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景观探奇
11808600000014

第14章 北美景观探奇(1)

优美多情——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和美国接壤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半属于加拿大,一半属于美国。坐游船在圣劳伦斯湖上欣赏湖中千岛的风情是常规的旅行项目,欣赏的重点是心形岛。

千岛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加拿大的三大自然奇观之一。千岛是指在安大略省的迦纳诺魁和京士顿之间,沿着圣·劳伦斯河散布的一千多个大小不一的岛屿。这些岛屿如繁星般散落在圣·劳伦斯河上,宛若童话中的仙境。

湖中心的分界线将千岛湖一分为二,南岸是美国的纽约州,北岸则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一千多个岛屿中,2/3在加拿大境内,而美国拥有的岛屿面积比较大,并有深水水道通往五大湖。在千岛湖上,一座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大桥横跨美加两国的边境,大桥宛如一道彩虹,为千岛湖增加了几分娇艳。桥的中央就是两国的分界,上面有无人值守的海关。千岛湖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在夏季更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由多伦多出发,沿401公路向东行,大约两小时半,到了京士顿,这里是安大略湖东端的尽头,也是北美五大湖的出口。过了京士顿,就是加美共有的圣·劳伦斯河的开始。在645出口转右行驶即可到达京拿诺,转左到千岛乐园路,沿河向东行,沿途都有巨大的广告牌,指示游客转往支路前去港口搭乘游船。

千岛湖的游船之旅是久负盛名的,游客可搭乘能容纳百人的游艇,穿过星散于圣·劳伦斯河上错综迷人的岛屿,在圣·劳伦斯河上缓慢行进,尽览千岛群岛的美景。千岛群岛大小不一,大部分岛上都有建筑。在有些小岛上还散落着不少加美两国富翁的别墅,建筑风格极为古典优雅。游艇在群岛间狭窄的水道左穿右插,迂回前进,前面疑是无路可通,转眼又豁然开朗,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千岛湖上还有全世界最短的跨国桥。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托人代购了在美国境内的一个小岛。他来到岛上后发现这个岛实在太小了,不能建筑大屋,于是又买了在加拿大境内的莎维岗岛,并在岛上建造了豪华的度假屋。

为交通方便,又在加美两岛之间建了一座小桥,仅长9.75米,横跨加美两国之间的水域,成为全世界最短的跨国桥。

现在有旅游证件的游客可以登上心岛参观,小游艇可以泊岸。每年夏天,特别是节假日,是千岛湖最热闹的时候。

碧蓝的湖水与天际相接,湖里千舟竞发,白帆点点。私人快艇,水上摩托驰骋在宽广的千岛湖上,船尾留下白色的浪花一片。各种游轮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圣·劳伦斯河上静静欣赏千岛湖的旖旎风光。美丽的千岛湖已成为许多旅游爱好者心目中向往的地方。

令人敬畏——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1869年被美国独臂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后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

“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大峡谷以小科罗拉多河为起点,是被全长为2190千米的科罗拉多河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的19个主要峡谷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也是最着名的一个。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物,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干热,则呈一派荒漠景观。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任何描述都不能为参观者勾勒出有关这一硕大无比的峡谷的正确规模和雄伟程度。它向目力所及的,由大小峡谷、瀑布群、众多的洞穴、塔峰、岩突、沟壑组成的辽阔而壮观的自然综合体的远方伸展。大峡谷决不会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景象,太阳和流云的阴影透过一组从黑色和紫棕色到淡粉色和蓝灰色的柔和光谱,不断地改变着岩石的颜色。

从众多有利视点中选取一个,向下俯视峡谷的底部,很难想象下方细小棕色的溪水担负着塑造这一巨型峡谷的重任。然而,从峡谷底部看,科罗拉多河湍急而强劲,据说熔岩瀑布急流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可通航急流,这就不难想象出河流是如何有能力刻蚀自己,穿越岩石,形成通道的。

约1000万年前,科罗拉多河蜿蜒于辽阔的平原之上。然后,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引起陆地抬升,河流便开始下切出一条穿越岩石的水道。成岩200万年的柔软石灰岩是最先被侵蚀的岩石,然后是位于下层的年代较老的页岩和砂岩。

