖了!存心起哄!”

马跃主任忙站起身来说道:“好了,金山,应该是好事,给咱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农村活力,回去准备吧!”短会结束后,石园三队全体社员都忙一个事,搭炕收拾房子,两天时日,把生产队院外的一座土房收拾的利利整整,干干净净。

三间土房,中间开门厨房兼走廊,东屋女生,西屋男生,中间门上方挂一块牌匾,上写“青年之家”,楷书写的流畅,看一眼有一种美的感觉。队部的文化室也收拾的干干净净,好像办喜事一样。

八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天空中有层淡淡的云,遮挡着炙热的阳光,显得清凉,让在院子里收拾卫生,也在等待远方客人的社员们,感觉很舒爽。

石园三队院里格外的热闹,小孩子们也来这凑热闹,追逐嬉戏着。文化室屋里,妇女队长金之夏领着几位小姑娘,还在不停手的检查各个角落的卫生。

院子里金山队长领着小青年们,正紧锣密鼓的张贴标语,红色,粉色,绿色彩纸写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农村是大课堂,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更多的是“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大家估计车快到了,才开始张贴,由于最近多雨,张贴标语没办法提前做好。大家的热情,加上人多的因素,真的和办喜事一样。

金婶今天提前吃完午饭,早上金山媳妇马华来这商量好了,过晌也去生产队帮忙。

金婶名字叫廖凤云,是现代书法家廖方仁的小女儿。金婶的二姐叫廖凤彩、大姐廖凤贤,三姐妹均是文学家、书法家廖方仁之女。

廖凤云的身世,石园大队没人知道,就连金玉良的战友刘云忠也不清楚。金山结婚正日子那天露面后,全屯一片哗然,一两个月内,还在成为石园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大多数人对金婶的突然亮相的概念是:神秘女人,大概她家有地下室,也许是从外地刚刚赶回来。有人说金婶的脸上是涂的胭脂红,也有人偷偷的问马华,但马华告诉他们,婆婆的腮红恰到好处,再涂抹可就难看了。

经儿媳妇两个来月的开导,金婶近阶段也走出院外,也去过屯外二十年前去过的地方,最近真是焕发青春了,婆媳俩走在街上,人们背地里说她们是小说《白蛇传》里的白淑贞和小青。

当你仔细观察真的有些像,凤云爱穿白色上衣和浅色裤子,马华着装总是以黑色为主。自己总是说着重色装显得皮肤好看点。其实她们娘俩都是属蛇,总是觉得别扭,但是没有办法,爹娘把自己生到那个年代,这是没法改变的。

凤云穿戴整齐,在窗前山桃树下等了一会,马华来了,娘俩锁好门,关严大门,手牵手直奔队部走去。婆媳到了队部门前,稍停一下,往院里瞧瞧,见门上悬挂着“青年之家”横幅,屋里有几位家庭妇女在屋里走动。

凤云往屋里走着,认识刘云忠媳妇,叫刘大嫂,人送外号快嘴,正在屋里和姐妹高声说笑着,此人人缘好快嘴快心,爱做善事,但家家有背人的事都背着她,她晚上听到奇闻异事,在她肚子里一般不存到天亮,但从来不传瞎话,所以她说的话人人都会相信。当她一眼看到马华和婆婆从大门走进来的时候,便大声嚷嚷着,说:“哎,你们看呐,这哪里像娘俩,分明是双胞胎姐妹吗!”

这时候屋里六七位家庭妇女都走过来,小声说:“啊!真是的,个头一样高,模样都差不多,你说这好人咋都凑到老金家了呢?”又有人接腔道:“亘古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凤云和儿媳妇马华已经来到大家面前,快嘴大嫂很礼貌地和金家婆媳打招呼说:“他金婶也来了,咋把刚过门的儿媳妇也带来了?看来今天的客人的面子够大的啊?”

凤云微笑着对大家说:“各位姐妹们,以前我廖凤云有不对的地方,请诸位多担待,以后我廖凤云会和姐妹们经常在一起相处的,今天和诸位做事多加指教,别笑我们娘俩手拙脚笨。”

快嘴大嫂亮开她的大嗓门,说:“我说他金婶啊,跟咱这帮老娘们还有啥说的,别拐弯抹角的,多费劲,来吧!大家一起忙吧!”

队部里的社员们走站在门口路两旁,翘脚看着远方,从很远的地平线上看见一团烟尘,逐渐的近了,已经看见汽车模糊状黑点,一分钟后看见了,看清了是汽车,一辆老式的解放,高栏上方横着的条幅也看清楚了,写的是“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金山队长,刘云忠支书,马跃主任和社员站在路两旁,列队迎接远方来客:省城的知识青年。老式解放车载着十一位知青,从人群中间缓缓开进文化室门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