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养肾补肾速查手册
11809600000013

第13章 运动养肾,轻松健肾一箩筐(2)

对男性来说.有规律地收缩肛门,是对前列腺有效、温柔的按摩,可以促进会阴部的静脉血回流,使前列腺充血减轻、炎症消退,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前列腺疾病有很大的帮助。这一方法还可以有效防止肛周静脉淤血,增强肛门部位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中老年人易患的痔疮、肛裂、脱肛、便秘、慢性结肠炎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呼吸。

对于女性来说,缩肛运动对提高女性的性功能大有裨益。女性通过这项锻炼,可以强化耻骨尾骨肌,这是参与性生活的主要肌肉。经常锻炼这部分肌肉,可以增强女性对性生活的感受,使其更容易获得性高潮。

有很多女性生孩子都选择剖宫产,而不愿意自然分娩。怕疼是一个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怕自然分娩会造成产道松弛,影响以后的夫妻生活质量。但如果坚持做缩肛运动,产后不但不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夫妻生活的质量。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一打喷嚏就会出现漏尿的情形,但缩肛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打喷嚏就再也不会出现漏尿了。

太极,刚柔相济的养肾“慢运动”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拳”。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中医认为,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太极拳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太极拳一系列功法可以疏通经络、平谱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最终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所以说两者在这一层面上是相通的。而肾在中医脏腑中地位犹殊,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太极拳对肾功能的一些作用。

中医理论中有“肾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肾的主要功能为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其中肾主水与主纳气的功能均是从肾藏精这一功能衍生出来的。肾藏精指肾具有封藏精气、元气功能。精的来源有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之精、和后天之精、从饮食中吸取的营养及空气中摄取的清气,同时肾精以肾气的形式弥散下焦以调节水液代谢即肾主水。自然界中的清气由肺吸入在肾化精即肾主纳气。若是肾精不足、肾气不固便会出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而清、呼吸浅表等水液代谢失调和精神疲乏、失于充养的表现。

太极拳则通过腰脊部运动以及呼吸的调节对肾功能进行锻炼。陈鑫所着中有“腰为上下体之关键,不可软,不可硬,折其中方得”

“腰一扭转则上体自然扭转,与下体相照,是腰为枢纽”。打拳时亦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通过意志导引,使注意力集中于腰部。

再通过腰部动作的扭转、浮沉运动,对肾进行了按摩,加强肾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后天之精得以补充。

加强肾藏精的功能。对于呼吸调节,太极拳要求“调息绵绵,气沉丹田”“气归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这些太极拳对气的蓄养训练就是对肾主纳气的锻炼。当气沉丹田时,肾部血流加快,有利于肾对水液的调节。同时,深呼吸通过吐故纳新,化为后天之本充实肾精,加强肾功能。

太极拳锻炼还能有效地防治老年痴呆症。因太极拳往往要求左右手同时往不同的方向运动,且动作也不尽相同,这就能激发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增强两个半球的协调性。太极拳每个动作都太极拳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太极拳一系列功法可以疏通经络、平谧阴阳、修炼内气、增长内功。

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正与偶,相辅相成,又强调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完整一气,以意调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久练太极拳能调整阴阳,加强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及器官功能的调节,使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思维力得到提高,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内的经络疏通与气血流畅,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和增强各器官及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能加强血液循环,对预防各种心脏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太极拳练习已蔚然成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这里做一简单说明。太极拳锻炼要调身、调息、调心,全神贯注。同时,注意运动时的动作要采用松而有力、刚柔并进、连绵不断的运行之法,运动时锻炼者的姿势应做到头颈正、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松静自然、气沉丹田、上下相随、动中求静-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体力来选择太极拳锻炼的运动量。一般的,打一套简化太极拳可用,-、分钟,其能量消耗为3.0-4.2MET、梅脱、,要求运动时的心率为105-120次/分。年老体弱者可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练习时间、组数为好。

倒走,也能把肾养

后退行走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倒走与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弥补我们正常走路时的不足,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剌激。倒走时需要腰身挺直或略后仰,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顺畅,养肾护腰背。

后退时,双腿要用力挺直,膝盖不能弯曲,这就增加了膝关节、股肌承受重力的强度,从而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股肌都得到锻炼。因后退走脚尖是虚着地,主要靠踝关节和足跟骨用力,又使这些相应部位的功能得到了锻炼。行走时,要留意运动方向,因而对空间和知觉的感知能力将得到锻炼-还要掌握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将会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脑也受到积极的训练,使小脑调节肌肉紧张度及协调随意运动等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能力。此外,后退行走时,动作频率较慢,可自行调节步伐,体力消耗也不大,这项活动很适合那些不宜做剧烈运动的人采用、如体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等、如果在其他运动完毕后再后退走还有助于调节心情和促使身体疲劳的自然恢复作用。

整日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

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有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每次倒走后会感到腰部舒适轻松,长期坚持做对腰痛有明显治疗作用。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采用倒走也有益于躯干发育降低鸡胸驼背的发生率。科学研究表明,倒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倒走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还能起到强肾健体的作用。

施行倒走时的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每天倒走200-400步,长期坚持,可以使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如松绑的快感。倒走可剌激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的循环,平衡人的机体,对防治脑萎缩特别是腰腿痛有疗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倒走在室内室外皆可进行,但人多车多的地方、低洼不平的路上却不宜行走,以免摔倒,尤其老年人更应注意安全。

散步,闲庭信步轻松把肾养