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发育最多的国家。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最为集中,面积达340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80%。青藏高原的冰川可分为两大类,以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为界,东侧属海洋性冰川,西侧属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靠丰富的降水而存在,冰川运动速度快,冰川进退幅度大。而大陆性冰川主要依赖于低温而存在,冰川运动速度缓慢。
珠峰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冰川表面局部的小气候差异,造成冰面差别消融,形成许多奇丽的景色。其中,冰蘑菇是大石块被细细的冰柱所支撑,有的可高达五米。冰桥像条晶莹的纽带,连接着两个陡坎。冰墙陡峭直立,像座巨大的屏风,让人生畏。冰芽、冰针则作为奇异美景的点缀,处处可见。最令人迷惑的还要数那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了。珠峰北坡绒布冰川上,发育有5.5千米长的冰塔林带。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连一座,高达几十米。有的像威严的金字塔;有的像肃穆的古刹钟楼;有的像锋利的宝剑,直刺云天;有的像温顺的长颈鹿在安详漫步,个个晶莹夺目。难怪人们都说,进入冰塔林,就把自己置身于上苍的仙境了。
在冰川发育的地区,多姿的冰川湖泊景色更是迷人。有在冰川表面如蜂窝状的冰杯群;有呈长条状的冰面湖;有冰川末端的终碛堰塞湖。冰川湖泊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乳白色的,有蔚蓝色的,也有褐黄色的。随着气候的冷暖变化,冰川湖不时地打扮着自己,或大或小,或是碧水粼粼的湖面,或是明镜般的冰层。民间传说,冰川湖的水是圣洁的,仙女在冰川湖里洗澡,天马在冰川湖里饮水。在一些大的冰川湖里,还有着丰富的渔产资源,这些鱼也被藏民尊为“圣鱼”。
除上述冰川类型外,青藏高原上还有冰帽和平顶冰川。这种冰川像个盖子,覆于平顶山或冰碛平台上,其面积有大有小。祁连山脉特贴拉山的果青古尔班冰川,面积达55平方千米,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平顶冰川。
高原地区的冰川主要分布于西昆仑和西喀喇昆仑山区、喜马拉雅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地。西昆仑、西喀喇昆仑山区的冰川最多,规模最大。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侧的音苏盖堤冰川长约42千米,为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冰川。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南北坡发育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冰川,南坡为海洋性冰川,现代雪线高度低达海拔4500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3千米;北坡的冰川属大陆性,雪线最高达海拔6千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5100米。横断山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东段是海洋性冰川发育最集中的地区,冰川分布的最南界为北纬27毅。另外,在祁连山地和唐古拉山地也有较大面积的冰川。
珠穆朗玛峰地区悬冰川最多,其规模较小,面积一般不超过一平方千米,冰的厚度为一二十米。顾名思义,这种冰川的特征是冰川的末端悬挂在陡坡上。
远远望去,成排的悬冰川就像一块块白色的盾牌挂在陡峭的山坡上。悬冰川一般是在古冰川残留地形上发育起来的。古冰期时,支流冰川向主流冰川汇集,由于主、支流冰层厚度、运行速度、冰蚀能力的差异,冰川主谷被强烈下切,支谷不得不悬于山腰上。现在,由于冰川规模缩小,冰川主流得不到足够的供给而退缩或消失,支流冰川仅能依贴于陡坡上,并时常因下端崩落而发生冰崩。
珠峰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就是冰斗冰川,它们分布在山顶附近或分水岭两侧。在风化作用和冰蚀作用下,山地被切割,山岭被削成尖利的角峰、刀脊。
角峰刀脊间则为斗状的山坳,像把巨大的座椅,冰川就发育在座椅中。冰斗冰川的形状近于卵圆形,有的近似于三角形,有些冰斗冰川向山谷推进,呈条带状伸展,成为山谷冰川。在冰川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几条山谷冰川相连,像条条玉龙盘绕于山间。
在冰雪消融的暖季,冰川表面的河流遇到冰裂隙,就潜入地下变成冰下河流。冰川融水穿凿冰层,塑出深不可测的冰井、冰漏斗,阴森可怕的冰隧道、绚丽壮观的冰水喷泉和幽深迷人的冰洞。冰洞一般出现在冰舌末端,洞口像古城的拱门,它是冰下河流的出水口。在冰雪消融旺盛的季节,洞口水流汹涌,使人难以接近。只有在断流时,人们才能去欣赏那“水晶宫”。这里冰钟乳、冰笋、冰柱比比皆是。冰洞内光怪陆离,有些地方洞中有洞,大小不一;有些地方枝枝杈杈,像个迷阵;有些地方深不可测,无尽无穷。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高原地区冰川的冰储量约1800立方千米,是巨大的固体水库。高原上的冰川融水是大江大河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河西走廊就是利用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浇灌农田的。
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葡语葡萄果的意思)海,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毅~35毅、西经35毅~70毅,覆盖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经过这片海域时,船队发现前方视野中出现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他们惊喜地认为陆地近在咫尺了,可是当船队驶近时,才发现“绿色”原来是水中茂密生长的马尾藻。马尾藻海围绕着百慕大群岛,与大陆毫无瓜葛,所以它名虽为“海”,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只能说是大西洋中一个特殊的水域。
马尾藻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马尾藻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类,是唯一能在开阔水域上自主生长的藻类。这种植物并不生长在海岸岩石及附近地区,而是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直接在海水中摄取养分,并通过分裂成片、再继续以独立生长的方式蔓延开来。