最古老的岩石是20亿年前的花岗岩和片岩,现在它们成了峡谷的底部。

主峡谷长达365千米,大约有29千米通过峡谷最宽处。不少地方峡谷深达1.6千米,没有桥梁横跨断陷之谷。任何人想从北缘总部到南缘的大峡村,需绕行322千米才能到达,但峡谷间的距离不足19千米。

大峡谷并非只有一处峡谷,许多其他峡谷也归入其中,组成大峡谷国家公园的每个峡谷均不同于其他峡谷。公园中能看到很多景象。武尔坎石,是大约1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形成的一个由黑色火山渣构成的火山锥,高高地耸立于河流上方。埃斯佩拉纳德是一个强度侵蚀的红色砂岩阶地,在傍晚的阳光下发出猩红色的光彩,在许多地方,层状砂岩的峰顶在悬崖边缘欲坠,映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色。

虽然有数百万旅游者观赏了诸如大峡谷村等大峡谷最闻名之处。然而参观者还找到许多完全与世隔绝的地方。弗恩·格伦峡谷以其小气候出名,令人惊奇的是,茂盛的花木竟能在沙漠中部茁壮成长。沃什北谷的乳白色谷壁底部有宁静碧绿的水潭。

雄伟壮丽——落基山

落基山脉是美洲科迪勒山系在北美的主干,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南北纵贯4500千米,巍然壮观,层峦叠嶂,群峰耸立,犹如一条绵延起伏的巨龙,成为北美大陆的支柱,由此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粗犷又不失秀美,荒蛮又不失生机,这是落基山吸引人的地方。这里有高耸的雪峰、巨大的冰原、色彩迷人的湖泊以及众多的野生动物。为保护美好的大自然,这里建有许多国家公园和省立公园,可以说,这里是大自然的美景博物馆。

落基山是从北向南纵贯北美的伟大山脉,南北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差异明显,各自呈现出风格独特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最为壮丽。

落基山脉分布范围很广,它的很大一部分坐落在加拿大境内。

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金等矿物资源,迄今为止,它还是一个没有被人类过度开发的荒野地带。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在激烈的竞争、工作和生存压力下,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现代人释放压力,寻找自我、获取安慰的最好的地方,堪称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

整个落基山脉由众多小山脉组成,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39条山脉,大部分山脉平均海拔2000~3000米,甚至有许多山峰超过4000米,如加尼特峰高达4202米,隆斯峰高达4346米,埃尔伯特峰高达4399米。每个峻岭形如长剑,高耸入云;每个险峰,云雾缭绕,白雪皑皑。许多美国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如密西西比河、阿肯色河、密苏里河、科罗拉多河等,还有不少河流靠山顶的冰雪融化供给水源。所以,落基山脉是北美洲东西部最大的分水岭,山脉西部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山脉东部的河流注入墨西哥湾。

落基山脉经历了长达1亿年的形成过程,演绎了一部壮观剧烈的地貌变迁史。起初,它是一片巨大的地槽地区,直到白垩纪初期还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浅海,在这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后来,这个地区开始不断地上升,最终由海洋变成了陆地。为了生存,各种生物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有的活了下来,有的却从这个星球永远消失了。紧接着这个地区发生了排山倒海一般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岩浆被压抑了几亿年,此刻突然冲出地面,照亮了这片沉寂了几亿年的土地,许多动物吓得到处逃窜。地壳随之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隆起,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山系。怒火平息后,群山又遭到冰川的侵蚀,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地貌。经历了这场漫长的造山运动后,落基山终于巨人般屹立在辽阔的北美大地上。

白垩纪末褶皱成山,经长期风化,于第三纪末再度隆起,并伴有广泛的火山活动。山体范围大,构造和地形复杂,南北差异明显。黄石国家公园以北的北落基山,东部在长列褶皱和冲断层构造基础上,以西北-东南走向的条状山脉和断层谷地相互间隔为特征;西部在美国境内深受切割,山岭和谷地间错分布。黄石国家公园至怀俄明盆地的中落基山,宽度较大。西部褶皱与冲断层构造发育,条状山脉与谷地相间;东部以单一背斜隆起为主,山体断续延伸,走向不一,其间隔以宽广的向斜盆地。怀俄明盆地以南的南落基山,由两组南北向的平行背斜褶皱山脉组成,出露前寒武纪结晶岩,山体高耸,有埃尔伯特山等48座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高峰,为整个山脉最雄伟的部分。第四纪时,落基山区经受了强烈的冰川作用,角峰、冰斗、U形谷等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很广,海拔较高的峰峦还有现代冰川,地处高纬的北落基山尤为明显。

