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突发事件防范与自救
11807600000006

第6章 滑坡、崩塌、泥石流来临时的防范与自救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有何征兆

1.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

(1)土质滑坡张开裂缝的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

2.滑坡到来前周围事物有哪些变化

(1)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3)泉水、井水的水质混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4)地下发出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遭遇山体滑坡时如何自救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

(1)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遮蔽物下,或蹲在地坎、地。

(2)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4)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倾听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雷鸣般的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5)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6)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7)仔细检查房屋各种设施是否遭到损坏。在重新人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现故障,应立刻修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肩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它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O而下。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黏稠的泥石覆盖。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预防泥石流的注意事项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2.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身在山区如何远离泥石流

人们在山区沟谷中生活、游玩时,如果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要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远处山谷是否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逸,自救方法参照滑坡时自救方法。

休息和穿行,更不能攀登危岩。

什么是崩塌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的,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的,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彳倾倒、崩落。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一崩塌倒石锥。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

崩塌常导致道路中断、堵塞,或坡脚处建筑物毁坏倒塌,如发生洪水还可能直接转化成泥石流。更严重的是,因崩塌堵河断流而形成天然坝,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灾。

崩塌的类型有哪些

1.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划分

(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击物或火山碎肩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崩塌。

(4)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面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

(1)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

(3)流动型崩塌:松散岩肩、砂、黏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相似,称为崩塌型泥石流。

发生山崩时该怎样自救

在山谷、山麓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关系,每到雨季,可能会受到山崩、塌方及泥石流的威胁。特别是在大雨和暴雨的冲击下,泥土和石块可顺着高坡发生山崩、泥石流及塌。

发生山崩塌陷、泥石流时可引起外伤甚至将人埋住。如果人体全被埋住,引起窒息,很快会因缺氧、呼吸停止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而死。如果是局部挤压,由于头部、胸部仍露在外面,虽不致影响呼吸,但因被挤时间太长,土、石移走后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称之为“挤压综合征”。

发生山崩、塌方和泥石流时,要迅速跑出危险地带,要向山坡的两边速跑,不要在山坡下的房屋、电线杆、池塘、河边等处停留。若来不及逃离,用木板、书包、衣物等保护头部,防止被石块砸伤。

如果全部被埋住后,应尽量爬出来。实在爬不出时,要注意防止窒息,把头部露出来,或者挖一个孔通气。

待到救援人员将自己全身挖出来后,要待在空气流通处,迅速清除口鼻内的淤泥;若嘴唇黏膜干涸,则先用棉球沾盐水湿润嘴唇,喝少量的盐糖水,然后逐渐少量地喝些豆浆、糖盐水或稀粥,注意休息,及时处理,以利恢复。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鸟一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致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

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地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那么其形成就要具备三项条件,即水体、固体碎肩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沟谷,三者缺一不可。水体主要源自暴雨、水库溃决、冰雪融化等。固体碎肩物来自于山体崩塌、滑坡、岩石表层剥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及由人类经济活动,如滥伐山林、开矿筑路等形成的碎肩物。其地形条件则是自然界经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