据调查,这一海域中共有八种马尾藻,其中有两种数量占绝对优势。以马尾藻为主,以及几十种以海藻为宿主的水生生物又形成了独特的马尾藻生物群落。马尾藻海的海水盐度和温度比较高,原因是远离大陆而且多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下,少雨而蒸发强;水温偏高则是因为暖海流的影响,着名的湾流经马尾藻海北部向东推进,北赤道暖流则经马尾藻海南部向西部流去;上述海流的运动又使得马尾藻海水流缓慢地作顺时针方向转动。马尾藻海以一股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暖流为界,该暖流亦称湾流,起自佛罗里达海峡。在其紧靠北美东海岸的流程中,建立起涡旋环流,这就是形成马尾藻海区的一种环流。剩余的湾流作为北大西洋暖流的组成部分,继续横越北大西洋,在其最终消失于北冰洋海流中之前,紧靠不列颠群岛西侧流过。
马尾藻海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几乎风平浪静的条件与清澄的暖水相结合。
为马尾藻植物维持了一种漂浮的生态环境,通过无数的小气囊使马尾藻浮在水面。这种海藻提供了一个与潮间带更相似的环境,而不像在大洋的中部,马尾藻海供养了一系列动物,有些还是该区的特有种。
当马尾藻海因其浮游生态环境而声名鹊起时,正是更为闻名的欧洲鳗鱼的一次不寻常的旅游的开始和结束。马尾藻海是鳗鱼的产卵区域,鳗鱼的生命循环是如此令人惊奇,以致在20世纪早期以前无人能理解。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鳗栖居在欧洲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它们可以在那里逗留好几年,觅食、生长、储积脂肪。当雄鳗鱼长至41厘米长、雌鳗鱼长61厘米长以后,秋季产卵的强烈欲望就会来临。它们的外表开始改变,颜色由黄变黑,眼睛也会增大。它们在夜间开始沿大小河流向下游动。返回大海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致万一它们找不到一条由水塘直接通向大海的道路,它们将从水中挣扎出来,穿过潮湿的草地,寻找一条可将其带到咸水中去的河流。一旦到达大海,鳗鱼大致沿着西南方向,在60米深处游动,直至到达大陆架的边缘,潜入427米左右深处。游程约花80天,距离约5630千米。当其到达马尾藻海时,它们潜入1220米左右的深处产卵,然后死亡。
卵孵化成纤小、透明、叶状的动物,与其双亲很不相像,直至19世纪末,人们仍弄不明白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些学名为叶鳗的幼鱼从海底浮升至213米左右的深处,赶上湾流的水流,被向东运移。这一返程旅游约花两年半时间。当其接近欧洲海岸时,它们开始变得像成年鳗,尽管此时它们仍然是透明的。有些鳗鱼游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甚至继续游到里海。另一些鳗鱼游经欧洲北岸,进入西欧的许多河口,更有甚者,游过卡特加特海峡,进入波罗的海。只有在其到达淡水几个月后,它们才真正开始觅食,颜色也变成常见的不透明的黄色。几年以后,强烈的欲望又导致这些动物,踏上其最后的、令人惊异的航程,在马尾藻海的深处,产下第二代的卵。
马尾藻海最明显的特征是透明度大,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一般来说,热带海域的海水透明度较高,达50米,而马尾藻海的透明度达66米,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处海洋有如此之高的透明度。所谓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见的深度。
但是,在航海家们眼中,马尾藻海是海上荒漠和船只坟墓。在这片空旷而死寂的海域,几乎捕捞不到任何可以食用的鱼类,海龟和偶尔出现的鲸鱼似乎是唯一的生命,此外就是那些单细胞的水藻。在众口流传的故事中,马尾藻海被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陷阱,经过的船只会被带有魔力的海藻捕获,陷在海藻群中不得而出,最终只剩下水手的累累白骨和船只的残骸。而百慕大三角作为这一海域上最着名的神秘地带,则将这些传说推向了极致。
在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藻海“诡异的宁静”和船只莫名被困的原因被找出来了。原来,这块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的椭圆形海域正处于四个大洋流的包围中。西面的湾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东面的加纳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使马尾藻海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这就是这里异乎寻常“平静”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使古老的依赖风和洋流助动的船只在这片海域踟蹰不前。由此,马尾藻海盐分偏高、海水温暖、浮游生物众多的问题,也都纷纷迎刃而解。虽然马尾藻海中的海藻被证实了并非是阻挡船只前进并吞噬海员的魔藻,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光晕却并未因此而消失。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沟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毅~35毅、西经30毅~75毅,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在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满了绿色的无根水草——马尾藻,仿佛是一派草原风光。在海风和洋流的带动下,漂浮着的马尾藻犹如一条巨大的橄榄色地毯,一直向远处伸展。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一个终年无风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那个时候如果有船只贸然闯入这片海区,就会因缺乏航行动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自古以来,马尾藻海被看做是一个可怕的“魔海”。1492年8月3日早晨,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一支船队,就在那里被马尾藻包围了。他们在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星期,才摆脱了危险。
马尾藻海远离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碧青湛蓝,透明度深达66.5米,个别海区可达72米。因此,马尾藻又是世界上海水透明度最高的海。
马尾藻海中生活着许多独特的鱼类,如飞鱼、旗鱼、马林鱼、马尾藻鱼等。
它们大多以海藻为宿主,善于伪装变色,打扮得同海藻相似。最奇特的要算马尾藻鱼了。它的色泽同马尾藻一样,眼睛也能变色,遇到“敌人”,能吞下大量海水,把身躯鼓得大大的,使“敌人”不敢轻易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