落基山山区植被具有垂直分异的特点,垂直带图谱受制于高度、纬度和坡向。如森林带的上界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下界湿润的西坡较低于干旱的东坡。

黄松、道格拉斯黄杉、帐篷松、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分布较广。

落基山是北美大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对极地太平洋气团东侵和极地加拿大气团或热带墨西哥湾气团西行起屏障作用,导致大陆东、西降水的巨大差异,并对气温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西以冬雨为主,除北纬40毅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坡降水较多外,年降水量皆在500毫米以下,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东以夏雨为主,除北部高纬地区和紧靠山地的部分大平原地区降水较少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

落基山也是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除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发源于此。山脉以西的河流属太平洋水系,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属北冰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

落基山还是北美东西交通的天然障碍。但也有少数山口可通铁路和公路,现有9条铁路穿越。

矿产资源丰富,为北美着名的金属矿区,加拿大境内苏里文的锌,美国境内比尤特和宾翰的铜、银、锌、铅,科达伦的铅、银、锌,科莱马克斯的钼等,都很着名。伐木业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北部较湿润的山区。畜牧业(牛、羊)主要分布在南落基山,山地作夏季牧场,盆地为冬季牧场。耕作业只限于土质较好、有灌溉条件的谷地或适宜旱作的地区。

落基山山区景色奇特优美,随着交通的发展,旅游业迅速增长。有落基山、黄石、大蒂顿、冰川等国家公园以及火山、恐龙、大沙丘、甘尼森河布莱克峡谷等游览胜地。山区城镇较小,大部分随采矿业发展而兴建,或为交通、游览中心。

美妙神圣——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或尼加拉瓜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的吼声。

据说300年前,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每年收获季节时选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长站立中央,引弓对天放箭,箭尖下落,离哪位少女最近,这一少女即被选为代表,被送上独木舟,舟中装满谷物水果,从上游顺着激湍冲下,坠入飞瀑中,于是人们都说尼亚加拉瀑布的雾气,便是少女的化身。

当尼亚加拉河中深绿色的河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冲进瀑布底部的泡沫飞溅的大锅时,水珠四射,高扬空中。这个着名的瀑布分为两部分:亚美利加瀑布和马蹄瀑布。山羊岛分隔其间,绿树覆盖的小岛坐落在尼亚加拉河中央。

两个瀑布中也许马蹄瀑布更为出名,在加拿大边境一侧形成一个长792米的圆弧。河边的道路提供了一个近处观瀑布的理想视角,在水面呈现墨绿色玻璃似的地方,随河水滑过悬崖,转变成白色的泡沫。亚美利加瀑布较小,形成一条305米长的直线。在亚美利加瀑布基部有几堆碎石,与陡降的马蹄瀑布相对。两个瀑布均高约50米。

尼亚加拉瀑布存在仅为万年左右,从地质学上讲,这是一个较短的时期。

当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大量的冰川开始退缩,留下了五大湖。排水系统是这样的:伊利湖经56千米长的尼亚加拉河注入安大略湖,形成一个约100米的落差。安大略湖的水依次倾入圣·劳伦斯河。

在瀑布顶层河流基岩是坚硬的白云岩,但在白云岩下面是诸如页岩和砂岩等较松软的岩层。最初,河流在现瀑布以北约11千米处,越过一个出口后直落而下,但是由于白云岩下的松软的岩石被湍急的流水侵蚀,白云岩坍塌,瀑布就渐渐后退,以致今天的瀑布与其1万年前的位置有很长一段距离,在其后退过程中,留下了一个深邃的峡谷。瀑布以每年1米左右的速度后移,比法国探险家路易斯·享内宾在1678年看见时向上游后退了305米。山羊岛把河流分隔为两部分,加之尼亚加拉河至少有一半的水量被开凿水道引水发电,这就意味着现在的瀑布比过去稳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